第一文秘网    > 检查报告

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0 08:47:19   浏览次数:

数学素养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数学素养高的人善于在生活中以数学思维来看待和认识一切事物,具有较高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潜能,继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角度,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文化渗透。

数学文化的基本概念

数学是基于人们生产劳动需要而诞生的,数学的每一条理论、公式和每一项计算技巧都是基于现实问题所提出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其与人类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也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广阔,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数学文化主要分为狭义、广义两种,前者的文化定义内容包括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语言、观点以及在这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后者的文化定义除了包含前者所有的内涵之外,还包括数学历史、数学美学、数学发展等人文成分。

数学与数学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两者已不可分割,若是以绘画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差别,即前者如同工笔画,讲究写实、精准;后者追求写意性,更加随心、忘我、自由。两者之间互有交集,也有不同,一个是基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基础,另一个是人文色彩浓厚的上层建筑。

在古时候,“君子六艺”将“数”视为其中之一,我国关于数学的历史典故也屡见史册,如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中“规矩”就是代指几何学的基本内容,并以规矩来比喻儒家礼仪道德规范。不只是中国,古希腊也曾将数学列为“四艺”之一。

在西方的历史中,数学往往还与艺术联系紧密,甚至推动了人文艺术的发展。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利用几何学的知识来完善和发展艺术,其中达·芬奇提出的黄金比例就是基于数学的角度来定义美,并得出了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1∶0.618或1.618∶1。数学的历史性也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希腊的几何基础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微积分,再到现代数学的拓扑学、抽象代数,数学的发展融入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包含了文化性特征,蕴藏着数千年发展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数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包含了常规的数学技能(公式、理论、计算方法),还包含了数学思想、数学创造等内容。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内容,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数学文化,但是文化却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存在,因此数学具有抽象性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转变数学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实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掌握先进的教学观念,认识数学文化价值,体会文化里蕴含的丰富内涵,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同时,教师自身的教育观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感受数学文化价值的关键。我国当前的数学教育往往呈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确切地说是注重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数学文化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教纲要求的知识,忽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让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数学不是呆板、机械的工具,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文化与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丰富数学的形式和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文化教育融入教案中,通过合理的手段渗透进教学过程中。

提高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

了解数学文化的本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促进学生们数学素养的提高,其基本前提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足够了解,有意愿也有能力将数学文化有效地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关于数学文化的基本定义,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数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而数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所以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数学知识及其相关技能的教育,还应着眼于数学文化教育。作为数学知识、文化的重要传授者,教师应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具备的科学、人文价值。要了解数学文化,必须先理解其本质,即在常规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延伸对数学思想、方法、经验、创造等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制约数学文化渗透的因素

针对小学数学文化的教育,应以课程为基本载体,充分挖掘教科书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蕴含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以此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目标,使他们在后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着科学态度,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

调查的数据显示,55.8%的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高达83.7%的教师表示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尽管大部分的教师认同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受访的教师也表示自身数学文化知识不足,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一项关于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知识掌握和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6.5%的教师对数学的文化认识不够;有32.6%的教师表示完全不了解数学文化。由此可见,教师的数学文化水平决定了其是否能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教师数学文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知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数学教师出于职业需要,阅读的书籍更多是自身所教学段的教材或参考书,较少阅读人文类书籍或数学专著。数学教师不仅要阅读数学专著,了解最新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要阅读教育理论、人文类书籍,真正了解教育的原理和本质;第二,除了在工作时间外进行阅读和学习,还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如什么是小学数学文化、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渗透数学文化。教师通过此类思考,能够不断拓宽思维广度,提升思维能力。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揭示数学知识里蕴藏的数学思想

数学相比于人类文化的其他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更像是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其运算规则和方法蕴藏着使人受益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以“圆”的认识为例,其包含了数学的思想、隐含了极限思想的内涵。如“π”圆周率,尽管在教科书中要求采用“3.14”的数值进行计算即可,但是圆周率的数值远不止这些,它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此外,三角形分类、公因数、公倍数也包含了集合的思想;解方程、鸡兔同笼、植树问题又隐含了模型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数学知识不仅包含实际的应用方式,还隐含了各种数学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背后蕴藏的数学思想,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

数学教科书中不仅包含基础数学知识的介绍,在每节课的末尾还有“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类型的内容。透过这些阅读材料,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应用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数学故事。基于此调查结果,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开发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资源,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将这些材料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因数和倍数》内容时,可以引入“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如何知难而进,证明了其猜想“1+2”以及此證明对于数学领域、现实世界有着怎样的意义。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首位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的人,并且他的发现相较于国外早了一千多年。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加深对数学的了解。

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和教育学者的重视,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教学尝试,由此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三项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推荐访问:数学 素养 小学生 渗透 提升


[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数学文化渗透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