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检查报告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37:53   浏览次数:

【摘 要】协调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针对资源与环境概论的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精选教学内容和建立教学基本案例库和特色案例库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概论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52-03

一 课程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并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正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涉及到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建设规划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个专业的开设将为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资源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以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资源损失与浪费、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主线,以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为重点,系统阐述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的现状、发生与发展规律、资源利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将该课程设为了基础必修课程。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在2013年专业调整中,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改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这次专业调整是与地理科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它侧重以学科层为基础、学科综合为特征,由于地理科学专业偏重于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偏重于方法与技术,通过此次调整后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比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更具较强的应用实践性。为了使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充分理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专业阶段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另一方面也能具备相应的调查研究方法与科学技术手段,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对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二 教学内容改革

1.精选教学内容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主编,2011年6月第2版),该教材在2000年第1版的基础上,按照新的编写大纲进行了提炼和调整,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补充了部分的内容。其优点是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概述、资源和环境与人类为社会发展、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矿产资源与矿区生态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资源与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教材的信息量非常大,但目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对于资源与环境概论的课时设置为32学时,不可能在规定的学时中详细讲完所有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好的规划与设计。作为农业院校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先修课程,既要全面选择其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又要对资源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任课教师重点选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讲授,并以此为基础对教材各个章节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与编排。将原教材的11章,调整为8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资源与水环境、第三章土地资源与土地利

————————————————————————

* 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

用、第四章气候资源与大气环境、第五章矿产资源与矿区生态恢复、第六章生物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七章全球变化及其影响、第八章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其中主要调整的是:把教材的第一二章合并为第一章绪论;教材的第三章和第八章合并为第六章生物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教材的第九章大气环境部分与第六章合并为第四章气候资源与大气环境;教材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合并为第八章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新的课程安排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与全面性,又突出了农业高校的“农”字特色。

2.建立教学基本案例库和特色案例库

为了加强学生对资源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中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科学、农业环境学等专业的相关基本原理的理解,全面掌握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与问题,采取多学科、跨学科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如我校李翠兰等对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进行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收集农业资源环境各个案例,建立教学素材库,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研制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互动式讨论,对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石油大学赵勇生等针对提高资源与环境概论公选课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通过实施案例教学,从具体生动的案例开始,把拟学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提供一个拟真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借鉴教学素材库这一有效方法,在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使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和生态学教授程序主编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概论》教材中的案例与近期国内发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实例建设了教学基本案例库。与此同时,结合学校科研优势,选择部分相关高水平科研成果形成了教学特色案例库。在授课中适当穿插使用基本案例和特色案例过程中,学生对本校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就是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特色案例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农业气候资源”时,结合陈立云教授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水稻两用核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科技成果,向学生介绍了温度对水稻制种和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气候生产力这一抽象概念。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资源与环境慨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导论性课程,学生会觉得该课程很多内容比较科普化,很多内容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做起,从自我做起。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集文本、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视听的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使客观事物以视听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富有吸引力,在现代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减少课堂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在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利用互联网查阅下载大量文献、图片资料,精心制作了信息量大、设计美观、逻辑结构清晰的PPT课件,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其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行讲解,给学生带来了相关知识点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既弥补了教材在这方面的缺失,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利用互联网下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相关视频,课堂上结合相关章节给学生播放。例如,在讲述“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之五——资源扫描”和美国Discovery频道拍摄的纪录片“驱动未来:能源革命”,这些纪录片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和世界矿产与能源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还可以采用学习讨论活动等方式进行互动。如在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在完成主要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后,组织1~2次学习分享讨论会,要求学生针对本课程内容自由设计一个比较具体的学习分享主题,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将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然后以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学生在学习分享活动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互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分析问题,拓展了知识面,对学习内容有了很好的补充;通过课堂PPT汇报,还增强了学生应用PowerPoint水平,锻炼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还能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在关注哪些资源与环境问题,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广泛关注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设计,这正是“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与循环。

3.实践教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大家都很关心资源与环境保护,但对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了解,课堂的学习也仅仅是“纸上谈兵”,因此,开展结合理论学习的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要。任秀娟在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和环境监测局开展实习,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也实现了从教室到企业或单位的转换。习向银等在“STS”素质培养理念指导下开展资源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如研究型课题),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湖南农业大学的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设立了资源环境概论实验模块,并与地质与地貌学实验、自然地理学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地学综合实验大模块。该实验模块共计48个学时,在内容选择上兼顾资源分析和环境分析,测定环节上实现了“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计算”一体化过程,分析对象上兼顾固体样本(即土壤、肥料和农畜水产品)、水样和大气样本,分析方法上兼顾酸熔法、碱熔法和干灰化法等方法,较好地实现了野外与室内、定性与分析、实验与设计的“三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同作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动脑动手,较好地掌握了相关资源调查以及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四 结束语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资源与环境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增长将来从事各项与资源、环境相关工作的才干与能力,是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度,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沛、刘洵、王翠红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2)

[2]李翠兰、张晋京、郭聃等.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以《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赵勇生.提高资源与环境概论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4]陈莹、刘宇航、奕娇.对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刘翠英、徐向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6]任秀娟、吴大付、欧行奇等.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7]习向银、王书凤、李丽梅等.“STS”素质培养理念下资源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22)

[8]王翠红、周清、罗兰芳等.本科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西部(下半月),2009(5)

[9]王翠红、王改兰、李宗让等.实验技能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以“农业资源与环境分析技术”课程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责任编辑:林劲〕

推荐访问:概论 课程改革 探索 实践 环境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