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体会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8 08:41:38   浏览次数:

一、内蒙古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区

(一)资源大区是内蒙古的基本特征

内蒙古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其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列全国第3位,大约相当于内蒙古毗邻的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8个相邻省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相当于5个英国、2个法国,3个日本的面积。

辽阔的土地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也赋予了内蒙古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区的称号。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1亿亩,草原面积13亿亩,森林面积2.8亿亩,人均农牧业资源即人均耕地,草原面积和森林面积三个指标全国第一,是国内重要的农业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是著名的羊绒羊毛大区、乳业大区。拥有闻名遐迩的大兴安岭,是当之无愧的森林大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他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200多亿吨,占全国的22%,居第二位,生产量达到10亿吨,居第一位,是煤炭电力大区;石油资源总量20~30亿吨,鄂尔多斯盆地总天然气资源量10000亿立方米,进入世界知名气田之列,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 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天下第一的稀土资源,已探明工业储量4300万吨,占全国的80%,占世界的20%多,是稀土大区。内蒙古许多种类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列入全国前茅,现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35种;其中已列入储量表的83种矿产中, 有62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7种名列前3位,5种居全国首位。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多年来围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的基础,使得内蒙古能矿资源日趋凸显,快速发展能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业,形成优势产业恰逢历史上的最好机遇。

(二)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资源转换,一直是贯穿内蒙古工业化发展的主线,是内蒙古经济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从计划经济时期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大兴安岭木材基地建设,到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大规模煤电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系列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诸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伊泰、小肥羊集团等巨头的迅速崛起,都与内蒙古丰富多样的地上、地下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区位、政策、环境、后发等优势,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工业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工业经济已连续8年增速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被打破,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并举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区重点抓以煤、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天然气、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钢、铝、硅铁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工程机械、运输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稀土、生物制药、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全区工业经济规模的壮大。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3%,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以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占六大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较小,占比15%。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煤化工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和以载重汽车、铁路车辆、风机设备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工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和煤制乙二醇等五大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晶硅、单晶硅等光伏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有30多项技术和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由北方重工研制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填补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空白,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多元、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资源大区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内蒙古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资源型经济,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内蒙古能矿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地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地域分工渐显明确,与全国的互补性越来越明显。

推进工业化是内蒙古资源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相对过剩的经济形态对内蒙古传统资源转换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冲破“靠山吃山”的狭隘思路眼界,依托资源而不依懒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资源开发和加工转换相结合、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相结合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推进资源产业向产品向市场向科技向品牌的升级转换。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国内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既为内蒙古能源基础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内蒙古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内蒙古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内蒙古新一轮工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推动力。

在国内外严峻市场经济形势、资源环境问题和投资成本上升压力下,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面临大范围、高强度调整,环渤海和东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为内蒙古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是内蒙古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动力。

国家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任务是区内外资源产业升级转换的严峻环境压力。国际气候大会把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作为各国必须完成的国际义务,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和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高耗能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内蒙古资源型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政策选择。

中国东部产业和西部资源的区域错位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的布局混乱和经济矛盾。例如内蒙古的煤炭资源经过铁路公路的长途运输到东部发电生产和加工企业消费,东西部交通不畅是内蒙古资源转换的瓶颈制约。走出困境的出路一方面要国家加大外运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加快内蒙古等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建立坑口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发展耗能产业,促进资源就地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以有效缓解交通运输的拥堵紧张,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减少沿海地区传统能源企业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立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推进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成为落实国家工业战略西移、提高国民经济结构效益的重要举措。

世界资源市场竞争对内蒙古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内蒙古利用地缘优势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路通道,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促进内蒙古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既是实行国家向北开放战略、发展中、蒙、俄区域合作经济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家的安定和世界的和平。

三、内蒙古资源大区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内蒙古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

内蒙古资源大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各种各样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多层次转化,推进内蒙古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从内蒙古地域狭长、横跨“三北”的地缘优势出发,内蒙古近期应努力成为支持东北经济区、华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工业化发展的资源产业大区。当前内蒙古的东部五盟市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区的资源产业基地,中部地区已经成为华北经济区的资源产业基地,而西部地区也加强了与西北经济区资源经济联系。资源产业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大大加快了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建设步伐。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建设又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后力争将内蒙古的建设战略目标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目标,即把内蒙古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农牧林沙草产业加工大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转化大区、化工资源转化大区、稀土产业生产和科研大区、绿色生物制药和蒙医药研究生产大区及国内外闻名的草原文化旅游大区。

(二)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

如何抓住、抓紧、抓好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进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为此,内蒙古必须要有现实可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思路。内蒙古经济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而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选择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其地缘和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

1.走区域经济工业化之路

未来十二五规划,内蒙古将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大型、高端、循环发展的方向,围绕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区域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和集约,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延伸多元和升级,全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再筑新辉煌。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产业发展总体发展路径是:

(1)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工业规模

内蒙古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均存在企业规模相对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因此,内蒙古工业发展首先要从快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切入,以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升级。主要路径是通过引进扶持大型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结合,通过供应链重组、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工业发展园区化、产业集聚化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2)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中国工业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内蒙古作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将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不变。产业升级以产业内部升级为主,产业间升级为辅。产业内部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技术设备升级——要素替代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产业链延伸。产业间升级路径:传统优势产业——关联高新技术产业。

(3)构建低碳循环经济

低碳循环经济就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使经济发展不伤害到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具体路径为:发展清洁能源、资源循环生产利用、构筑低碳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系统。

(4)壮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主要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实现的路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和高支撑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

2.走工业经济市场化之路

要转变资源大区工业化就是走“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老路的认识误区。随着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转变势在必行。

首先,从市场层面看,不断向开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和产业升级,加快资源大区的工业市场化进程。在全国各地的区域市场经济发展中坚持平等互利、分工互补、发挥优势的原则。东部地区随着沿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一个可靠的原材料、能源基地为依托,而内蒙古具备了资源优势,但却缺少资金和技术,如果东部的大企业优势同内蒙古的空间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就能形成有内蒙古特点的煤炭、电力、化工、钢铁、机械、食品、稀土、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基地。其次,从政府层面说,就是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立开发规划、投入和政策新机制,把建立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的流动和集聚。在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市场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企业运行机制、多元化产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尤其通过培育诸如行业协会、各类商会等方面市场中介组织取得进展。这就需要加快政府职能向公共管理服务转化,推进区域经济开发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走工业经济信息化之路

当今世界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发展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工业经济发展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入互联网就是加入信息联合国,意义甚至比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都大。

内蒙古资源大区建设和工业发展绝不能因循守旧,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而是应该选择信息化与产业化结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全面推进内蒙古管理信息化,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推进产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电子商务工程;社会信息化,推进社会组织和家庭的信息化建设。内蒙古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推进信息化意义更加重大。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企业的素质,提高特色优势企业的竞争力更加有效。为此需要内蒙古各级政府都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工业信息化问题,要从规划、管理、人才、资金上高度大力支持,必定能够收到投资较少,见效广大的神奇效果。

4.走工业经济城市化之路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优势产业为重点,走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地区优势,实施多极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和优势产业,由此带动内蒙古工业化健康协调发展。具体路径是:一是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坚持工业区域功能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与地区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相适应、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大中小城镇相结合、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二是改善工业产业结构。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实现工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发展优势产业,带动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服务业为工业提供升级的动力,工业为服务业的扩大提供物质保障。

5.走工业经济开放合作之路

实施北开南联的开放驱动战略是完全符合内蒙古的地缘经济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现实选择。要重视通过接受东北经济区和华北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产业上的转移,提高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在引进外资方面要充分利用其低工资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要利用内蒙古靠近俄罗斯、蒙古的地缘优势,走以边兴工、以贸兴工的道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外向型经济产业群。把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作为新的工业增长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组建大集团、大公司从事跨国经营,使内蒙古与周边国家从单纯的贸易向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同时要重视吸引港澳台和海外资金,加强开放经济中的国际合作和友好交流。

6.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必须要以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前提,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必须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尤其要对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以市场经济和清洁生产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全区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

其次,利用好国家环境保护补偿政策,发展生态绿色经济。认真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上治理、沙漠治理工作,把资源转换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草牧场向规模经营集中,传统高耗能产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局部开发带动全局优化,用1%的工业用地,换取99%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成果,腾出更多的空间让地发展现代农牧业、文化传承保护基地、蒙古族休闲旅游体验区等生态保护性产业。实现地区工业经济美丽与发展的双赢,生态环境绿起来与农牧民富起来的结合,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内蒙古 大区 工业化 研究 发展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