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之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9 08:39:54   浏览次数:

“起调”扣人心弦“曲中”才能引人入胜,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情节能轻松驾驭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导入的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专注到课堂学习中来。那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好“导入”环节呢?笔者现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导入要有激情,要有悬念

要想让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有兴趣,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所教的知识变得有趣,同时,在导入新课时语言表述要有亲和力、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当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现出的是“循规蹈矩”、“ 完成任务”, 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就很难被激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物理学史或小故事,以此唤起学生爱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惊奇,使其产生学习正情绪,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思考的维度能迅速展开,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以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谈物理学史,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体验

物理中每一个规律、概念都经过了萌芽、形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这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严密的知识理论、完整的逻辑体系的背后是物理学家们曲折、顽强和激动人心的创造过程。

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安培等人的事迹,可以让学生看出事事有学问、时时能创新,而发现规律和提出创新都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首先想的不是放弃,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去分解它、突破它,在一次次地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上升为创新意识。

物理学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物理知识的由来,是科学家们仔细观察自然现象,冥思苦想而得到的结果,而且有时还具有传奇的色彩让人乐于传颂。苹果落地,让牛顿结合大量天文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夜观天象,爱因斯坦再进行了大量的“理想实验”,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在讲述这些物理学史的同时,常常能调节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记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一开始,通过介绍课内外的物理学史,让学生领略到知识发展的轮廓、科学家探索历程的艰辛,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因素,课堂变成了他们自己想探究的场所,从而使听课和探究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做好演示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实验是物理知识得以成文的依据,也是让学生最为直观感受物理知识的手段,在课堂的开始安排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演示实验具有目标小,目的容易达到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自然地切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课堂的开始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专注力都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有助于他们内化物理学思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兴趣的吸引起到有效转化的作用,让他们能根据实验的现象来生成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的物理情境当中。如观察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在不同深度处扎小孔后喷水的情况,根据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特点,再引入到推导液体压强公式的情境中。

四、课堂的导入要让学生能充分参与

在导入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又是学习的发现者。要想使学生在整堂课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导入环节中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的话,学生就有一种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意识。

如《摩擦起电》的导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这样的现象: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接着分给学生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轻小的纸屑,通过自己实践的感受,对问题的探究热情就会额外浓郁,课堂教学效果就能有效地提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导入 探索 物理 初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之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