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我们的特色艺术教育理想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8 08:48:40   浏览次数:

2007年6月1-2日,著名学者刘纲纪在东南大学举行的“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坚定地讲:“目前,艺术学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的确是有学术功底的国家。中国艺术学研究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应该站到自己的前沿。应该有搞好艺术教育的责任感”。这些话至少揭示出了四点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一是我们从事艺术学科的研究及相关工作是有前途的;二是我们应该有从事“中国艺术学术”研究的自信和勇气;三是目前中国的艺术学科正时逢建设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四是在艺术学视野里的艺术教育如何具体定位。如果说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有突出的时代特色的话,应该是“艺术”的“学科”地位得到制度化的明确确定——艺术学成为了一级学科,进而促使了中国艺术教育的体系化和多元化的取向与实践发展。那么,在艺术的学科地位得到明确确立的大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艺术教育是什么样呢?有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又将如何界定呢?简单地说,目前我们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对艺术教育究竟有什么样的期望呢?如果现在是比较清晰地梳理清楚了我们对自己正面对的艺术教育的具体希望的话,就有可能探寻出实现希望的策略和方法。

虽说中国的艺术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有了一些诸如规模扩大、从业人数增加等新的发展。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我国艺术教育在本体范畴中仍然是同质泛化现象十分突出和严重的。不仅在教育观念上趋同,在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审视评价、招考方法与内容等方面都是大同小异,而且经验主义、技术主义、功利主义、宗派主义流行。中国艺术教育的学术性不强。一句话,中国当下理想的艺术教育景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在此,我们从三个视点来陈述理想的中国艺术教育是什么。

一、大众的艺术教育

称“大众的艺术教育”是想与把艺术作为专门“专业”或“职业”学习的个体或群体相区分。之所以不想沿用“普通艺术教育”之称,是因为从艺术学科文化传播内容的角度看,“大众的艺术教育”也是艺术的“专业”性专门教育。那种一提“普通艺术教育”就想到是“看图说话”水平的思维,对艺术教育的开展是有危害的。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给任何人吃的鸡蛋,都应该是新鲜的好蛋。如果有区别,是体现在烹制的方法和进食的方式上。

大众的艺术教育,应该至少从认知、尊重、理解、分享四个方面或维度切入和展开。

首先,教育者应帮助接受艺术文化学习的人(大众)认识和明白地知道艺术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学科。从事艺术的人,经常会遇上这样的情况:其一,有人对艺术文化和学科不懂却又发表关乎艺术和艺术从业者前途和命运的决定性意见。比如:当一位在高校教学第一线的书法艺术教师给主管领导报告他期望所在学科获得发展的支持时,其领导就说“书法不就是写大字吗?”这真是让人无语啊。我也听说过有大学领导把“设计艺术”等同于“装修房子”的故事。其二,民众在看美术作品展览时,当他面对看不懂的作品时,往往是理直气壮地说“这画的什么呀,不像、不好,没意思,走。”纵观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我们会发现他们一点自责心、忏悔心和尊重心都没有。所以,我曾在给北京师范大学全校学生讲授“美术文化”课程的开篇时就对他们说:我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目的之一,就是期望大家学习艺术文化课程后,不要再把“美术等于画画”、“画画就是等于画像”、“设计艺术等于装修房子”、“书法艺术等于写大字”、“建筑艺术等于房子”、“搞艺术的人都是疯子”、“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是个人主义者”等观念还放在自己的脑子里,成为没有高级文明修养和品位的人。一句话,从事大众的艺术教育者要从让学习者明白艺术是文化、是学科的客观事实入手展开。要认识到艺术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学科的文明结论,是不需要再证明的了。

其次,教育者应培养接受艺术文化教育的人(大众)具有尊重艺术文化、艺术学科的认识和心理。学习其他学科的人,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应该有尊重的心理与尊重行为。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出场一次丢脸一次,或因自己的无知而给他人带来痛苦。有了对艺术的尊重心,就会培养起自己的谦和心、礼让心、忏悔心和欣赏心。大众对艺术有了尊重之心,就会少很多的误解或胡说八道式的批评了。

再次,教育者应帮助促进接受艺术文化教育的人(大众)努力理解艺术文化、理解艺术学科。只有在尊重艺术文化、尊重艺术学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试着去理解艺术这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学科,进而也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艺术文化、艺术学科的内涵。大众对艺术有了起码的或基本的理解之后,艺术才会获得最基本的促进生长的营养性资源。

最后,教育者应帮助接受艺术文化教育的人(大众)学会分享艺术文化营养和艺术学科的资源。一个人的一生不接受艺术文化的滋养,既是很恐怖的事情,也是很可悲的人生。细细想想:自己一生都不曾走进过和接触过自己居住城市里的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文化展示场所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曾被艺术文化润泽的心灵是会干枯的。一个人如果是学会了分享艺术文化,也就意味着他有能力内化艺术文化、艺术学科学识为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图1所示是重庆市一位姓罗的擦皮鞋者将自己的发型修饰命名为《日月同辉》(转载自《重庆晚报》)。据说这位罗姓擦皮鞋者的生意比同业者强很多。这事实上就是有效运用了美术、设计艺术等艺术文化帮助自己谋生的生动例证。其实,大众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他们都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他们在随时的生存和生活中,有意识有能力获得艺术文化的润泽和帮助,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味些、更有意义一些。换言之,艺术教育是促进学习者实现自己意义化生存梦想的途径与手段。

二、小众的艺术教育

小众的艺术教育是指对以专门学习艺术文化为业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艺术文化教育。小众的艺术教育应该从承传、系统、反道和贡献几方面切入和展开。

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艺术文化的学习者,一是要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具有承传学科文化的专门职责,并力争把它传承好。尤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经典系统内容要下大功夫去钻研和把握。比如:如果对“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清代查礼《画梅题跋》)有本质性的读解,就不会对“写意观”有误解、不会只求技术的学习、不会建立“像不像”的绘画评价观念了。其实,能够随时履行自己的人生职责的人是不平凡的人。二是要注重所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既有的艺术文化编码知识,要力求系统地学习与全面的把握。避免那种以强调所谓的“专业性”而导致视野狭窄的学习行为发生。也要避免专业的浅层性或业余性的学习结果出现。三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反道思维与能力。反思能力和开拓能力对于艺术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性素养与能力之一。小众的艺术教育,不仅要有“照着讲”的环节与内容,而且必须要有能够在“照着讲”之后进行“接着讲”和“精彩讲”的意识与能力,并不断提升专业档次和精深难度。在美术上诉求远离视觉经验的视觉实现的创造观念与行为就是一种反道思维。四是要求学习者在最终形成具有较强原创艺术文化作品的素养与能力。也就是要能够贡献出自己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智。

如果对小众的艺术教育能够完善地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教与学的工作。那么,我们的有实效的、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形态是一定会出现的。

三、探寻的艺术教育

不论是大众的还是小众的艺术教育,都是没有绝对一刀切的范式,都应该是在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地践行。艺术教育是不能惟经验和惟技术的。

探寻的艺术教育可以依循观念、依据、取向、实践、模式、经典几个方面研究性展开。

凡教育都应该有思想的支持和思想的体现。艺术教育,不仅需要有到位的艺术观念支持,还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的支持。那种一讲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的观念对艺术教育来说是有害的。因为其既不符合艺术文化的本质,也不符合教育的诉求任务目标。从人类漫长的艺术文化历史中,我们早已经知道了“审美”仅仅是艺术文化中的一部分内涵。学生学习艺术文化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和能够欣赏什么是美及美的内容。重要的是要认知艺术是润泽心灵的一种文化,是一门着力开发右脑和培养精神性创造能力的社会学科。换言之,审美不是艺术文化的全部。尤其在艺术学于19世纪独立之后,就更进一步说明如果我们还在没有发展的艺术观念里进行艺术教育,那么,其结果肯定是悲剧性的。同时,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关于艺术学科的全面学养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艺术领域中的某单一的方面。在艺术教育中要好好地守候“审艺”的内涵。审艺,是指人们对艺术的领悟性判别和把握。审艺作为艺术的观念,就是关于艺术的是非曲直观念。即审艺观是人们对艺术领悟性判别的态度与主张。所谓艺术,是指人类为润泽自我心灵而原创的情趣文化形态。或者说:艺术是人们悲欣交集心灵生成的情趣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的创造是创造者欣悲交集心灵外化的艰辛工作。因此,对艺术不能仅仅界定在审美的范畴中。总之,艺术教育必须要寻求到支持自己实践的观念。比如说,在艺术教育的评价中,是不适合运用所谓正态分布的普通教育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的。

任何艺术教育的实施和开展还必须要有依据。除了依据特定的艺术与教育的观念外,还要明确知道学生的诉求、社会的需求、族群的诉求。这样才能够最终较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决定具体艺术教育实施的取向,并大胆深入地进行艺术教育实验,在此基础上逐渐探寻和归纳出具有标志性的艺术教育模式,进而提炼升华界定出经典的艺术教育形态与内涵。换句话说,我们的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理想,就是要诉求经典的艺术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成果。

如果要对“我们的有特色艺术教育理想”如何实现进行简洁回答,那就是:正视我们的艺术教育、研究定位艺术教育取向、多元实验艺术教育和追求经典艺术教育。一句话,我们的有特色艺术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个接受我们的艺术文化教育的人都能够获得经典的艺术文化润泽性培养。

梁玖,男,艺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教授、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20070704

推荐访问:理想 特色 艺术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