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1:24   浏览次数:

摘 要:在对广西五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前人相关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当下西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探讨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70-02

弱势群体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校中由于家庭经济上的相对贫困,个人学习能力或工作能力水平的不同,先天或后天心理品质的不健全等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欠缺以及由此引发的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为了探究当下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我们对广西桂林和南宁的五所高校——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28份,回收有效问卷808份。从所有回收的问卷分析得出,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呈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总态势:在人生前途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自信和比较乐观的态度;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有79.6%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绝大部分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赞同“正当的索取,积极的奉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些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认同感持不同意见,其中,32.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对自己思想上没有多大的帮助”,8.3%的人认为“对自己思想上没有影响,自己思想没有任何转变”。这些数据表明西部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的主导性作用发挥不力

在我们走访的广西五所高校中,大学生弱势群体对“两课”教师的评价方面,他们都对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但实际上并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很大的帮助,思想上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在进行问卷调查中,有40.7%的同学认为原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即说教法,虽然没有新颖之处,但比较受欢迎,而25.9%的同学则认为“根本没有方法,不受欢迎”,剩下的33.4%则表示对老师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在对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评价方面,有27.7%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在学习上可以正确引导,提供帮助”,32.4%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作为朋友,关心自己,倾听心事”,25%的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实际上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选择向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倾诉的仅分别为3.4%、3.2%和2.2%。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大学生弱势群体本身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一些特征,但是由于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又与其他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中,有45.3%的人认为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提高“社会交际实践能力”,仅有26.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有75%的学生在老师对自己有无关心这一项中,选择的是没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没有真正关心自己。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影响了其有效性。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感不强

调查显示,在这些大学生弱势群体中,有66.7%的学生赞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0.4%的学生对之难以判断,少部分持不赞同意见,他们认为“公共理论课教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程度一般。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认为教材老化,理论观点表述陈旧,教师上课老生常谈,不能根据当下中国国情解释社会现实问题,不能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公共理论课所讲述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与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相脱节。缺乏与时代发展和当代文化相契合的教育内容,是导致其低效性的原因之一。

(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大部分喜欢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听报告、讲座”、“观看录像、多媒体课件”、“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及自身发展问题”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74.1%的参加过社团,但有47.2%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一般,没什么感觉”,35.2%的认为“较差,大多流于形式”。从总体上来看,现实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活动载体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要求,地方大学尤其是西部高校在对学生思想工作的投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活动开展的形式上还不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吸引住,对弱势群体的分析还不够明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影响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制度的变迁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程度偏低的根本原因

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面临着经济、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有38.9%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其中5.6%的学生经济状况很差;大部分学生课程成绩和社会实践能力一般,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的的要求倾向于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以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份好工作,养活自己,回报家人。求学目的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强化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功利主义意识,增强道德观念的世俗化,却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与渗透,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程度偏低的直接原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当一种旧的价值理念受到质疑,而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时,很容易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同时,西部地区的文化状况更为复杂,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西部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影响。调查显示,这些大学生弱势群体中,42.6%的学生认为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方面,16.7%的学生认为“生活要潇洒、舒服”,另有11.1%的学生价值取向模糊;有16.7%的学生对“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判断,还有10.2%的学生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给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价值取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缺乏认同感,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不完善,是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程度偏低的客观原因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现实需要契合程度低,缺乏层次性。它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多元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存在的不足使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乏组织保证。比如,有的学生工作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办事做不到公平公正;公共理论课教师队伍中不乏价值认同、讲授内容与教材主旨相背离的情况;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激发大学生弱势群体自身需要的因子,既不能有效地解释当下的社会现象,又与大学生弱势群体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相脱节。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客观上的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三、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契合点

由于长期以来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经验中塑造的弱势映像往往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具有自我封闭性,不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形势政策教育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让他们接受社会现实,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不良现象,克服社会上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要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需要——动机”系统,对经济或物质贫困型大学生弱势群体以及由贫困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型大学生弱势群体,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做好“奖、贷、勤、助、减、保”工作,借助社会力量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帮助,使他们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帮助和社会温暖。对能力素质偏低型大学生弱势群体,要开展综合素质拓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只有在满足其需要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弱势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吸纳的积极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生态系统,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所处于其中的社会物质、精神环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其生态环境相契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因此,要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各个环节之中,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充分性及可持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效能才可能由潜在态向现实态转化,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进而认同并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理想信念。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价值定位,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增强大学生弱势群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在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中,重新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价值,将社会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其社会价值、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和人生意义,克服只见社会不见人的价值错位,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把埋藏在每个心灵深处所有的才能挖掘出来,从而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四)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沟通机制,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首先,高校要建立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家庭的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发展状况,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使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积极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使他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实践中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再次努力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智育优先的状况,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前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最后,全社会要关心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倡导社会力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培养他们回报社会的情感;社会舆论界要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方向一致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种外在的影响力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方向一致,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70-171.

[2]李守可.人性化视阈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2012,(3).

[3]张玲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10,(5).

[4]何桂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中).

[5]马从兵.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探索,2010年,(12).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西部 大学生


[西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