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42:13   浏览次数:

由于我国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差别较大,对孩子的教育条件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他们没法生活在父母身边,失去了父母言传身教的关爱等,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亲情教育”被“隔代教育”或“朋友教育”所取代。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素质培养和农村未来的希望。

偏僻山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低,又没有更好的增收项目,只能远离家乡打工,因此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生活上及道德意识上的关爱、呵护和引导,逐渐形成情感冷漠、脾气暴躁、不辨是非、冲动易怒、爱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监护人以隔代监护为主,很多是文盲,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监护意识很低,认为自己只负责孩子的生活,思想及学习等都不关他的事,更没能经常与孩子谈心、沟通或与学校联系。有的监护人自己的生活条件更差,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以致很多孩子上课常迟到、作业没空去做等。

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赚钱,没日没夜地干活,脑子里没有孩子的空间,有时偶尔想起孩子,往往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给孩子买游戏机、手机。这无形中带给孩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加上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对于生活细节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孩子的不良表现往往是包庇、怂恿,啥都满足孩子。使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无礼的性格等;还有的家长又恰恰相反,很少寄钱回家,孩子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常年多病。安全方面更多隐患,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或被烫伤烧、溺水等。

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中的,而亲友根本管不住他们,就只能放任自流了。这些孩子会逐渐变成令教师头痛的“学困生”。这些留守儿童多数缺乏自制力及道德礼貌教育,从不跟教师打招呼;总想在同学中当“老大”,作业丢给同学去做甚至干脆不交;放学后,先去网吧玩够游戏才回“家”,没钱玩游戏时,甚至偷东西卖到废旧收购站……

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对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却没人倾诉,更没人指导。父母极少有空给孩子打一个电话,甚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缺乏亲情的孩子,往往是监护人都无能为力去管教,只能顺其自然发展。从而,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不洗脸不漱口,不换洗衣服等等;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顶撞祖辈,逃避管理,甚至恶作剧……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成为农村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笔者建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目前多数农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自己只要给孩子足够钱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出问题的话都是学校的问题,该找学校算账……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教育意识错误,孩子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致一错再错。例如,有个初中男生早恋,教师告知其家长,家长竟非常开心地问教师:“那女孩是哪个村的呀?漂亮不?他爸是谁?……”那急于找儿媳的神态无法形容。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素质不低才怪!

首先,家长在外地打工更应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联系,与子女联系,与监护人联系。要经常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及各方面状况,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再次,要求“监护人”保证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嘱咐其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常与孩子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等等;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应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教师应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教育孩子提高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尤其是网吧、游戏厅等的认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应自觉远离这些不良环境,不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的严重问题,也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教师应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使大家自觉地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路。

(责任编辑 黄 晓)

推荐访问:留守 农村 儿童 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