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团范文

重视培育对战略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认知能力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5:39   浏览次数:

【摘要】基于新兴科技及产业的特征,论述了认知能力对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对华大基因典型案例的剖析,论证了人们在新兴科技及产业认知能力上的差距,分析了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分析了制约新兴科技及产业认知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兴科技 战略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视培育战略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认知能力背景

当前,在以智能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战略新兴技术和产业,力争在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然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超前布局,也需要战略新兴技术开发的果断投入,还需要新兴技术产业化的及时启动。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超前洞悉、准确判断和及时决策,稍有迟疑,都可能导致丧失优势及发展机遇。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经过10多年的系统研发,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两次大规模示范应用,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部署上却出现不同声音,甚至出现“但愿我们不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专家质疑。面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做出在2015年实现年产氢燃料电池汽车5万辆的规划”等信息,联想起“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基因组学在我国发展的多舛命运,不能不让人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人们到底是缺乏在战略新兴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还是缺乏对战略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超前洞悉、准确判断和及时决策能力?反思新能源汽车、基因组学等技术及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实践,人们不能不承认,可能更多是后者,而超前洞悉、准确判断和及时决策能力,恰恰反映的是决策主体的认知能力。

二、认知能力对新兴科技自主创新至关重要

(一)认知能力的构成

认知是人类最重要的智力活动,是个体对事物及外部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进而形成特定概念并做出客观判断的持续过程。基于认知活动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觉速度,即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中,率先感知变化并从中发现机遇的能力;二是趋势洞悉,即在有限信息及高度不確定情况下,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的能力;三是价值发现,即依据少量信息,对客观事物价值进行甄别的能力。显然,认知能力是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认知能力的作用

科技创新,特别是新兴科技领域的前沿引领性创新,是在信息相对匮乏、面对高度不确定前景的情况下,特定主体基于认知判断而开展的探索性活动。从理论上说,重大基础科学突破既是新兴科技及产业革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共享的成果;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及区域都有及时了解重大基础科学创新动态、洞悉新兴科技及产业革命机遇、把握战略新兴技术研发时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然而,客观现实却是:二战以后新兴科技及产业的革命果实都只体现在美国。从新兴科技及产业革命发展的实践看,在其发生之前或孕育初期,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晰辨识其演变征兆,更难以对其发展路径、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正因如此,超前的认知判断和决策能力才更为重要。如20世纪90年代,正是美国少数先知先觉的精英对网络技术率先进行商业化开发,引发了势不可挡的网络经济潮流,而当网络技术扩散到中国时,当时多数理智的“专家”却将其视为“烧钱游戏”。

三、人们对战略新兴科技的认知能力明显不足

(一)认知能力不足的两个案例

回首我国的自主创新实践,当然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成就,但审视人们的创新成果,又不得不承认原创性成果少,居于前沿引领地位的创新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少数由科学家或企业基于个体认知判断和研究能力开发的前沿引领性创新成果,往往在需要支持的关键节点也难以获得社会,特别是政府的系统性支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曾经跟踪一个lO多年前在美国和中国几乎同时创新的电池技术。这个技术的美国创新者、一名MIT的教授在10多年间得到美国政府近3.5亿美元的支持,其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通用汽车用来和上海汽车合资的成熟产业技术;而中国的创新者、一个研究所的工程师,在10多年间几乎没有得到有力支持,其技术仍然停留在艰难的研发阶段。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人们缺钱,也不是缺乏研发及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对领先技术发展前景及未来价值的认知判断能力。

华大基因及基因组学是人们熟知的另一个典型案例。由杨焕明院士等几个海归科学家领衔创办的华大基因,不仅是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还是人类基因组学坚定的守护者。他们坚信:以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历史性融合为契机,立足于从本源上揭开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奥秘,以全局视野和整体思维认识生命机理的基因组学,更符合生命科技发展的本质需求,也必将催生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成果。尽管他们头顶“国内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开拓者”的光环,具有“2003年成功破译SARS病毒、并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功绩,同时还有“美国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即刻启动了由政府主导的‘植物基因组计划’等相关科学计划”的参照,加之华大基因及国内部分科学家们以多种形式不停地呼吁,然而基因组学这样一个既呈现基础性和公共性特征也具有前沿性和战略性意义的研究领域,当时却没有获得国内科学界的普遍认可,也没有得到政府部门持续稳定的支持。

(二)基于案例的几种认识

当时人们之所以没有给予华大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持续支持,主要是部分科学家及政府官员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基因测序只提供人类基因序列信息,只有对其进行功能性开发深入到蛋白质层次,才对生命科学研究有实质性意义;二是基因测序并不具有多大创新性,更多是依赖设备完成的技术任务;三是基因测序结果面向全球公开,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要能使用测序结果就行了,没有必要支持这种奢侈的研究;四是我国的科学家只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以几个人的实力难以和美国、英国等庞大的科学家群体相提并论,我国在国际基因组学研究上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近20年顽强坚守,华大基因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在《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上,紧随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之后名列第四;他们培养出一批30岁以下的学术领军人物,破解了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不能培养青年杰出人才的迷局;他们把握西方国家陷入金融危机的契机,迅速建立了全球最强的基因测序能力;他们引领了一系列基因组计划,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人类基因库;他们还创造出每年10亿元以上的收入,以科学研究养活并发展了自己。基因组学及华大基因的发展再次证明:人们对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认知能力明显不足。

四、多重因素制约着人们对新兴科技的正确认知

个体的认知能力受知识与经验、知觉模式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组织的认知能力还受组织惯例、组织文化等制约。分析当时“主流”科学家及政府官员对华大基因及基因组学的认识,可以发现多重因素制约着人们对新兴科技及产业的正确认知。

(一)传统的工业思维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最大差异在于:知识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科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技术,技术经过开发形成功能性器件或控制系统,进而直接集成到系统性产品或社会服务系统。因而技术的价值在于实现特定功能,技术的功能性开发是其应用的重要方式。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知识本身就是价值,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是集聚知识。也就是说,只要知识集聚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产生价值。以基因组学为例,20世纪90年代全球生命科技工作者花费10年才完成一个人体的全基因图谱测序,而今天华大基因完成单个人全基因测序只需15天。速度加快、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使知识呈现海量集聚态势。对海量基因数据的挖掘,已经能为单基因病临床诊断等提供支撑。知识在不断集聚的同时,其科学价值及产业价值日益显现。显然,一味强调基因数据的功能性开发,否定基因数据积累本身的重大意义,是受传统工业思维的影响。

(二)静态的平台概念

在工业经济时代,装备只被简单地视为静态的物质性平台,是帮助人们劳动的工具,而知识经济时代,装备成为承载和集聚知识的动态载体。基因测序的确高度依赖装备,但基因测序装备已经不是简单的劳动手段和工具。第一,领先的基因测序等装备在高效完成测序任务的同时,能率先记录和积累大量基因数据,成为建设基因库的重要基础。第二,率先积累最多数据和知识的主体最容易发现新知识,并率先通过巨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形成知识加工和提炼能力。第三,知识库及知识加工能力领先者必将获得更多客户,进而积累更多知识和信息,形成赢者通吃的动态的网络效应。显然,不仅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极其重要,其知识及价值发现方法,更具有奠定领先优势的战略意义。特别是领先者往往拥有最多专利,进而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因此将基因测序简单地理解为装备的贡献,是对装备的动态知识载体作用及由此带来的网络效应认识不足。

(三)落后的商业意识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完成以后,形成了众多生物学数据库。基于发展初期或科学知识公共性等考虑,当时几乎所有的数据库都对学术研究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免费服务是实现先期市场拓展的常用手段,在客户对服务形成依赖以后再逐步收费已司空见惯。早在2000年,SWISS-PROT等数据库便开始向商业用户收取每年数千至数万美元不等的费用。正如张春霆院士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基因信息資源大国。如果一些重要的数据库对学术研究部门收费,将对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非常不利。”基于刚刚建立的基因数据库免费,则断定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自己开展测序工作,是对基因组学重要性及当代商业规律缺乏基本认识。

(四)长期的信心不足

认知作为一种心理性活动,与认知主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大部分领先企业或创新成果,大多遭遇过不被国内政府、同行和用户信任的尴尬,华大基因也未能幸免。自信心不足就像一个“魔咒”,严重制约着人们对战略新兴技术创新主体及成果的准确认知和前瞻判断。

目前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驱动发展转型,必须首先实现创新转型,即从跟踪模仿创新向前沿引领性创新转变。开展前沿引领性创新,就需要对战略新兴技术做出正确的认知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前沿引领性创新成果本来就少,人们不能因为认知判断失误一再错失机遇。因此,一方面要正视人们在战略新兴科技领域的认知差距,并千方百计提高人们对战略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创新自信,特别是通过对近年成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案例的总结,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自信,迅速提高人们对新兴科技的认知和洞察能力。

推荐访问:认知 培育 重视 能力 战略


[重视培育对战略新兴科技及产业的认知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