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少儿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3 10:14:53   浏览次数: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即全面的审美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巧教育的培养更为重要。然而,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的强调“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的偏差。

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感知、愿望、创作活动、再现能力。四方面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促进。我在教学中以提高学习愿望、提升再生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四项素质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同时,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构思新奇,色彩鲜艳,形态表现较富童趣。下面,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观察了解学生

1. 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灵活引导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学生的创造兴趣,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命题画创作活动中,如果有学生认为教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们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那么此时集体式的指导,就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若教师通过和学生交谈或个别辅导,也可以根据事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临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给学生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2. 了解学生思维的即时状况

在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学生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例如《染纸》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在纸上印染出不同的图案,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有一位学生尝试了几次,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对称图形。他似乎感到沮丧,准备放弃。其实这位学生只是处于思维的暂停状态,他需要学习新的经验,进行新的思考。于是我向他建议:“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制作吧。”结果他成功了,还带着喜悦的心情向伙伴们介绍了两种不同图案的印染经验,并简要分析了自己一开始失败的原因。

二、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利用教材上,我采取了两种做法。

1. 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变刻板机械模仿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好办法,但也有弊端:思维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的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 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在内容的选择和利用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

如《乘着大象画画》《今天我值日》等这些有一定情节,可以延展小故事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受到感染,丰富想象,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激发作画愿望。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三、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我在讲解示范时会抓住儿童心理,关注其兴趣,在语言上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接纳。例如: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的特点,我在提到各种形象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那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

2. 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美术课中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表演示范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教学儿童纸板画时,我先对纸板画作了介绍(构图、色彩、主题等),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我画一部分,学生跟我画,我画完,学生也画完。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学生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美术活动中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如名画、艺术图片展示;提供能满足学生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如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恰当运用音乐艺术等都会使学生接受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提高再现能力。

推荐访问:误区 少儿 美术 思考 教学


[少儿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