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浅谈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09:51:16   浏览次数:

zoޛ)j馟iZ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背景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特性反映在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中,就是不同的院校动力工程专业各有特色。主要表现为动力工程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不同的学校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如何在众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将我校的动力工程专业办出特色,使所办的动力工程专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在专业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社会对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来看,动力工程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动力工程专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的重大挑战之一,热能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

三、加强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当前,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通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环保形势日趋严峻,专业就业方向发生了转变,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加强学生基础教育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对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与我院保持一致,注重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在一个坚实和宽阔的平台上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后续发展的能力,使其走向社会后有重新选择岗位的能力,有发展的后劲,有继续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报考研究生,向从事研究工作方向发展。

(二)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丰富多彩的媒介。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使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创新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提升。例如,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机械设计实验项目,并将实验项目组织成学生之间竞赛的模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又如,学生水平良荞不齐,对于一些动手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学生,则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教学,分组时注意将能力强和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此外,可以结合实验特点,利用计算机的绘图、动画技术、三维软件对某些实验设备建模,对于直观性差,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联接、配合、运动关系受到实验条件限制的实验,将其结构、原理、工作过程在动画中直观的展现出来,使枯燥抽象的原理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画展示。如在综合性实验“制冷机组性能实验”中,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组成和原理,众所周知,压缩机是全封闭式的,通过书上的文字内容和图形不太好领会其内部机械机构和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掌握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测试方法,但通常管路及换热设备要制作多处保温,内部流体的走向及各部件间的联接关系都不直观。为达到实验的目的,可以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此实验台进行建模,将整个实验台进行模拟拆装,压缩机内部运动也以动画视频展示,可以很好的达到实验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首先,要通过第二课堂组建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利用科研反哺教育,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引入学生的毕业设计。其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SRTP(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热力设备仿真运行技能竞赛等,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也要通过不断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环节,试点现代学徒制和工学结合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从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四)加强一定行业领域的多元化培养

学院增设新专业或者新的专业方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只能先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建立有利于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未来工作适应性、突出专业方向灵活性、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的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可开设洁净煤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火电机组环保技术等选修课,拓展学生节能环保、新能源方面的知识。二是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高校、企业的专家介绍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如分布式发电和冷、热、电三联产等,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再次,鼓励学生选修营销、贸易类公共课,学习销售方面的知识。最后,校外实习基地应多元化,应从原有的火电厂、化工企业自备电厂拓宽到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行业、节能环保企业以及设备销售公司等。以一定行业领域内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方向,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五)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师资队伍组成、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途径,并在企业或行业的积极参与下综合作用于培养对象,形成基础知识、基本素质、职业能力,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我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积极与省内一些发电有限公司等电力生产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实施“学训结合、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学习与训练相结合,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方式逐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一体的“双证”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六)采用新的课程考核制度,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习过程相结合

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一考定成绩”的模式,我们尝试新课程考核方式,积极推行考教分离,采用三种以上的评定方式,如对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小测验、口试、课堂讨论、课程设计、操作实践等的评定,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主动学习。这一考核方式的推出,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在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上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学风得到好转,出勤率增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换,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水平,淡化了考试的紧张感,避免了许多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作者单位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浅谈 能与 动力工程 高职院校


[浅谈高职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