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计划

论二语(外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教学法的辩证互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53:53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作用,其次探索了教学法、动机与学习策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它们之间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推导。文章认为,把握住了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二语水平可以得到提高。

关键词: 二语学习教学法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良性互动

引言

1975年,Rubin在“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教给了我们什么》)一文中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的数条策略,认为这些策略是有效促进语言学习的“正能量”,值得推广。自此,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逐步在全球二语学界展开。目前,多数策略研究旨在探究“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优秀策略”,“语言学习成就和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不同语言技能领域的策略使用”,“语言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频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式”,等等。

研究发现,尽管所有的语言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学习策略,但是在各种影响条件下,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在策略的类别选择和使用频度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此,“对于策略选择和使用频度的各种影响因素”成了策略研究者们最为青睐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各种影响条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者和教学人员,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回顾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和思索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应巧妙利用各种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引导学习者取得二语学习的成功。

一、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动机是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因及为达到目标而具备的心理状态。语言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者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划分有不同的看法,最为策略研究者感兴趣的是“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出于兴趣、居住或者生活等原因而学习二语的动机;后者主要是出于考试、短暂性交流和专业研究等原因而学习二语的动机。动机的“强度”对二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如何?动机的“类型”对二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如何?动机、学习策略与教学法之间的互动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一直都是策略研究者们的兴趣所在。

1.动机强度。Oxford 和Nyikos(1989)在美国对外语学习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动机强度越大,便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和选择产生越最有力的影响”。高动机的学生比低动机的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利用各种策略以帮助自己的学习,低动机学生则显得很被动,使用策略的频度明显低落。在策略的选择上,高动机学生倾向使用“一般性策略”、“规则训练策略”、“功能训练策略”、和“对话/输入启发策略”等策略。这表明他们把握住了二语学习的一般性特征,能从语言的知识结构、功能意义和交际对话等方面入手学习二语。同时,高动机学习者还能根据场合主动放弃一些作用不大甚至起负面作用的策略,如“回避策略”等。

2.动机类型。除动机强度外,动机类型也会影响策略的选择。一般认为,综合型动机和学习者的兴趣关联,所以比工具型动机更能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推动学习者取得语言学习的成功。众多研究支持这个观点,但是,情况并非这么简单。(1)Oxford和Nyikos(1989)发现,在工具性动机强烈的学生中,最流行的策略是“规则训练策略”和“一般性策略”,而最不流行的策略是“语言功能训练策略”。诚然,与工具性动机相关的策略选择必然反映其语言学习目标,而上述结果正反映了受调查的学生的工具性目标:达到课程的要求并在强调结构分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好分数。而是否能使用语言进行真实交际则不是他们关心的了。有意思的是,Ehrman(1990)的研究与Oxford和Nyiko(1989)的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Ehrman对美国国外服务研究所的成年职业英语学习者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结果:这些学习者虽然具备工具型动机,但却经常地使用功能训练和交际导向的策略。该研究结果其实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接受调查的成年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在于提高自己的“对外服务水平”,正需要他们应用交际导向的策略,把握交流功能和意义。看来,不同的工具性动机决定了策略选择的差异性。这个观点也得到了Politzer和McGroarty(1985)的研究支持。他们宣称,一个既定策略无法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语言动机和目标。比如,“询问教师如何表达”这样的策略可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动机相关,但对于提高技术文献阅读技能的学习动机而言则可能不相关。(2)文秋芳(2004)认为二语(外语)学习的动机类型不外乎两类:表层的物质刺激,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以及深层的非物质刺激,如兴趣和知识的增加等。虽然较之工具型与综合型动机的划分类似,但这样的划分强调了动机的物质性。文(2001)发现,那些具有深层动力的学生运用母语策略的可能性比具有表层动力的学生小,运用“功能操练策略”的可能性则更大。这主要因为具备深层动力的学生对英语的交际应用特点深有体会,同时能积极排除母语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语。(3)文秋芳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往往不止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更为重要和普遍。但如果对他们的动力源进行详细分析时,就会发现其中必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怎样才能促进学习动机,保证二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灵活运用呢?我们认为,教学法的带动作用是关键。

二、巧用教学法,提升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教学法是搅活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螺旋桨,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态度、需求和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巧用教学法,启迪和强化动机,促使学习者科学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常见而典型的语言教学法包括:翻译法、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认知法和暗示法等。下文的讨论将利用这些教学法,在上一节的内容基础上对教学法、动机和策略之间的互动进行探讨。

1.动机强度。首先,动机强度越大,策略使用频次越高。鉴于动机和态度情感直接相关,教师所采纳合适的教学法应注意培养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的正面态度和情感。暗示法利用令人放松的音乐和怡情的环境设置,帮助学习者减少压力和畏惧心理,投入学习;认知法利用文化的认知,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社会,促进他们产生目的语文化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交际法利用真实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的二语实践,从中体会二语的实用性,摆脱学无所用的观点,树立正面态度。其次,动机越强,策略的选择越理想。动机强的学习者倾向“一般性策略”、“规则训练策略”、“功能训练策略”、和“对话/输入启发策略”等理想的策略,这些都是把握二语的主要策略方法,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因此,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法,传递第二语言的知识和价值,让学生认识二语的本质及学习的理由,进而增强动机。如,利用翻译法的解释引导学习者认识第二语言的一般性特征,利用听说法帮助学生认识和归纳二语规则,利用交际法和情境法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语言的对话属性。对二语的认识不断积累,动机不断增强,理想策略的选择倾向性自然就得到了加强。

2.动机类别。总体上,综合性动机比工具性动机更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语言策略的使用,因为前者的时效性相对较长,效力更持久。然而,虽然工具性动机有时效性问题,但如果操作得当,那么它在短期内的效果也很强大,应重点对待。下面的分析先探讨工具性动机,然后为综合型动机(深层动机),最后谈混合动机。(1)根据Oxford 和Nyikos(1989)的研究,如果学生致力于语言规则的学习及语言结构特征的把握,那么他们的工具动机往往是为了达到“结构分析”的课程要求并在考试中获得好分数。在这种动机的影响下,他们倾向采纳“规则训练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此时,教师可采纳听说法,利用刺激-强化的方式顺应和强化学生的这种动机,激励学生利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进行句型的操练和词汇的训练;根据Ehrman的研究,如果工具型动机与“交流或服务”相关,功能训练和交际策略则占上风。那么,教师可利用交际法、情景法和暗示法设计各种任务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二语对话实践,强化学生的交际型工具动机。进而,交际的动机就能诱发功能和交际导向的策略。(2)鉴于相似性,我们可借用学者文秋芳的深层动机的观点探讨综合型动机。具有深层动机(综合动机)的学习者会回避母语干扰,高频次地采取功能训练策,那么教师应大幅减少翻译法的使用,更多地采纳强势交际法,给学生创造二语的浸没环境,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综合动力,选好、用好自己喜欢的策略。(3)个体学习者身上的动机多种并存,其中一种起着主导作用。鉴于此,我们在利用教学法激发动机时,应该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比如,一位学习者具有“利用二语扩大朋友圈”的动机,该动机比他的二语考试动机更强。对于这位学习者,因为我们应首先考虑采用交际法、情景法、认知法和暗示法顺应他更强的动机需求,把功能训练策略和社交策略等顺畅地施展开来,然后考虑听说法及翻译法,帮助学习者实施规则训练等策略,提高课程考试水平。

结语

教学法、动机和学习策略,这几个因素的互动呈现因果螺旋上升的关系。首先,一定的教学法能激发一定的动机。然后,动机的强度和类型会导致一定的策略使用。这些策略的使用会导致教学法的改进。同时,教学法的改进能够激发更强的动机,强烈的动机随后又引发了更多更频繁的策略使用,进而促进了教学法的进一步改进。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不断螺旋上升。

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应仅仅停留在笔头纸间,而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实践,在课堂的实践反馈中反复总结经验,不断增强二语教学法、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Ehrman,M.1990.The Role of Personality Type in Adult Language Learning: An Ongoing Investigation[A]. In T. Parry and C.Stanfield (Eds.).Language Aptitude Reconsidered (pp.112-130)[C].New York: Prentice-Hall Regents.

[2]Oxford,R.and Nyikos,M.1989.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3(3):291-300.

[3]Polizer,R.and M.McGroarty.1985.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arning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ains in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ESOL Quarterly.19:103-23.

[4]Rubin,J.1975.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TESOLQuarterly,9(1):41-51.

[5]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86(9):28-32.

[6]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项目《江西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相关性研究》的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互动 教学法 外语 策略 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