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在美术区域中渗透民间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1 08:49:58   浏览次数:

摘 要: 民间艺术能形象、直接、多方面地体现民间和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教育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把民间艺术有机地渗透入学习性美术区域中,使幼儿教育更有意义,让幼儿的生活文化更为艺术。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美术区域 兴趣 环境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的内容。3~4岁幼儿阶段目标指出:通过画线、玩色、撕纸、玩泥等游戏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喜欢操作这些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用法,进行自我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因此,开展区域美工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幼儿和谐、全面地发展。

一、关注师生兴趣共同点,激发幼儿感知兴趣和绘画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例如小班绘画赛龙舟,孩子对一艘艘龙舟非常感兴趣,我让孩子们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大家各抒己见,“船很长,很细,船像龙,有龙头、龙尾巴、身上还有像鱼一样的鳞片”。活动中,我总结了端午赛龙舟这个习俗的来历,激发孩子画一画、赛一赛,小班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如画面的布局、个体的大小,因此,我们先在纸身上用虚线构架好龙舟的造型,让孩子们连线,并为龙点睛、画鳞,然后涂上好看的颜色,以此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在绘画中自由活动、自主表达,大胆表现、创作,在操作中学会了用线描画各异的龙舟。因为有了之前玩色的基础,如排笔的握笔方式、颜料的使用方法,我把蓝色的颜料投放在小兔组,让龙舟下水(给图纸涂底色),孩子们井然有序,互相帮助,全身心投入活动,最后所有孩子都到“流溪河畔”一起观看“赛龙舟”,都参观评价作品,都叽叽喳喳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显得那么自豪。活动中既重视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二、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重视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

幼儿存在年龄、能力的差异,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造环境氛围,是幼儿顺利进行美工活动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感受到被尊重,没有了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了安全感和兴趣,轻松、放心地集中注意力于活动,自主地与物质材料接触,开展美工制作活动,从而获得广泛的经验。教师应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理念,关注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那些胆小、孤僻的幼儿,我们注重因势利导,以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我班的“小画坊”里,每天都坐满了想画、爱画的孩子们,在这里,他们可以边画边聊天,可以自由选择工具材料。通过一学期的美术区域活动,全体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技能。我欣喜地发现,原本班里一些平时较胆小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现在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也越来越大胆、富有创造力。

三、注重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1.营造文化氛围,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开展美工区域活动,不是单一让幼儿“做做、玩玩”,而是由教师从中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民间美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带给人雅致的感受,为了使仅有3、4岁的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青花瓷”,我们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提高孩子的审美感受,再选择视频配以《青花瓷》这首优美婉转的歌曲,达到视觉、听觉完美统一的效果。孩子被一个个形奇、画精、纹美的青瓷花瓶所吸引,原来单一的青蓝色也能画出如此美妙绝伦的作品,当我们建议小朋友也来设计时,立刻引来了他们的热烈响应,他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鼓起掌来,于是绘画青瓷花瓶应运而生。在幼儿绘画前,我们也提出了要求,这次的小艺人装饰花瓶,并不是给花瓶涂满色,可以用青色的直线、曲线、圈、点布置,有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从孩子那满足的眼神中,我们知道,只要孩子爱画、敢画,就是最成功的。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绘制青花瓷瓶,孩子们很快就融入到这一文化氛围中,幼儿在充满民间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了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2.开放工具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幼儿的经验是在操作与探索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的,我们在区角精心设计了橱柜桌椅的摆放,创设并投放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及工具,各种工具材料分区、分层放置,如:涂好底色的鸡蛋、彩色纸、颜料、毛笔、颜料、蜡笔、糨糊、报纸、木勺、积木等,任何事物都是孩子随手拿来的绘画、手工材料,我们还用废旧的餐巾纸盒自制了色彩不同的收纳盒,不仅使物品材料更便于取放、整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激发了他们的操作欲望,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幼儿身体的相互碰撞和冲突,同时便于教师指导。组织了一次印染花布的美术活动,这一次,我们提供一张正方形的宣纸及四五种颜料,请孩子们自己折花布(宣纸)进行印染,发现有的孩子像上次的活动一样把纸对折两次后印染,有的把花布对折一次,还有的对角折、对边折,折的次数各不相同,折的方法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创意过程中都有各自的想法,染出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同染料的运用,导致作品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

3.提供展示空间,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在每次的“小画坊”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们会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展示活动经验。例如: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照片、实物等方式,了解了中国传统服装肚兜的色彩和图案,并利用已掌握的一些花纹,进行肚兜装饰。我们将幼儿富有民俗特色的“肚兜”布置到小画坊墙上、窗户上,让环境“说话”,有的孩子还把肚兜贴在了胸前,把肚兜“穿起来了”;有的孩子把制作好的肚兜送给了娃娃家的宝宝,送到了超市,我们将拍下的照片等重现游戏情境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尽管稚拙却散发着浓浓的民俗特色的作品为主题环境的营造更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文集.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渗透 美术 区域


[在美术区域中渗透民间艺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