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9:24   浏览次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教育,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是高中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0年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的核心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道德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2014年4月25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此意见将深化课程改革和道德教育目标是实现作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另外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等文件明确地把历史素养的培养放在历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及课程目标上。在2017年8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详细解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內容。

核心素养也是近年来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高考是国家开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1]通过历史,学生可以从过去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中认识、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综合发展,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标。[2]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历史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历史课就是画画背背知识点的课。在这种观念下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仅仅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把历史教学的重心放在高考考点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素养的培养。这也直接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枯燥无味,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

与传统应试教育围绕高考只注重成绩不同,核心素养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将有助于转变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课堂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注重运用历史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考的基本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这就是要选拔既有道德素养又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继而进一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当下历史教师的重要课,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转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可以说历史不是死亡的过去,而是现实的一部分,历史是分析过去,解释现在,指导未来的学科,许纪霖教授就曾经说过:“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习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3]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历史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就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学习历史没有意思也没有用。因此他们不愿意学历史。从这种现实状况来看,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必须改变学生对历史片面的认识和误解,这样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中涵盖历史核心素养。在新课改下,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历史课堂的灵魂,从2017年开始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因此以新课标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就成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第一环。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的追求在一节课中把这五个要素都体现到,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从而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

第三,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景,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在日常的历史课上学到的历史大都是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久远的历史事实,因此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当时的历史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新课的过程尽可能生动的再现当时的历史,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历史史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运用历史图片、人物传记、地图等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历史事实进行考察和分析的观念[4]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生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事件时应该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研究,并以此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比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当时列强侵华示意图,然后提出问题:“这幅图反应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形式”?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联想到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毅然起来反抗外国侵略。以此达到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目标。

2、运用历史史料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是指依据可信史料,还原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5]。“历史材料多如牛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辨别、评判与某个观点或者问题有关的历史材料的可靠性与价值性。要会辨别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历史根据的直接史料,它是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下,或接近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下发生的,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依据第一手史料做出的阐释或者研究”[6]历史是一门以史料为基础的人文科学,学习历史离不开史料实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培养。比如在讲到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比情况,让学生知道中国在当时不仅落后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当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通过情景再现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学习我国五千年来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比如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播放《辉煌中国》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重大变化,以此让学生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构建多元评价方式。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判断,只有及时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才能客觀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多元评价学生,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看学生历史考试成绩的做法,要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要从教师入手,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习,因为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不能一味的被动接受,还要主动的加强自身的学习。

从学生自身来看,要培养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仅要在历史课堂中,从历史老师那里学习历史知识,更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比如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历史史料,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学习历史知识不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比如通过对历史朝代更迭以及历史名人事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不会自暴自弃,而是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来正确的看待困难,迎难而上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何辉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2016,(06).

[2]罗永双.新课标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以史料证实素养与历史反思素养培养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2017.

[3]许纪霖,郑志峰.许纪霖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5,(05).

[4]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11-115+128.

[5]张迎弟.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以人民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11):7-10.

[6]久和.库莫奚基本史料辨析[A].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宄中心:2003:7.

(作者单位:临沂第十八中学)

推荐访问:浅析 培养学生 素养 核心 高中历史


[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