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基于湖南外贸视角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6 08:46:36   浏览次数:

zoޛ)j馟iv^umm5owm5^:]םxuv]v^uv6^M~}y^;}=߽MyӾ6^5]מ{~79߾~^u]8o5Mw}om5m5~{Oy8M7^6]ӭ]Mym]{m5~Mum5_=m5^{My}zMtiiMyN^6=~z筴׎nuMyMy]5]y͵Mnim5^m5o:^}Mxxmv׾m5]xn|nv]^}n:o|x<o:;]چ工作激情的年轻应届毕业生,可见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更注重能否快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

3.外贸人才需求集中在机电、烟花、陶瓷等进出口重点产业

根据对上述126家企业的行业分析,湖南元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沃鼎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天创粉末技术有限公司等76家企业经营的主要进出口产品属于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机电产业,占招聘企业总数的60.4%。湖南贝贝烟花有限公司、湖南湘梅花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经营的是烟花、陶瓷等湖南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占招聘企业总数的20.6%。长沙嘉美特服饰有限公司、湖南瑞信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同享工艺品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经营服装、鞋类、日化等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产品,占招聘企业总数的19%。可见,湖南外贸人才需求与湖南省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高度相关。

四、基于服务湖南外贸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实践-以湘南学院为例

针对湖南省对外贸易和人才需求的特点,为破解湖南省人才供需结构型矛盾推进的湖南省外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学校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重点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服务湖南外贸经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主动对接湖南外贸人才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核心专业课,其内容体系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熟悉外贸流程、通晓国际惯例、掌握各外贸环节的操作技能等应用能力的培养。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针对湖南省外贸发展实际,大力探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改革。一是立足湖南主要国际贸易市场分布,着力强化英语听说读写。湖南省前十位的贸易伙伴除日、韩、德3国外,有7个国家和地区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与日、韩、德3国的国际商务谈判亦可使用英语),为此,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重点强化了英语开发信、商务谈判口语、英语进出口合同、英语信用证、英文版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章节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二是对接湖南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其行业人才需求,补充商品学知识。不同行业的商品,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具有其特殊性,湖南省出口贸易及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烟花、陶瓷等行业。因此,我们将湖南主要进出口商品的知识融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交易前准备、磋商与合同订立、信用证业务、租船订舱等实训教学过程中,例如以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烟花、家用陶瓷等产品的贸易为例,介绍产品规格质量、数量、包装、价格等外贸合同条款,缩短了学生未来熟悉产品的过程和时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更快适应湖南的外贸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贸经理及专家,给学生传授经验,专门介绍从事具体、特定产品贸易的业务活动过程与规律,提高课程理论联系湖南外贸实际的能力。

2.推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

为使教学内容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一是全面推行数字资源教学法,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外贸论坛、多媒体新闻、省商务局、长沙海关、外汇管理局等实时案例、图表、数据,有效的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质量和效果。二是实施本地化案例实践教学法,提高课内实训的针对性。有意识的更多选取湖南省外贸案例为背景,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模块法、情景模拟法、小组案例讨论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三是引入模拟软件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学校国际贸易实训室的思沃外贸实习模拟软件、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全角色模拟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生产商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全部环节,掌握从进出口市场调研、成本与报价核算、商务谈判、合同书写与订立、安排发货、报关、报验、结算、收货等基本程序和技巧。

3.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新要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湘南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做强经管学科、促进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有力的保障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在外贸企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外贸函电》等实务类课程的主讲老师,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的4名专业课主讲教师中,2名教师具备贸易经济方向中级经济师资格,2名教师分别受学校委派到两家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一年,目前均被学校认定双师型教师,具有从业经历,有力的保障了授课的实战性与应用性。二是建立了兼职导师制。邀请省内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贸经理及专家,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动态的信息和经验指导,为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出谋划策。三是实施学生“走出去”战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行业一线,实地了解外贸行业动态。例如,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多次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长沙海关驻郴办事处、国际物流园、铁路口岸、郴州出口加工区、高斯贝尔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见习。四是建立毕业生联络机制。与往届毕业生建立联络机制是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接人才需求的重要渠道。湘南学院经管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毕业生联络反馈机制,已多次邀请2007级、2008级、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经验分享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在校学生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五、结语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来自本地区的比例较高,因此面向本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就业意向通常也较高。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地方外贸人才需求,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能力,适应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立足地方外贸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主动适应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

【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发[2016]18号)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改课题“基于提升本科层次经管类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效果的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研究”(湘教通[2012]401号)】

参考文献

[1] 徐俊.面向山西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3):71-72.

[2] 孟海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3):103-105.

[3] 刘俊霞.“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思路探索—以 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陕西教

育:高教,2015(7):42-43.

[4] 孙桂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9-10.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湖南 视角 实务 国际贸易


[基于湖南外贸视角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