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初、高中过渡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45:48   浏览次数:

[摘 要] 初、高中过渡期是学生打好高中数学基础的关键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自编高一新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表”,并对某普通高中四个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现行普通高中高二的“文理”分班机制以及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直接影响了许多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115-02

在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已经在我国的数学教育中初步确立,但要继续提高“数学为大众”的思想认识,需要从教育体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创造出适合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数学课程,这也是我国数学教学变革中所必须进行的[1]。

1 改革现行高二分班机制

改革现行普通高中在高二进行“文理科”分班的机制,是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个体智能强项的必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句话,其意就是要让树木顺其自然的去生长,其结果就是树不但不死,还长得苍翠蓊郁,果实累累。学校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只不过有的被人发现并加以利用了,有的一直都没有被发现。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其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优势领域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初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随后慢慢的带动周边的领域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学校教育应顺应其个性优势自然发展原理[2]。

大众数学的概念是希望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数学心理需求。在我国高中实行文理分科:高一全体学生都要学习九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包括语数英、政治、历史、化学、生物、物理、地理。高二在语英不变的情况下, 一部分学生选修文科,包括文科数学(相对于理科数学难度要低一些)、政治、历史和地理;一部分学生选修理科,包括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这种在文理融合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分科教育模式虽然有利于全体学生在一定阶段学习普通知识,获得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基础,也有利于学生节约时间,专注于一定范围、一定性质的知识领域,为未来的继续深造做好准备。这是协调教育的时效矛盾,摆脱现代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设计[3]。但是,目前三年制的高中教育中,前两年要完成三年的教学内容,高三则集中精力复习备战高考。高一新生按中考的录取成绩进行分班教学,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班级学生中各科成绩偏差太大,从教学内容到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导致在高一的一年学习中,学生不同的“优势领域”不仅得不到发展,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成就动机。笔者在教学实践调查中发现,占17.44%的学生反映高一数学中未遇到过难题,但41.86%的学生由于“数学成就差”没有自信心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一学生对弱项科目的努力得不到提升,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按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及大纲规定,应将现行的高二文、理科分班改为在高一进行。具体操作上,可以在新生入校后进行一次语数英摸底考试,将中考及入学摸底考的平均成绩,按语数英各科由高到低的成绩进行分班,这样各科成绩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分班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是成功之母”。

有效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尝到学习的甜头,为此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问题,补充不足,让智能强项与弱项形成互补。高中分班机制的改变,还会激励中考后的学生利用长假补充个体的弱项科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控制教学进度和难度,对学生进行必要 的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有部分新生对函数这块内容学起来很困难,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初三数学的某些部分没有学。所以在教学上,应该查漏补缺,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和补习的机会。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怎么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呢?数学学习是一环紧扣一环,其中哪一环节断了,后面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高一数学是高考数学乃至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和重点,学好高一数学尤其是函数部分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那部分感到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赶上其他同学。

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部分学生不把重要的数学演算过程步骤写下来,仅仅写出最后结果,这不利于复习整理,且错在哪一步都不知道。预习是带着问题听课,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是将一定时间段的知识进行梳理,重在“理”字。一是理一理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二是理一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三是理一理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提出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应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课后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课堂上用几分钟复习,引领学生与同桌、邻桌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等等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师才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想的,才能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点拨、解惑,从而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听课是学习的关键,怎样听课、怎样记课堂笔记是学习的重点。高一学生往往记了笔记就不能听好课,这里有个怎样分配注意力的问题。记笔记是手脑并用,手记是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听课才是最关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要让学生掌握认真听、记数学思想方法、具体问题划归到怎样的数学模型、记分析后得出的概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各种数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比较、归类、概括。

3 通过寓教于乐的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习 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错误的把教学理解为传授原理、知识和技巧,学生错误的把学习理解为模仿、做题。为扭转这种局面,新课标以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上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紧紧抓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运用于教学中,这将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实习中,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15.12%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甚至还有学生在《调查问卷》的客观题中写出“学函数难道可以买菜吗?”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绝大多数学生使用了手机这一情况,笔者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与这部分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开展了探究性的课外教学活动。当时,广州某通讯公司开展资费营销活动,将该公司资费大幅下降的几种模式引入分段函数中,分别与这部分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通讯模式,使学生节省了资金,也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实用性。

通过这种不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小活动,大大提高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不喜欢到逐渐喜欢。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尊重学生。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数学真理 的精神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充满激情,应像“推销员”一样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爱屋及乌,虽然数学不是“乌”,但道理还是一样的。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深受感触,就像演员之于观众一样,师生感情的趋于良好将会大大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即使有学生不喜欢数学,但愿意听数学老师讲课,久而久之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脑海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绩提升自然不在话下,自信心从此得到树立,对数学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当然,及时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4]。教学内容中应选择好引入题目,“这些题目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且带普遍兴趣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诙谐、幽默,题目的引入带点悖论”[5]。如:结合本地的著名建筑物,热点经济、民生、社会问题,以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这种表述中让学生承担一部分工作,这样不仅能推动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同时也教会学生应有的思维方式。特别对那些害怕数学、不喜欢抽象思维的学生,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有益的思维习惯。波利亚曾说过:“每个学生应当能够从他的学习中得到某些收获而不管他以后的职业是什么。”因此,教师应该把习题作为基础,把解决问题作为目标,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应用意识综合融于教学当中。这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思维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2.

[2]杜智敏,王希华.良师益友人梯 [J].教学研究,2010,(4):1-12.

[3]别敦荣.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值得期待吗[J].教育研究,2009,(4):36-39.

[4]张欢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8):88.

[5]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第二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159-159.

推荐访问:过渡期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对策 高中


[初、高中过渡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