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鉴定评价

基于史学素养的主观题三个命制维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8 08:47:34   浏览次数:

关键词 史学素养,主观题命制,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58-04

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价值。其主要内容为时空意识、分层意识、现实意识、问题意识、证据意识、融合意识等,它们体现在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由提出问题到收集史料、再到利用史料解决问题、最后到评估解决效益,也蕴含于历史学习的过程,即由客观史实,到经典史料的研读,最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领会和感悟。史学素养的这些内容,呈现出由主体内容、核心要素和主要方法等组成的基本结构。其中主体内容包括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历史评价等;核心要素包括时间、空间、人物、史料、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本方法包括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归纳史实、研读史料、情感体悟)等。连云港市中考试题的命制结合初中毕业生的认知特点和中考性质,基于史实、要素、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索,供大家参考。

史实具有现实意义,从不同视角整合史实,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立足现实,汲取历史养分,以便迎接未来,应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即增强学生现实意识的缘由。同时,史实的客观性又来源于史料。研读史料,以检验史实的客观性,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增强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内涵。因此,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利用史料,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使他们掌握多视角整合史实的方法,持续从历史演变中获取启示。而以检测学习效果为目标的命题,实质是历史学习的逆过程,即由主题(历史启示)提供整合史实的视角,然后依据主题划分阶段,选取史实节点,选择经典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命制试题。考生解题过程,既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感悟历史启示的过程。

例如,2013年连云港市中考命题确定了从历史中获取、实现梦想的主题:

古往今来,梦想成真,是每个人毕生不倦的追求。不同的是,政治家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梦想,普通人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梦想。梦想可以不同,但都以成真为追求目标。历史上,一些人的梦想得以成真,而另一些人的梦想却不能成真。个中缘由,给我们今天实现梦想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符合时代潮流,大至政治抱负须要符合时代潮流,小至个人价值须建立在多赢的基础上。梦想要成真,还需高瞻远瞩的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握时代脉搏,以使自己的梦想蓝图绘就于坚实的基础之上;用自己的智慧,制定实现梦想的方略,以使自己的梦想步步为营,不断向理想的彼岸迈进;用自己的智慧,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和具体情境,调整策略,最终实现梦想。梦想要成长,更须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在不断战胜艰难困苦中实现梦想;持之以恒,在坚信梦想一定能成真的信念中实现梦想。

在此基础上,选择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李鸿章、孙中山和毛泽东等,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上述思想。然后,筛选出关键节点:如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孙中山探求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再后,选择经典史料,创设试题情境。如选择李鸿章有关推行洋务运动的奏折等。最后,依据实现梦想的三方面要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如下问题:

例一:(2013年)“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3分)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3分)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忍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怎样的考验?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4分)

基于史实的试题,首先要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试题的主题鲜明,思想线索清晰,体现了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其次,试题的效度高。试题的情境新颖,考查内容多元,既考查了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也考查了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试题的视野开阔。试题中的各问题组,既可以是递进关系(如本题),也可以是并列关系等。这为选择试题的史实切入点,提供了多种方向。基于史实的这些试题特征,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须有主题、有思想,能切实体现史学的教育价值;须多视角整合史实,提供运用史实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须有史料,能使史实与史料融合贯通,拓展掌握史实的厚度和宽度等。

历史学习的方法,既包括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也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史实的纵横联系、史实的阶段归纳、史料的研读等具体方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完成具体任务的步骤,都经历从史实到史料再到史感的程序,其落脚的基点都是具体史实和史料。任务、步骤与基点构成方法的核心要素。基于方法的主观题,就是依据方法的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首先,确定方法达成的任务。任务统领整个过程,规定了试题的走向;其次,规划方法步骤。步骤是完成任务的具体举措,规定了试题的设问框架;最后,选择史实切入点和经典史料。基点是方法的落脚处,规定了试题的史实切入点和史料选择范围。这样,以史实为基点,以史料为载体,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史实与史料应相互应和,互相配合,构成完整的试题。如例二即为基于历史学习一般方法的试题:

例二:(2010年)某同学要探究“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人才、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请根据提示与这位同学一起完成这一探究任务。(14分)

(1)这位同学用表格梳理史实,以奠定探究基础。请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4分)

①材料一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主要讲述了哪些物理学定律?材料认为这些成果推动了思想领域什么运动的发展?

②材料二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什么问题?在使用蒸汽机后产生了哪一新式交通工具?

③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政府1956年以来科研经费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试举这一时期不同领域的两例世界先进科技成就。

(3)反思是历史探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根据上述探究,请回答:(3分)

①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品质两个角度,归纳科技人才能够发明创造的主要因素。

②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间呈现怎样的关系?

例三是基于具体方法——纵横联系法的试题。这类试题尤其注重方法的具体内涵,如横向联系,一般是共时性和同性质联系,关键是选准联系节点。纵向联系,一般是同一地域的历时性联系,关键是选准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纵横联系中的归纳,一般是揭示蕴藏于联系中的历史发展、演变趋势等。

例三:(2011年)纵横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1)1925年前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苏联经济也基本恢复。苏联经济基本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再度繁荣时,苏联政局发生什么巨变?(2分)

(2)阅读下列选自《光荣与梦想》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请回答:①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的经济特点。材料二中的誓言保证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与罗斯福新政同时,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什么积极效果?

(3)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你赞同哪一类?并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4分)

基于方法的试题,其内容都涉及客观史实、经典史料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考查的目标具有综合性,并且其方法的效力都体现在具体运用中。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方法即过程的教学理念。方法只有在运用时才能显现其效力,灵活运用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史实、史料和史感应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要素是构成史学素养的基本单位。一般而言,史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时间、空间、人物、史料等。每一种要素的内涵和特性,为主观性试题提供了命制视角。依据每一种要素的内涵和特性,设计问题框架,选择史实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命制新视角的主观题。与前两种维度相比,基于要素主观题的命制,尤其需要先对要素有全面研究,准确把握要素内涵,深刻领会要素性质,才能设计出问题框架。如若依据历史时间的特性设计问题,应首先对历史时间做如下相关料研究:

历史时间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现实”,“正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潜伏着各种事件,也只有在时间的范围内,事件才变得清晰可辨。”①

首先,时间规定了史实的有限性与客观性。从无限的时间轴上将事件划分出来,就形成了有限的“史实”。具有起止时间的史实,就具备了不可更改的客观性。因此,时间指代了“具体史实”。史实因时间具有有限性、客观性和清晰性。

其次,时间具有连续性。“真正的时间,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又是不断变化的。”②因为时间的这种连续性,使得史实之间具有了因果关系。时间的连续性,又规定了时间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基于同一时间节点的史实,共用了同一时间点,奠定了横向联系的基础;基于不同时间段中的史实,在其演变中分享了时间的连续性,奠定了纵向归纳的基础。

最后,时间具有多样性。布罗代尔将时间划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三种类型。所谓长时段,“它所考虑的只是那些按照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来衡量的现象。在这个层面上,历史的运动十分缓慢,跨越了巨大的时间范围”。所谓中时段,“它们或者被称为时期,或者被称为阶段,有时被称为时段,有时被称为趋势。它们被视为长期持续的事件,其细节可以被忽略”。“各种事实根据这些现象被组织起来,加以说明和解释。”所谓短时段,它是具体事件的时间,属于“传统历史学的层面。”③

进而,依据要素内容设置问题。如依据时间内容,分别从时间的具体性、连续性和多样性分别设问等。最后,围绕要素内容选择史实。试题考查的史实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

例四:(2013年)历史时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时间中,潜伏着各种事件。写出1861年美国开始第二次革命的名称。1945年,雅尔塔等会议确定怎样的世界格局?写出二战最终结束的标志性事件。(3分)

(2)各种事件在时间中的顺序往往暗含了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巴黎和会引发中国的哪次爱国运动?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了苏联哪一经济政策的出台?(3分)

(3)时间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从长时段来看,中国古代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历史。写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朝代。从中时段来看,1760—1800年的世界史,是资本主义确立和巩固的历史。分别写出此时英、法两国革命的名称。(3分)

(4)综上所述,我们应怎样利用时间的特性进行历史学习?(分层次回答。3分)

基于要素的主观题,首先,具有综合性强、发散性大等特性。试题所考查的史实选择空间比较大。其次,试题的基点落在应用上。理解要素的内容,目的是在实践中正确使用这些要素,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益。因此,教师应注意史学素养各要素特性的研究,研究各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然后,将之渗透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各种要素的特性学习历史。如运用时间轴来规整客观史实;利用时间的共时性、连续性等整合史实;利用长时段和中时段,探讨历史发展趋势等。

【作者简介】刘俊利,男,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课程学科素养的内涵、培养与测评。

【责任编辑:全骜颉】

推荐访问:维度 史学 素养 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