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经验

浅谈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3 08:54:25   浏览次数:

摘要: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学科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本文具体阐述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思维;激励方法;定点辐射;把握联系;换位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一场竞争大战正在全球上演,具备竞争实力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学科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之滋长创造欲望,启迪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才能,从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激励求异,开启创新之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自身的创新实践是打破“创造神秘感”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激励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榜样激励。以他人发明、创造的事例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引导他们去效仿、去创新。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将相关科学家,还有一些中学生的发明创造事迹讲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谁拥有创造思维能力,谁的思想就会超越前人,即在思维方面“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要成功,首先要大胆地尝试。我也不时地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话“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来激励学生。

2.情境激励。最有魅力的教学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愉悦感。中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时期,是精力旺盛、创造欲最强的时期,在一定的情境激励下,思维的火花就会迸现。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创设情境;亦可借用音乐、美术、诗歌、讨论、辩论来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3.成功激励。实践证明,乐观、兴奋的情绪易激起人的创造热情。因而,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只要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通常以打分、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的创新予以奖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我能、我行”的创造信心。

二、定点辐射,找准创新之源

创造思维虽具有非逻辑性,甚至可能“突发奇想”,但绝非无本之木。弗莱明在盘子里的霉点上发现了青霉素;瓦特从壶盖被蒸汽推动发明了蒸汽机。霉点、壶盖都是创新的“启发点”。课堂教学的实际不允许我们“放羊式”地让学生思维如同“天马行空”,因而在教学中把握和运用好相关的“启发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常用定点辐射,既克服了教学的“禁锢式”,又避免了“放羊式”,效果甚佳。

所谓定点辐射,是指以某个知识点或热点问题为核心,去统帅其他的知识点或热点问题。

讲述“联系普遍性”时,可以辐射到以下热点问题:“环境问题”的形成;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同时还跨学科地辐射,如同生物、地理、语文、物理等其他学科涉及到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多方位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的原理。如此长期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把握联系,架起创新之桥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万事万物都是普通联系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人类用以探索各种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牛顿因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人也因此成功地破解了我国曾高度保密的“大庆油田”之谜。引导学生把握好因果联系,遇事多问“为什么”是培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然而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的人造卫星和克隆技术。

四、换位思考,拓宽创新之路

创新思维,需要在以往的思维基础上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要敢于、善于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原理进行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发展认识,深化认识。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换位思考。

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说得好,“不要把学生的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当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就是点火种的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扮演好这个角色,将学生创新的“火种”点得更燃、更旺。

推荐访问:政治课 浅谈 创造性 思维能力 培养


[浅谈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