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经验

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定位与核心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9:02:26   浏览次数:

摘 要:一国的虚拟社会治理不仅要具有国家特色而且要兼备世界特征,但怎样获得这两种禀赋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选择过程。现实中,虚拟社会治理不仅受制于网络工具逻辑和虚拟行为特性,而且与国际政治生态有关。虚拟社会治理是虚拟实践有序化与合秩序状态的实现过程,其微观形态是网民生活样态的范式化、宏观形态是网络合作关系的模式化、历史形态是自由与秩序的网络均衡。由于国家干预和政府管理遭遇了“合法性危机”,因此网络规制的正当性应是分析虚拟社会治理问题的始端。与此相联系,其核心议题包括虚拟社会治理的边界划分、权力结构以及国家民族特色等。

关键词:虚拟社会治理;概念定位;核心议题

编者按:

在云计算时代,网络治理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为此,本刊特辟“网络治理”专栏。其中,《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定位与核心议题》分析了这一论域的话语基础和法理依据;《微博社区中的网络结构与权力分配》从自组织角度揭示了网络社区从无序到有序的内在过程;《公民网络反腐的行动逻辑与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发展》从法律高度讨论了网络反腐的行动逻辑和法治建设问题。我们相信,这种跨学科多视角对话将会推动网络治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在信息化进程中,网络技术进步与虚拟社会治理一直是相伴而行的两个主题。相对于技术进步的高速度,网络规制不仅滞后而且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为此,有必要厘清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前提和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网络规制的正当性、虚拟社会治理的边界划分、权力结构以及国家民族特色等核心议题。

一、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前提

在社会进化史中,生活实践的有序化过程与合秩序状态始终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基本任务。为达此目的,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总是会建构起所属时代的日常生活范式与社会合作模式,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倾力维持。历史地看,这无非是人类的不同世代所创造的一系列制度性社会治理架构,并籍此所实现的自由与秩序的历时性动态平衡。由于虚拟社会治理附加于虚拟工具逻辑之上,具有虚实共生的混合特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家疆域,因此它不是现实社会治理的自然延伸,而是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1. 网络工具逻辑确立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

目前,学术界普遍借用吉登斯的“脱域”概念来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关系日益脱离传统地域限制并形成新的时空组合的复杂过程。如果将吉登斯所言的“脱域”现象向前追溯就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其实一直行走在逐渐摆脱时空约束的进化之路上,而且每一次成功都是依赖于“工具脱域”才得以实现的。所谓“工具脱域”,就是新一代工具不断打破旧工具的时空限制,未来的工具总是以进一步脱域为发展方向。这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对此,李伯聪有个很有启发的分析,他认为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天才的猜测”,就是把人认定为“是工具的使用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看作人的最基本的本性,由此可以推论,工具的发展水平是劳动水平和发展阶段的最直接、最突出的表现和标志,于是工具的形态也就成为了表现和标志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证据。也就是说,“工具进化史是人性和人类社会进化史的直接体现和深层基础”。{1}依赖于这种工具的代际进化,人类生活范式与合作模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并且表现为社会实践方式以不断突破原有时空域限为特征的历时性进化。

根据张旅平、赵立玮的研究,虽然自由与秩序的适当平衡是西方社会治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治理失范和失序,建构维续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秩序”问题上“采取何种方法,亦即主要靠法治,靠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协调互动,还是主要依赖强权的严厉行政手段”,却经历了一个并无定论的长期探索过程。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在逐步转向国家理性和善治的同时,国家权力也在扩张。但在国家权力不得不扩张的条件下,逐渐确立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法治(不同于法制);二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要理性、适度,懂得常态与非常态管理之别并保护和爱护正当的自发性;三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尽可能地采取协商、合作的方式互动,也就是法治下的文明互动。{2}我们在解读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常常会将其归结为人类理性进步的文明进化过程,却省略了这其中的“工具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具体的社会(社区)而言,其成员的生活范式与合作模式是依赖于相应的“工具”而得以建构、维持和不断完善的。换言之,社会治理的具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工具的性质。

在人类发展史中,特定社会的生活范式与合作模式总是与其所使用的工具有关,这种关联现象看起来是人类借助工具凝结成历时性的生存方式,其实是社会以特定工具的内在规定性为基础所取得的治理模式创新。在虚拟社会架构下即互联网与人类行为耦合之后,人类生活范式与合作模式会出现哪些趋势性的变化呢?互联网作为巨型生活工具,使人类工具的内在规定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奠定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就是一个高技术符号交换系统,它提供的基本功能就是所谓“在线沟通”。由于社会由相互沟通的社会成员整合而成,互联网这一巨型沟通工具就成了推动人类生活进步的革命性杠杆。人们利用这一巨型沟通工具,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人对群、群对群、群对人的互动,从而实现了点面交织的网状沟通。这样,人类就由实态生存演进为虚实兼在的生活样态,从而奠定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

2. 虚实共生范式决定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混合特征

在互联网架构下,人类日常生活及其合作方式呈现出人机交互性、人人共生性等非线性特征,形成了虚拟社会治理独有的社会基础。进入网络时代后,人网合一的嵌合结构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相互合作必须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巨型工具才能实现,于是社会治理的任务也必须以某种共在的方式去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往社会治理的根基。

推荐访问:议题 治理 定位 概念 核心


[虚拟社会治理的概念定位与核心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