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9:04:06   浏览次数:

【摘 要】由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企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同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技术创新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依托产品创新向高附加值攀升,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金融危机之前,由于全球倾向于发展虚拟经济的战略和经济的整体繁荣,我省经济从总体上看发展良好。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省企业利润率迅速下降,因而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一、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省钢铁、煤炭、水泥和焦化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大,“两高一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逐渐形成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和环境不够友好的工业结构,工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具体来说,工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目前我省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链短,延伸度差的问题。在邯郸,装备制造业作为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2012年完成增加值112.7亿元,而钢铁行业全年的增加值为680.0亿元,可见,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对其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唐山钢铁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以低附加值和短流程产品为主,品种结构单一、比重失衡,缺少精细化高端产品。碳钢占比大、特种钢占比少。螺纹钢和线材比重远高于板材。优特钢和品种钢比例不足5%。

2、过剩产能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压力大。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问题呈现扩大趋势。2012年,唐山市钢材产量达到8895万吨,为河北省钢材总产量的49.4%,全国总产量的12.4%。目前,我国钢铁经济周期步入充分竞争的成熟期,唐山钢铁产量约占全国的1/7,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产能过剩给唐山钢铁行业带来很大的供给压力。

河北是资源大省,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我省工业增长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推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管理手段不足,落后生产方式带来资源浪费、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大量问题,粗放发展与能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突出,社会为企业承担着资源与环境“外部性”成本。

3、自主创新不足,难以支撑转型升级。

创新能提升工业的竞争力,能提高要素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因而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缺陷等问题,导致创新的收益不高,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更愿意从事一般的生产性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创新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不足。

4、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整体效益下滑。

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技术、人才匮乏,知识要素与产能要素严重失衡,暴利期过后有序管控缺失问题凸显。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劳动力等成本攀升、产品出厂价降低、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整体效益下滑。邯郸市2012年亿元以上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全市亿元以上亏损企业数为50家,较上年增长25%,累计亏损14.6亿元,增长5.6%。

二、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周本顺书记指出,坚持“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按照周书记的“有中生新”与“无中生有”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如下:

(一)把握“微笑曲线”两端,打造高附加值产品。

“微笑曲线”底端的制造业附加值最低,转型升级就是要往附加值高的设计和销售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1)增强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通过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在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增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提高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着力提高拥有科研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发挥营销策略的主动性。

密切关注上下游市场供求变化和发展走势,超前预测销售淡旺季节制约因素,把握市场节奏,增强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和营销工作的主动性,建立快速的市场联动和反应机制。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建立同行业龙头企业战略联盟。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钢铁深加工将原始产品通过剪切、拉直、开平、冲压、冷轧、涂镀等生产工序,加工成各终端行业用户(建筑、汽车、船舶、轻工、电器等)可直接使用产品,实现普通钢材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所以应着力打造轻工业、家电板、包装料与装饰板的钢材深加工基地。在新的发展时期,坚持“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优势品种要根据需求层次提升与时俱进。一是着力打造精品制管基地。以大口径波纹管、高碳管、不锈钢管、涂层管等为产品升级方向,带动精品带钢和品种带钢开发;二是大力推进二次冶金实现轴承钢、弹簧钢等品种钢发展,加大电炉炼钢比重;三是着力实现普通线材向硬线和拉拔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钢丝绳和钢绞线等产品,打造钢丝绳与钢绞线的生产基地;四是实现产品质量飞跃,重点发展国家标准高强钢筋(三级和四级螺纹钢等),实现抗震钢筋普及化。

(二)延伸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聚集。

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加快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延伸,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以煤炭、钢铁为例,可以围绕“煤、焦、钢”一体化发展思路,形成上下游结合、国内外结合、煤钢联营的合作发展模式,这样就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减轻双方的资金压力,减少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提高企业的规避投资风险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煤炭行业可以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整体思路,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要以资本运营的高端形态,积极进入我省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电力、化工等多元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效益增长点,突破传统煤炭行业的路径依赖,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美好的前景未来。

延伸钢铁业一是发展深加工,二是发展终端制造业。发展深加工是产业分工合理选择。钢铁深加工将原始产品通过剪切、拉直、开平、冲压、冷轧、涂镀等生产工序,加工成各终端行业用户(建筑、汽车、船舶、轻工、电器等)可直接使用产品,实现普通钢材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着力打造轻工业、家电板、包装料与装饰板的钢材深加工基地。

发展终端制造业,围绕耗钢产业招商,推进投资主体加速集聚、实现产业重构。“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4%,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消化钢铁产品新的增长极。唐山可以围绕耗钢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进行产业链招商。突出细分优势产业招商,鼓励和引导有规模、有市场、有潜力企业进驻,狠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集聚度高的“三高”项目招商,大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重构钢铁—耗钢产业布局,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共生发展。按照“传统产业做集群,新型产业做园区” 的思路,打造产业聚集地。

(三)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煤炭企业容易产生污染,在环境治理方面责任比较重、任务比较艰巨,所以煤炭企业要将碳排放大户的压力转化为发展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发展的动力,集成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地源热泵、循环经济等先进技术工艺,建设“用水不排水、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烧煤、排矸不提矸”的“四不”绿色生态矿山。

(四)加强技术改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对于基础雄厚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是河北省经济的一块短板。作为后发地区,更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要进一步发展新材料、新品种、替代进口的高等级钢材,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实现科学发展。通过自主创新促进新产品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能够大幅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

三、工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我国工业经过多年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工业转型升级,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入分配失衡导致产品市场扩大受到制约,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测算收入不均等程度,我国基尼系数2002年为0.46,2004年为0.47,09年为0.48,已经处于联合国建议的居民收入不均等程度警戒线以上,我国已经是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会导致国内生产的产品消费量减少。因此,收入分配的扭曲制约了国内产品市场的扩大,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二)教育水平滞后和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供应结构性短缺,制约工业转型升级。

劳动者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受教育程度,高水平的教育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是由于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这就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等相关领域。由于我国教育水平尤其农村教育水平滞后,农民很难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很难掌握现代高科技。教育水平滞后和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供应结构性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转型升级。

(三)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人力资源配置错位,难以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改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维护社会公平。我国二元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保障制度也具有二元性,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农民却享受不到。目前城镇建立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可以直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投入不足,呈现出严重的城乡分割特征,无法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农民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一致的社会保障,望洋兴叹。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人力资源配置错位,难以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四、对策与建议

我省工业经济形势严峻,严重依赖资源的粗放生产方式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处在“生存或死亡”的关节点,必须将制约转型升级的因素降到最低,解决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改革不利于转型升级的制度设计。

(一)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进程。

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居民部门占比少,竞争性行业收入少,工薪阶层收入少,这种分配格局不利于扩大内需空间,即难以给转型升级提供足够大的国内市场空间,要改变这种收入分配格局,必须从减税入手,实施收入倍增计划。

(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确立这样一种教育制度的做法至少可以使所有的年轻人都处在这种社会阶梯的低端,并且在日后根据自身的能力经由整个阶梯向上攀登 ”。教育能够培养出满足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因此通过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三)深化市场改革,统一社会保障体制。

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主张国家实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他认为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低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所以如果将高收入者的货币转移一些给低收入者,货币效用的总量就会增加。如何将高收入者的货币转移一些给低收入者呢?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税,把高收入者交纳的税款通过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设施转移给低收入者 。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对疾病、残疾和老年等风险进行担保,给最需要的人支持,也就是说国家要实行社会保障。因此改革差异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统一且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工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技术创新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依托产品创新向高附加值攀升,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1 (7):5—14

[2]周凯、蔡瑞林,国际创业: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2(9):99—103

[3]王维,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2(4):66—70

[4]龚心规,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解读[J].中国经贸导刊,2012(3):23—25

推荐访问:河北 快速发展 平稳 转型 推动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