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再探河北“非遗”文化资源之定窑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9:12   浏览次数:

摘要 定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以白瓷为主,其陶瓷制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定窑的陶瓷制品,其艺术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河北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了解,利用好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定窑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定窑的艺术文化底蕴、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三方面入手,再现定窑艺术的瑰丽,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定窑 河北省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资源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定窑文化起源于中国宋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旧址坐落于宋代的定州(今河北曲阳附近),故称其为定窑。近些年,世界各国的文化学者对定窑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已经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作为中国宋代的名窑,定窑的陶瓷制品特点鲜明,印花装饰精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河北省应该抓住这一有力时机,加强定窑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从而推动全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一 定窑的艺术文化底蕴

早在唐代,定窑就已经有了雏形,但其出产的制品多以黄釉粗胎瓷器为主。生产工艺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至唐末,定窑不仅能够烧制白釉瓷器,并可大量生产,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也上提高了陶器的艺术价值。至宋朝,定窑制品的装饰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人骚客们给予定窑极高的评价,并将其评定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表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定窑艺术与唐宋文化可谓融会贯通,具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这也增添了定窑本身的文化审美与艺术品位。自宋代开始,文人偏于反思传统儒学,转而偏好禅宗心性之学和道家境界之学,从而形成了一股新儒学的文化之风。新儒学注重理义思辨、关注人道之与天道的关系以及人伦天理宗旨,大有整合传统各家学说之势。这种趋势无论在诗词创作还是在书画艺术领域都表现得十分明显。无论何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总体上都强调“景外意、意外妙”的韵味与意境,而“韵”更是成为所有艺术创作的至高追求。定窑既然兴起于宋代,且是文化传承与表现的重要艺术载体,那么它自然也吸收了宋代文化大整合的观念,突显了以“韵”为总体特征的高雅文化品位。所以,无论是釉饰成色还是造型设计,定窑都不事张扬而含蓄优雅。定窑出产的定瓷造型独特、线条流畅,透露出儒雅的艺术气质。定瓷器物的器口一般较小,肩部宽阔,至底部线条渐收,给人以平稳之感。定瓷的成色主要以白色为主,釉色晶莹剔透,体现出朴素清雅的美学意境。定窑瓷器独有的白色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在烧制时釉色随着器壁顺势流动,呈现出轻盈灵动的效果。

定窑瓷器制坯工艺十分讲究,以剔花、划花、刻花为主,体现出宋代文化艺术的诸多创新理念,与宋代书画艺术表现手法非常相近。尽管宋代书画的创作工具为柔软的毛笔,而定瓷制作装饰用的是坚硬锋利的刀具,两者有天壤之别,但均重视线条造型上的表现。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先生就曾以书法释义定瓷刀法,指出定窑花纹的用刀近似书画用笔,给人以露锋侧入、竖落横行、直抵藏锋的直观感受,与书画所表现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有些造型刀法偶尔会出现切断、隐去的现象,但这并非工艺缺陷,反而凸显定窑的空灵与雅气,造就了瓷器本身的自然美和质朴美,而这与宋代艺术文化的“韵”之底蕴衔接得天衣无缝。

此外,由于定窑的雏形源于唐代,因此他的设计艺术也多少具有“唐风”文化遗迹。唐代的文人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偏好情感抒发,因而唐诗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唐诗中丰富的艺术情感在后世定窑中也有表现。例如,定瓷的艺文设计借鉴,就力主以艺术审美力展现积极的时代主题和真切的个人情感,将定窑的瓷象与唐代的诗意完美融合。

二 定窑的艺术魅力

定窑生产的陶瓷制品,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单纯的美观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在欣赏和鉴定定窑陶瓷的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定窑瓷器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可以从形状和装饰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

1 定窑瓷器的形制美

所谓形制,就是瓷器所具有的基本造型。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瓷器的工艺和审美两个方面。欣赏定窑瓷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对称与均衡。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对于对称是十分看中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房屋等建筑,都体现着一种对称美。均衡,是指中轴两侧在量上的等同或一致,对称只是均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定窑瓷器中,我们发现其大部分制品都是依照对称、均衡的原则设计的,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和思想认识。

(2)比例与尺寸。比例和尺寸都是艺术品构成的基本法则,是对瓷器鉴赏的基本要求,人们广泛认可的艺术品通常都具有比例和尺寸的要求。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比例和尺寸,对于艺术品的形象塑造有决定性的作用。定窑瓷器中的盘、碗,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将其限制在一定得高度范围之内,各个制品之间的用线规则和线性形式基本相同,但却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展现出每个制品的不同个性。

(3)节奏与韵律。将节奏与韵律进行一定的组合,会给人带来一种秩序性的美感。从大众的审美角度来看,节奏与韵律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一定的差别:节奏表现形式较为简单,而韵律是对节奏内容的进一步扩充。定窑瓷器表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律,主要体现在器型线条的起伏和曲折变化上。定窑的能工巧匠们通过线条的阴阳变化,增加了瓷器在形式上的美感,使定窑瓷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之美。

(4)多样与统一。实现结构造型的多样化,同时保持其一致性,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创作的总体原则。实现多样与统一的结合,就要求在瓷器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其中包含了对立与统一的辨证规律。通过对现存定窑瓷器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形制设计上,尤其注重对立统一原则,在统一中倾向于对立,在对比中倾向于协调。定窑生产的瓷器其形制特点是既丰富又简单,充满活力却不失秩序性,做到了多样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富有和谐的美感。

2 定窑瓷器的造型意识

定窑瓷器在形制的创作过程中,以实际生产为基础,按照美学规律的客观要求,融入了当时时代的审美意识,因此,它已不是单纯的物象创造,而是一种意象的表现。

观物取象。所谓观物取象,就是观察现实中存在的物体,并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艺术创作的新造型。这既是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从“物”出发,并不是从作者的内心开始,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其创作来源。“观”的过程,并不只是单纯的照办原物的特点,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抓住“物”的整体形象,找出其优点和特点,在通过作者的思考加工,形成新的形象。这一创作特点在定窑瓷器中非常常见,许多制品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来源。

象形取意。通常所指的象形取意,往往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观物取象,不仅要注重艺术品的原有造型,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出其蕴含的“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象”和“形”。象形取意所产生的定窑瓷器,不再是对生活中事物的简单勾勒,而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表现出其意。在这一过程,作者需要加入自己对看到事物的理解,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创作之中,是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拥有一定的明确性。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将看到的物体形象与自己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大胆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瓷器造型。

求全意识。在中国古代人的思想观念中,有一种追求完整的情节。包括陶瓷造型在内的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意识的存在性。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这种意识可以起到完善作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平和,从而获得心灵上的稳定之感。这是由于在求全意识的指导下,所制造的瓷器一般部位齐全,形制上存在丰富的变化性,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整体感。求全意识在定窑瓷器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形制上,无论何种容器,其各部位都比较齐全,并注意变化,使得瓷器呈现出一种完整和谐之感。

三 定窑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创了人类制陶历史的先河。随着生产水平和烧制工艺的不断发展,宋代成为了陶瓷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定窑获得了“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美名,对当时的陶瓷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 定窑陶瓷的艺术价值

定窑文化,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定窑的发展历经了多个朝代,它是我国白瓷的代表。通过分析其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从审美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在审美方面,从目前保存下来的定窑瓷器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定窑瓷器在造型上简约、大方,胎质坚密、细腻,釉色晶莹、剔透,颜色上给人一种淡雅、明净之感,包含了宋代文化的特点,简约中透露着古典的艺术气息。在文化方面。通过研究现有的定窑陶瓷,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文化的一些特点。从定窑历史的形成到各时代的不同风貌、纹饰、造型、釉色以及国内外的销售等方面,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定窑瓷器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经济、思想认识和审美观点的发展过程。所以,研究定窑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2 定窑瓷器的现实意义

定窑瓷器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定窑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水平。另外,通过对定窑陶瓷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态,满足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其中最为密切的就是考古、收藏和定瓷的复兴工作。定窑瓷器作为我国制陶业的最高产物,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知名度。

四 结语

众所周知,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技艺伴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以及陶瓷炼制工艺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宋代,作为我国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达到了历史高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定窑,作为著名的陶瓷文化代表,对当时陶瓷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其在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

新时期,河北省在对定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开发之中,应当能够充分考虑到定窑在我国历史文化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突出表现。同时,逐渐加强工作力度,努力开发定窑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定窑,了解定窑,使定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人所知,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不断丰富与发展我国经济形态,满足多元化发展的新需要。

注: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托“非遗”文化资源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以定窑为例》。

参考文献:

[1] 陈文增:《定窑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

[2] 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 华石:《中国陶瓷》,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5]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6] 杨永善:《说陶论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7] 周淑兰、胡美生:《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精选》,中国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8] 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李辉柄:《定窑的历史以及与邢窑的关系》,《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3期。

[10] 李辉柄、毕南海:《论定窑烧瓷工艺的发展与历史分期》,《考古》,1987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左洁,女,198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崔明,男,1980—,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河北 艺术 文化 资源 定窑


[再探河北“非遗”文化资源之定窑艺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