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航空航天工程研究生培养国际联合探索与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6 08:46:33   浏览次数:

摘 要 专业硕士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了不断创新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尤其需要积极吸取先进的国际化培养经验,重点包括加强国际课程交流、建设国际化实验平台等措施。通过试行这些改革措施,探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国际化方法,为进一步培养适应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的航空航天工程硕士的实践积累部分经验。

关键词 专业硕士;航空航天工程;网络授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0-0084-04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 Education//WANG Wei, ZHAO Liangyu, LIN

Defu, ZHANG Jian

Abstract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is one of Gradu-

ate Education modes aiming to bring up High-quality talented person

who is compound and applied. We need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many aspects, especially learn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establish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so on. We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ethods of Master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by attempting these reform measures and accumulate some experience to bring up Master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which is able to adapt innovative nation-building and defense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aerospace engineering; network teaching

1 前言

航空航天领域是包括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导弹等设计、制造、发射、导航和控制、空间通信、空间信息与图像处理等学科的工程技术领域。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动力学分析,航天飞行器推进技术和发动机设计,航天飞行器发射、导航、制导和控制,空间通信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教育发达国家晚,而且全日制培养实现的时间也不长,在取得很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相对而言属于新鲜事物,因此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还需假以时日。相应招生规模的优化,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学方案的探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手段还很不成熟。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摸索出适合我国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热点[1]。本文以航空航天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通过对国外先进培养方案的介绍与借鉴,提出多种解决措施,并讨论了各种措施的合理性。

2 国际化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案

美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美国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强国,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方面也处在世界前列。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的专业硕士教育慢慢发展起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成熟起来。需求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美國是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大量的高端工程应用人才。正是有了这样的强劲需求驱动,美国的专业硕士教育才发展非常快,相应的专业学位授予数量也快速增长。专业硕士学位的规模已经占据主导地位[2]。

美国高校在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制定时一般会重点考虑职业性,他们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各行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3],分析美国各高校的教学方式,也不难看出这点。美国专业硕士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通过各种经典案例,使得学生分析解决职业性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以保证培养出能够获得社会认可的毕业生。

在选择指导导师方面,美国人也有很好的方法。他们会邀请社会上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人士担任学生的名誉指导教师,这些名誉指导教师和校内的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在给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时,会特别考虑候选人在这个职业领域的经历,一般会选择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在专业硕士毕业这方面,毕业门槛高的同时又不失灵活性。一般不设毕业论文的强制性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赚取学分以代替毕业论文,只要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美国专业硕士在培养年限方面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不存在一刀切的情况。

日本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其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在专业硕士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早在1974年,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就已经启动。日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院设置基准》中增加了一条“培养高度专门职业所需的高度能力”的硕士培养目标,这也反映出日本政府想在研究生阶段加强职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到1999年,日本开始设置培养高端职业人才的“专门大学院”。2002年,《关于“法科大学院”的设置基准》和《专门职大学院设置基准》的颁布,以及“法科大学院”和“专门职大学院”的建立,都起到从根本上促进日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作用[4]。

此外,日本还从法律上为专业硕士教育提供保障,主要是通过修订《学校教育法》,以保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的法律地位。日本的《学校教育法》明确规定:“研究生院中,研究学术理论及基础应用,培养从事高度专门职业所需之深厚学识及卓越能力者为专业研究生院(专门职大学院)。”这就為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在培养方式上,日本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和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培养专业硕

士教育的“专门职大学院”非常重视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根据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此外,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还能提高学校自身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

我国专业硕士培养与国际对比 表1给出我国和美国、日本在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方面的对比。通过表1可以看出,相比美国、日本专业硕士教育已经发展成熟的现状,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需求驱动的结果,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在20世纪经历了飞速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其专业硕士教育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美国、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起步较早,发展时间很长,基本已经形成目标明确、模式灵活、职业鲜明、注重需求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我国发展专业硕士教育需要借鉴的地方。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有利于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硕士教育事业。

3 可借鉴的国际先进经验

重视社会需求 当前,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的认知度还不高,选择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也不多。这些问题在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初期同样出现过。时间和经济的大量投入,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丰厚的回报,是学生是否选择专业硕士学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丰厚的回报必须以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为前提。实际上,就是社会和企业对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速度。政府应重视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走向成熟[5]。

在美国,社会和企业对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认可度比较高,专业硕士往往有更好的收入和晋升机会。这种现象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硕士学位。市场的力量最后使得学生的选择和社会及企业的需求高度融合,使得专业硕士教育从以前的学术性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规范办学行为 我国的专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相关法规还不完善,法律保障还比较薄弱。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在日本,专业硕士教育的法制体系包括《学校教育法》《大学院设置基准》《专门职大学院设置基准》等法规;在韩国,有《教育法》《研究生院规定》《英才教育振兴法》《韩国教员大学院设置令》等法规对专业硕士教育做出明确规范。而我国的《教育法》目前还没有对专业学位教育做出相关的规定。在1980年通过、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也未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位进行区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目前唯一对专业硕士教育做出规定的文件,因为只是暂行办法,无法解决专业硕士教育的法律地位、教育思想、办学原则、保障条件等问题。

虽然我国于2015年修订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但还需从法律的角度对专业硕士教育进行规范,明确其法律地位,规范办学行为,推动专业硕士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6]。

工程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分流和融合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实行二位一体,不利于形成专业硕士的教育特色,往往会导致专业硕士教育很难与学术硕士教育区分开。而在韩国、日本这种专业硕士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很重视专业硕士教育和学术硕士教育的区别。日本的“三化改革”和韩国的“三院制”管理模式都是以此为目的,使得专业硕士教育和学术硕士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毕业要求等方面完全区别开来。我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专业硕士教育和学术硕士教育的定位问题,需要对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毕业要求进行区别和规范。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对专业硕士的认可,逐步形成专业硕士占据硕士教育主导地位的局面。

在强调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区别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二者的融合和沟通,没有必要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通过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发展专业硕士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的沟通桥梁。在美国这样专业硕士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很难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完全区分开来。这两者存在内在互通性,完全分流就会矫枉过正。在分流的同时又不否定两者的融合,对于加速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培养模式灵活化 美国的专业硕士教育模式体现出灵活性、多样性和以学生为本的特征[7-8]:

1)在入学形式上,更加重视个人的经验和实际能力;

2)在培养周期方面更加灵活,如在美国,专业硕士有“五年本硕贯通制”“单独设置一年制”“远程教育两到三年制”“M.Eng./MBA双学位制”等教育制度;

3)在培养要求上,各院校、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要求;

4)在教学模式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模式;

5)在实践环节,注重职业性,重点关注实践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价值;

6)在毕业论文方面,不做统一强制性要求,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训练。

4 重点解决措施及其合理性讨论

加强国际化的课程交流

1)开设网络化“美国课堂”。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这为大范围的网络授课模式创造了条件。网络授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方便灵活。常方圆提出,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美国课堂”[9],使我国的航空航天专业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但仅仅开设传统的“美国课堂”,还很难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可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建立网络化的“美国课堂”,配套建设与国际教育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论坛,可以极大地推进我国航空航天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建设。

2)开设海外名师讲座。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相比,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及时了解国外同行业的最新动态,发现航空航天領域的新方向,对于促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大有好处。对于航空航天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如果能定期邀请海外相关领域的大师,特别是工程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航空航天主题的相关讲座,对于扩展航空航天专业硕士的视野,增强对行业动态的认识,都会大有益处。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安排学生与大师的交流环节,相信和大师的思想碰撞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

3)建立航空航天领域海外交流项目。培养高端人才,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能够建立起一批航空航天海外交流项目,并让航空航天专业硕士和其指导教师都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会大有益处。指导教师一般工程经验丰富,对于工程问题接触较多,体会也比较深,参与交流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培养,而且能同时培养出一批大师级的指导教师。师生的共同发展是航空航天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大前提。

建立国际化的研究生实验室 实验室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场所,研究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接触各种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对培养研究生十分重要。想达到航空航天专业硕士培养国际化的目的,就必须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实验室。当前,国内多数相关院校建立了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如控制工程实验室、结构分析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等。但是国内的这些实验室和国外先进实验室相比,或多或少存在设备落后、配套不齐备的问题。实验室环节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大力推进我国先进实验室的建设。

建立国际化的研究生工作站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强与相关国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如果有可能,在一些国际著名的企业中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并进行规划管理。在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大量的相关专业专家。此外,在校外导师的选择方面,需要坚持水平优先的原则,从国际一流企业中选出杰出的技术代表来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尽量给每名硕士研究生配备一名校外导师[3]。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其他国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介绍,总结了其可借鉴的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专业硕士培养问题的措施,并讨论了解决措施的合理性。通过试行这些解决措施,推动航空航天领域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培养我国航空航天与国防事业所需的高质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伟,王兴国,韩建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96-99.

[2]王莹,朱方长.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79.

[3]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王文科.中、日、韩专业硕士教育比较及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0-93.

[5]黄建民.培养高质量军工领域工程硕士人才之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8-110.

[6]张庆临.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238,240.

[7]郭绪强,魏耀东,朱建华,等.创新实践多模式专业硕士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5):59-62.

[8]黄载曦,姚星.对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5):90-93.

[9]常方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机制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7,18.

推荐访问:航空航天 研究生 探索 培养 实践


[航空航天工程研究生培养国际联合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