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分析材料

从传统劳动理论到现代科学劳动理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58:58   浏览次数:

摘要:马克思在科学技术还未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提出了“科学劳动”范畴。陈征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科学劳动”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劳动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的新理论。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科学劳动;现代科学劳动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7—079—04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而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50余年的教学与学术生涯中,不仅对《资本论》的教学和广泛传播不遗余力,而且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术界所称道。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资本论》诞生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劳动价值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既有来自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也有来自于对《资本论》理解的偏差,更由于《资本论》创作的历史背景不同于当代社会,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征教授主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新的情况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说明。他经过潜心研究,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对劳动价值论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作了全面阐述,澄清了理论是非,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尤其是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陈征教授在研究一般“科学劳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现代科学劳动”这一新范畴。陈老的这一开创性研究,对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论又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石。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于十九世纪中期,当时正是工场手工业发展为机器大工业、开始使用机器的时代,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为考察对象,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了伟大的经典之作《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揭示了一系列经济规律,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人类社会,总体是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在18世纪中期,其标志是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标志性产物是内燃机电讯行业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二战以后,其标志性产物有:核发电、微电子、生物工程、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马克思处在第一次科技革命至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面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现实,他充分注意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还未发展到相当高度时,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利用自然力中的重大作用;特别是他提出了“科学劳动”的新理论,充分显示了高瞻远瞩、理论天才的巨大创造性。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他又说:“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这就是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商品价值的创造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即来自于“一般科学劳动”。由于当时还处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属于早期阶段,马克思不可能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分析。

陈征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并发掘了这一重要宝藏。首先,他详细阐述了有关“科学劳动”的基本原理,揭示其重要作用和巨大现实意义;然后,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劳动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的新理论。这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更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科学劳动?马克思没有做过概念性的表述。针对有人认为科学劳动只是从事科学理论不包括技术应用方面的观点,陈征教授指出:“所谓科学劳动,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认识客观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这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这既包括分析研究、发明创造的科学发展过程,也包括学习、传授、继承和长期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培养劳动者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并运用它们来进行生产活动,这是由科学到技术,再由技术到生产的应用过程,是由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科学劳动既包括积累总结实践经验,从事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的劳动,学习、继承科学成果的劳动,也包括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过程的劳动。这不只是少数人或一、二代人劳动的结晶,而是由人类的祖先世代相传长期劳动的结晶。”它表现为脑力劳动,或构成脑力劳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只看到脑力劳动,而没注意对脑力劳动所包含的这种科学劳动进行深层次分析,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科学劳动的深入研究。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各学科、各专业、各类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汇流、交叉、综合日益频繁,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开始走向大科学时代,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领域出现了重大的革命性转变,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已发展为现代化、高科技的阶段。陈征教授认为,以前的“一般科学劳动”只是当时掌握一般科学知识的反映,不能反映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高科技阶段的状况,因此一般科学劳动必须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陈征教授指出:“现代科学劳动是掌握了现代有关最新科学、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先进技术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科学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现代各国生产力水平都直接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而科技能力和创新水平又直接取决于科学劳动者的现代科学劳动的质量和水平。邓小平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要使第一生产力能够充分实现,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依赖现代科学劳动。现代科学劳动不只是当今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决定作用。”。陈老认为,提出“现代科学劳动”这一范畴,是为了说明它是“一般科学劳动”的新发展,把“一般科学劳动”和“现代科学劳动”区分开来,着重说明现代科学劳动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掌握了现代高科技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科学劳动。

陈征教授不仅在理论范畴上给予明确界定,还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一般科学劳动和现代科学劳动都是通过人表现出来的。进行这种劳动的人可称为科学劳动者或现代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者和现代科学劳动者具有科学劳动力和现代科学劳动力,他们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按马克思的分析,一般劳动力的价值包含三个因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和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一般科学劳动力和现代科学劳动力的价值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要素,但为了掌握科技知识必须支出大量的学习费用和研究费用。现代科学劳动力为了掌握高科技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学习某项专业理论,还要学习相关多学科的多方面的基础理论;不仅要研究某些方面的问题,而且要深入研究有关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现代科学劳动力较之一般科学劳动力要投入更多的学习费用和科研费用,这些支出,是知识的价值凝结,成为现代科学劳动力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科学劳动力的价值不仅高于一般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也比一般科学劳动力价值更高的原因所在。这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的。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达到的结果,而是需要一个集体共同进行科学劳动,并且是在世代相传、不断继承、长期劳动的基础上实现系列创新,这种长期的集体共同劳动的结晶所形成的价值量是相当多的。因此,现代科学劳动力的价值比一般劳动力的价值和一般科学劳动力的价值不知要高多少倍,因而对现代科学劳动力的发明专利付给高报酬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还有一些现代科学成果是共同劳动的结晶,并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劳动力身上,而是分摊在一大群的劳动力身上,因而对这种集体劳动结晶的补偿,不仅应以工资形式付给本人,还要以不同形式付与社会,如建立学术基金之类,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般人类劳动所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科学劳动则是借助科学技术驾驭自然力、改造自然力、利用自然力,将自然物质改变为人类有用物,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科学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脑力劳动。在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体系过渡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确实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新技术革命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脑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逐渐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掌握了现代高科技的现代科学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科学劳动和现代科学劳动,都可以创造新价值,而且在新价值创造中逐步占有很大比重,后者比前者的比重更高;它们同时可以转移旧价值,不仅可以转移一般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还包括由积累的科学知识的价值转移来的价值部分和先进技术设备转移来的价值部分,后者比前者的比重也更高得多。因此,这就使单位商品中转移来的旧价值部分增多了,新创造的价值部分相对地减少了。在单位商品新创造的价值中,体力劳动创造的部分减少了,脑力劳动创造的部分大大增加了。为什么科学劳动或现代科学劳动能够在创造大量新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大量的使用价值并使商品价值量降低呢?秘密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力,将自然力并人生产过程,这不仅可以代替更多的人力,而且对这种自然力的利用又是无偿的。马克思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并人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用于生产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费分文。”生产的科学过程,也就是科学劳动或现代科学劳动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大量地无偿地利用自然力(包括一切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过程,由于无偿地利用了巨大的自然力和一切自然资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率,不仅生产出大量的使用价值,而且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大大降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第一”的作用,是通过科学劳动特别是现代科学劳动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陈征教授认为,现科学技术渗透在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或某个经济环节的发展都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现代科学劳动是反映社会劳动的本质范畴,必须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如掌握现代科技的经营管理者所从事的是现代管理劳动,掌握现代科技的服务工作者所从事是现代服务劳动等等。统一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之中,如当前出现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使用,不限于某一部门或行业,而是所有掌握了高科技的行业都可以运用。现代科学劳动是本质,各种不同的劳动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必须通过具体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现代科学劳动贯穿于一切高科技产品的具体劳动之中,成为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的决定因素和核心力量,它既决定着当代社会劳动的发展方向,又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发现和创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现代科学劳动在继承上述二重性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首先从抽象劳动来说,过去在生产时往往偏重于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消耗资源型生产为主,因而劳动生产率不高,复杂劳动程度不高。现代科学劳动同样是抽象劳动的支出,同样是创造商品价值,但由于劳动者掌握了高科技的理论知识和手段,是高级的或超高级的复杂劳动,因而在同样劳动时间内能创造更多的新价值。这样,一方面,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量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品量,又由于分摊在更多的商品中之故,因而包含在单位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量却相对减少了。这就是说,现代科学劳动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总量增加的同时,又使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商品价值量下降。其次,就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而言,由于现代科学劳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发明、设计、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力和自然资源,将自然并人生产过程,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这就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出大量的使用价值,增加大量的国民财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现代科学劳动仍然起着劳动二重性的枢纽作用并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范围问题,陈征教授认为,在当代高科技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范围必须扩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研究物质生产领域,对非物质生产领域很少涉及。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70%左右,这些领域的劳动者也在运用高科技进行劳动,因此,总体工人概念的内容也必须扩大。这既要包括生产物质资料部门的各种劳动者,也应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各种劳动者,把微观、宏观各方面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他们在这个统一的经济整体中分工协作,互相交换劳动。这就是说,现代科学劳动应广泛使用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生活中,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为现代科学劳动的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必须通过现代科学劳动才能表现出来,才能不断地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就是在高科技条件下十分重视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陈征教授在其撰写的”尊重劳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尊重劳动,当然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尊重知识,不仅要学习已有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现代的新知识;尊重人才,现在的高级人才大都是掌握了高科技的杰出人才;尊重创造,只有掌握了新的高科技才能取得更新更高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充分重视现代科学劳动。也可以说,十六字方针为当代劳动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现代科学劳动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陈征教授认为,这三句话是对全世界各国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要发展,首先要奠定强固的经济基础;而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有各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人才的来源则有赖于发展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建设经济。在其中,人才是核心。在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里,高科技人才所进行的现代科学劳动,则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由此可见,重视和发展现代科学劳动,不仅关系到经济问题,也关系到社会、政治、军事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这充分说明,马克思关于科学劳动的应用和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的理论,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推荐访问:劳动 理论 传统 科学


[从传统劳动理论到现代科学劳动理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