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苏科版教材传统文化素材及教学价值挖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2 08:42:39   浏览次数:

摘   要: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物理学业水平都有很大帮助。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统计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对挖掘这些素材的教育教学价值提出建议。

关键词:苏科版;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3-0019-4

1    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宏观层面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的要求;从微观层面看,是实现全员德育、形成教育合力、健全学生人格品质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学生爱上物理课程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1.1    培养家国情怀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每一门课程都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的重要使命,在立德树人方面都应发挥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物理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加强个人修养,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

1.2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倡全员德育,号召每一位科任教师都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状况,要求在每一门课程教学中都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另外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更贴近无痕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利用物理学家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事迹熏陶学生,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发愤图强的意志品质。

1.3    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需要

传统文化呈现的一些素材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挖掘好传统文化素材的价值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生越是主动,思考越积极,学习的效果会越好。另一方面,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传统文化素材统计与分析

现在的初中物理有人教版、沪粤版、教科版、北师大版、沪科版、苏科版等版本的教材,每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教学中教师要熟悉这些素材,并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教学时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素材的教学和育人价值。以苏科版为例,全套初中物理教材共4册,每一册都有传统文化素材,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3-6]。

苏科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具有如下特点。

2.1    素材来源丰富

苏科版中传统文化素材来源非常丰富,有古代生话、生产的情景和器物,比如古代铜镜、沙漏、生产用的碓,滚木移动巨石的场景;有古代军事素材,例如烽火台;有来自民俗谚语、古诗词、成语的素材,例如“霜前冷雪后寒”;有来自古籍的记载,例如《墨经》;有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例如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也有古代的科技,比如指南针、天平;有古代建筑,例如天坛;有近现代体育竞技,例如奥运会;有现代科技,例如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光纤、青藏铁路的“热棒”;有现代军事,例如辽宁号航母、歼10战斗机。

2.2    呈现方式学生喜欢

苏科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的呈现有三种方式:图片、图片+文字、文字。4册书总共35个素材,其中以纯文字呈现的素材有6个,以图片呈现的素材有3个,剩余26个素材以图片(表)+文字的形式呈现。图片、图片+文字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这种呈现方式对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建立、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可以降低其思维难度,减少学习的障碍。

2.3    素材用途广泛

苏科版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的用途广泛,几乎覆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章首导入新课,例如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导入《物体的运动》一章;作为例子导入本节新课,例如利用长江源头——各拉冬雪山的图片导入《融化和凝固》一节;联系生活应用知识,例如《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和解释,其实就是本节核心知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列举例子阐述知识,例如古代铜镜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作为习题背景,例如讓学生解释成语“孤掌难鸣”的道理,作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的习题。

3    挖掘传统文化素材的教学价值

教材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物理课程的使命。教师有必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教学价值,将素材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无痕渗透,让这些素材在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学科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

3.1    培养民族自豪感

将素材中的中国古代建筑、水利设施、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等让人引以为豪的素材融入课堂,适度拓展,可以将我国古代文明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我国近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巨大进步融入课堂,例如青藏铁路的“热棒”、载人航天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3.2    培养意志品质

三年看分数,三十年看人品。一个人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品格,靠意志品质。挖掘素材中的人物背后的故事,适度拓展主人公努力拼搏、发愤图强的故事,可以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介绍光纤之父高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提出光纤理论,一开始并不被认同,甚至被嘲笑是“痴人说梦”,但是他坚持不懈,没有放弃研究,最终获得成功,为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3    拓展学生视野

素材中有很多是我国古代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还有一些关于古代和现代军事的素材。这些素材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的,例如古代用的碓,将这些素材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介绍其用途,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3.4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素材基本上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尤其是将与现代科技、军事相关的素材融入课堂,学生会特别有兴趣。

3.5    培养实践能力

物理学习要求源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即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将传统文化素材中的器物做成实物模型,例如古代生活用具中的碓,古代军事传递信号的孔明灯,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学生不仅可以内化知识的理解,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3.6    培养危机意识

从教材中呈现的素材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自然现象的研究、科技发明、生产生活用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领先优势,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引以为豪的。此外,教学中(下转第24页)(上接第21页)更要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科技、制造等方面突飞猛进,但是我国近现代科技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有些领域差距不小。有必要向学生渗透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差距,更意识到他们作为年轻一代有义务、有责任努力学习,为国家科技進步、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3]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1-119.

[4]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1-97.

[5]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1-29.

[6]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1-73.

(栏目编辑    刘   荣)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挖掘 素材 教材 价值


[苏科版教材传统文化素材及教学价值挖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