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传统文化视角下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3 08:51:04   浏览次数:

摘 要:艺术设计就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加上艺术的色彩,为设计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在理论和教学上在高校设计专业艺术教学工作中,教学实践作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学

一、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分析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用艺术的形式美感影响和改变日常生活,因而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应用型和目的性。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建筑、环境、平面、装饰、多媒体等诸多方面,全面而细微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艺术设计教育是专为满足社会大众这一需求而设置的学科,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敏锐审美视野和综合实践创造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以协调社会进步与艺术设计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成果,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美的认知和感受,因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起步较晚,模仿痕迹重

由于艺术设计在我国萌芽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期也很短。艺术设计教育最初在我国名为“工艺美术”,直到1998年才正式更名为“艺术设计”,2011年,艺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而西方社会的艺术设计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变革导致了早期设计萌芽的产生,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设计思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并逐渐成熟壮大。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从脱胎开始,就一直受着西方社会的影响,近现代受日本和韩国设计的影响尤其之大。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也同样承袭西方模式,包豪斯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依然留有很重的痕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创作作品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西方设计理念,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内涵,都留有浓重的外来设计印记。

(2)基础薄弱,人文素养不高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专业,高考时对文化分要求较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不高。艺术类学生由于求学原因,过早地步入社会独立 生活,因而思想更为活跃,行为更为自由,缺乏约束性。这样就导致其在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早期,没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容易放任自流。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区域经济文化高度融合,他们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西方文化入侵与碰撞,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追随与盲从,而缺少自我的判断和选择。由于我国历史原因,传统文化出现过较大的断层期,很多优秀传统美德、民族艺术、悠久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这也成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一大原因。

(3)固有模式,思维态势单一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开设于各大专门性美术学院或者综合类大学的美术系中,教育方式还是无差别式教育。专业基础课仍是以“素描”“色彩”“三大 构 成”为 主 的 固 有 模 式,过 分 注 重 技 能 训练,而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很难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力和想象力,培养出来的是大量的“高级技工”,而非优秀设计师。简言之,设计没有了民族土壤的滋养,缺乏本国特色,就只能一味模仿国外,失去自我灵魂,也同样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据相关调查显示,艺术类大学生们获得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书籍阅读和现代媒体传播,而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比例不足10%,由此反映出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延续,也影响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发展前景。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的时代价值

(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形成的,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各方面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包括意识形态,之后包含艺术形式,进而是民间习俗传统等。传统文化发展至今,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原因,许多优秀文化已经或面临失传,许多人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低。使传统文化观念与艺术设计教育课堂对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审美的接受,也能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找到新的出路。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设计从来都不是单一文化的体现,因而要求设计从业者应该是一名复合型人才,兼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程度,设计本身应该反映本国人民需求,符合本土文化特色,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者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以培养能够立足本土、为本土服务的设计人才为己任。

传统文化观的核心是“和”,在当今社会中,可引申为“和谐”“融合”,这一核心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相承接,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艺术人才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设计课堂中的渗入,可以创建和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在思想尚不成熟阶段形成社会道德观,使其具有民族认同感,这对今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探索和发展中国设计之路

目前,我国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创意缺乏、盲目模仿、作品苍白。设计如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应该是有传承、有方向的。一个没有传承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只能模仿甚至抄袭。中国设计发展虽然晚,但是,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为中国设计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质环境。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艺术,形式丰富,表现多样。

每个地方的民俗艺术都深具当地地域特色,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趣,这与当代设计者苦苦探寻的设计独立性不谋而合。设计应该是立足当代、服务本地市场的,需要具有与历史、与民族、与地方相符的艺术特色。作为设计教育者,要懂得如何利用资源,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传统文化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到设计教育以及设计本身中来,探索和发展属于中国自身特色的设计之路。

三、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以培养方案为课程设置基础的,构建合理而科学的课程结构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关键。艺术设计的课程一般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学生未来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文化课是通识教育,也是一切专业课程的导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是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的基础性课程,培养从事设计专业学习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实践课则是在基础课的层面上,提升学生专门性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寻找实现创意的表现方法。

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课堂内的融入,应该从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在文化课中进行思想渗透。对已有的中国美术史和民间艺术鉴赏类文化课,可以提高其教学比重,重点传达传统人文精神,打造精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传统审美观和民族认同感,为后期设计打下精神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发展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与意义,因而高校设计教育者应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真正融入到教育的骨血之中。

参考文献:

[1]张佳.浅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J].科技展望,2016,26(02):296.

[2]丛红艳.浅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33):127-128.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视角 思考 高校


[传统文化视角下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