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环境雕塑学科的界定问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8 08:44:51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从学科的高度规范环境雕塑建设,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人才,才能真正步入良性轨道。但是,如何规范环境雕塑学科,仍然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与国家标准、教育部学科目录的同步,还要体现该学科的模式与特色,可谓任重道远。

关键词:环境雕塑;学科;专业教学

当下,我国城市环境雕塑学术研究没有明确的学科名称与定位,诸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公共雕塑等名称在学术性论文中的交替出现,不仅带来学术归类与学科建构的难度,也使受众摸不清头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困境。从建构学科角度,探讨环境雕塑学科的界定问题,对于规范学术研究、专业教学及环境雕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雕塑的学科层次

要理解环境雕塑的含义,并从学科的角度对其加以合理的界定,首先需要明确学科是什么,雕塑所属的学科门类及学科层次。

1 学科概念的基本定义

目前,从最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册)、《新华词典》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等工具书或标准规范,以及《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等英文词典中,对“学科”一词的解释,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另外,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丁雅娴认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上述,由于编撰者的角度不同,对“学科”一词的解释自然产生不同的结论,但是,学科所具有的二重含义大致相同。即从知识与学术角度,学科是指学问的分支、科学的分支或知识的分门别类,含义较广;从教学的角度,学科是指教学的科目,即教与学的科目,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因此,本着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环境雕塑的学科建构同样需要具有这种包容性。第一、环境雕塑学科是属于人文科学,研究雕塑在环境中与人文相关的知识,为受众提供关于环境雕塑审美、艺术及文化的学问。第二、环境雕塑作为专业方向,从教学方面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

2 环境雕塑在我国学科分类中的层次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简称“国标”)是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国标”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其中,雕塑艺术是三级学科:居一级学科“艺术学”、二级学科“美术学”学科层次下。就此,基于学科生成方式,环境雕塑属于雕塑艺术的分支学科。

自1983年,我国实施第一部学科专业目录至2011年之前,在其授权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文学”门下的“艺术学”是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是“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雕塑属于该学科层次的专业方向。该学科划分方法,注重学科的横向发展,强调学科宽度,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在社会应用中雕塑具有繁杂的门类体系,作为独立于绘画和平面设计的艺术类型。可是,该时期学科定位太过笼统,层次划分偏于简化,使雕塑学科的专业方向拓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简称),增加了“艺术学”学科门,比较接近国家学科标准分类方法。在“艺术学”学科门下,“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一跃成为一级学科,雕塑、绘画、书法等成为二级学科(专业)。按照专业层次关系推之,环境雕塑属于二级学科——雕塑学科(专业)的方向。

就上述学科层次分析看,以“国标”为学术基础,“部标”为教学依据,建构环境雕塑学科体系,比较贴近“国标”的学科分类原则与生成方式,而且使“郎标”的人才培养目录中的雕塑学科,具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研究的方向性。同时,依据“双标”建构环境雕塑学科,便于雕塑学科内部的互补和外围关联学科的交叉,更利于推动我国环境雕塑的学术研究、专业教育和城乡环境雕塑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环境雕塑的学科界定

我国环境雕塑建设历经30多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创作设计与学术研究队伍,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性成果。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由于学术研究没有统一的名称,在创作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过程中,尽管诸位目标相同,却有未中靶心的感觉,多少显得令人遗憾。因此,从本体界定环境雕塑的名称,是学科定位的基本目标。

1 环境雕塑的名称界定

环境雕塑是以人为中心、以环境为对象、运用雕塑艺术手段,结合姊妹艺术和工程技术,经规划与工程实施,创造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空间艺术。作为空间媒介,它在组织引导环境空间指向、调节环境空间功能、提高人们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的基础上,丰富生活空间的艺术氛围与文化内涵。

从本体论意义上,本体事物被认为具有自己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规定。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是以空间作为自己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动词表述和界定的本体事物是以时间作为自己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环境雕塑作为学科名称具有典型的名词性,突出了环境雕塑的整体空间特征。其中,“环境”与“雕塑”作为概念具有一般规律性特征,因此,相对于城市雕塑、景观雕塑、公共雕塑等名称,具有更广博的包容性,可以涵盖任何空间条件下的环境雕塑。

因此,把建设在环境中的雕塑称之为“环境雕塑”,并从学科角度加以界定,既明确了雕塑的本质属性,又体现出它的形态特征,从外延与内涵映射出环境雕塑的表征,凸显了雕塑与环境两个典型的形态要素特征。这里,依托环境是环境雕塑的底线。即凡是环境——无论是神庙、宫廷、殿堂,还是广场、街心、花园、庭院,抑或山川、河流、湖泊等,只要能够接纳雕塑,与雕塑共融,都应当归属雕塑的环境范畴。其中,雕塑是与环境融汇一体的雕塑;环境是与雕塑契合的环境,直观地体现了环境雕塑的基本形态特征,无论专业人员或受众都比较容易理解。

2 环境雕塑的学科界定

鉴于环境雕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日益凸显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必须从学科角度赋予它一个明确的学科地位。上述表明,“国标”的学科分类方法,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其学科层次关系相对比较稳定。而“部标”分类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相对而言,其学科层次关系会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处于调整状态。但是,它们之间在大的学科角度是一致的。就此,我们梳理出环境雕塑在“国标”与“部标”学科分类中的学科层次。

不能否认,从景观形态角度来看,环境雕塑在景观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环境雕塑学科建构主要是基于景观性环境,

即景观性环境中存在的雕塑,它完全超出架上雕塑所属的环境范畴。从概念上,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环境作为“本”是雕塑的根基所在,它展现的是涵纳雕塑所产生的景观艺术效应;雕塑作为“体”是其外在的形态,是其融汇于环境所体现的视觉审美价值。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景观是视觉环境的整体审美品质。景观中,雕塑、园林、建筑等都是它的元素。环境雕塑的造型、色彩、材质的协调,体量、空间尺度的适宜,成为环境雕塑景观的审美范畴。雕塑在环境中只是景观元素而已,与地砖、小道的角色一样,这些元素建构了环境的景观形态。环境雕塑是雕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构成环境雕塑的同时,也激活了环境空间的景观效应。因此,从景观形态界定环境雕塑,利于人们把握环境雕塑的景观特质。

3 环境雕塑的学科框架

对环境雕塑学科的形态界定,已经凸显了它的基本架构,并且,具有自身的学科结构规律。环境雕塑创作设计、制作安装、欣赏过程和学术研究及专业教学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制约,也隐约体现出它的大体框架,即环境雕塑的实践与应用、学术理论研究与探索、审美传播与回馈的基本层面。

从应用层面,环境雕塑应界定在环境艺术、雕塑艺术、工程工艺等基本面上。其中,工程工艺是它的根基,雕塑是其主干,环境艺术则是枝叶;从理论层面,环境雕塑可界定在美学、视觉心理学、艺术文化学等层面与范围。其中,美学价值是环境雕塑的艺术本质,其外在的艺术感染力是视觉心理效应,其精神内涵则是艺术文化的意蕴;从传播与接受层面,环境雕塑同接受美学、文化传播学、雕塑艺术史等层面与范围相关联。毕竟,环境雕塑要经过受众才能够确被接受,以此为基础,它方得以传播,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历史积淀。

其中,环境雕塑理论层面是学科的内核,具有导向性和学科推动力;应用层面是学科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严密的工程工艺性;传播与接受层面是学科的发展目标,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反作用力。

四、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理清学科界定的目的,是为了环境雕塑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规范,明确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其实际价值与作用,是利于促进该学科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与健康发展。

1 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在高校,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是紧密联系的,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专业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连接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起到拉动作用。

环境雕塑学科是比较稳定的知识体系,主要提供新作品和理论成果,并不断在课程体系中整合与充实新的内容;教师作为环境雕塑学科成果的创作者,在提高学术与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专业建设。环境雕塑专业是以学科为依托,按照社会人才需要加以设置,并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或改变。因此,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彼此对应、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学科支撑,环境雕塑专业不足以形成。没有环境雕塑专业的建设,环境雕塑学科就会失去相应的专业人才,使学科发展黯然失色。

2 环境雕塑学科与教学的目标

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教学具有不同的方向与目标,有着各自的基本内容或任务。

首先,环境雕塑学科侧重于创作设计与学术研究,以推出优秀作品和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发展为目标。环境雕塑专业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其次,环境雕塑学科目标主要是学术交流研究,创作设计与学术队伍建设等。环境雕塑专业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主要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与实施,包括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等。

环境雕塑学科的发展,主要动力是创作人员的创作实践与研究人员的理论探索。环境雕塑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环境雕塑学科与专业教学不可替代。

3 环境雕塑学科与人才培养

环境雕塑人才培养是学科建构、发展与创新的动力和支持平台,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依赖高层次学科水平,并反过来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

从层次关系看,高层次的学科水平有导向性,低层次的学科水平有铺垫性;同样,高等学校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也要求不同学科水平与之相适应。高层次的人才站在专业的顶端,低层次的人才统领专业的基底。它们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因此,要正确处理与辩证地看待环境雕塑学科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使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在宽厚的学科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上,从而,促进环境雕塑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

当然,环境雕塑还存在学科交叉、学科群范围界定及环境雕塑专业教学模式等问题。因此,环境雕塑学科界定,应当具有宽泛、包容、交叉的特点,需要从全方位加以探索。

推荐访问:界定 雕塑 学科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