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体会

农村小学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策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5:44   浏览次数:

所谓“弱势群体子女”,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弱势群体子女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一、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情感不健全。“弱势群体子女”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弱势群体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3.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弱势群体子女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负面现象的影响,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4.父母的一些负面观念。一些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导致“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弱势群体子女”幼小的心灵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教育“弱势群体子女”的基本策略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出现上述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策略上,我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他们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和父母沟通联系,使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2.学校教育功能有待完善

在农村,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弱势群体子女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应对弱势群体子女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因材施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变化构建档案体系。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弱势群体子女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3.感恩教育是主旋律

弱势群体子女最主要的是缺少来自父母的温暖,老师要主动为家长与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如果家长因工作忘记了“电话教育”,就督促学生主动“回报工作”。这样,一方面让家长加强与“被监护人”的联系,不让“被监护人”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让家长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要常态化,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保证动态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教育和心理变化情况;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在沟通中父母要明示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家境与现状;沟通方式多样化,除电话询问外,还可采用书信邮寄、亲友看望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瑕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4.赏识教育是兴奋剂

爱听表扬类的好话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应尽可能挖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加以放大,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增强自信心。违纪学生一般都是弱势群体子女,他们最易遭白眼、受冷遇,日久天长,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与和谐班级的建设不相符。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抓好了这些学生也就抓好了班级,因此,面对违纪学生,在训斥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想你是老师,这样就会帮助你压抑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说话。

5.避免物质“贿赂”式教育

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而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了摆在基础教育面前有待探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了广大教师心头万分忧虑的千斤重担,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弱势群体子女。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子女 策略 农村 小学


[农村小学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