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读书心得

如何将"生活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55:08   浏览次数:

摘要:教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34-01

教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

1.引导学生亲历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时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學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从而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案例1: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统计"校运动会上五年级组男子跳远的成绩","本班学生一分钟跳绳的成绩","你一周的消费情况","最喜爱的动物","家乡某十字路口的车流量"等等,记录下来,制成表格。

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2.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简言之,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现成的概念公式等以成人化的描述方式硬塞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自我的活动过程中探究出结果。

这种探索的经历意味着学生要面临许多困惑、挫折,也可能在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之后依然收效甚微,但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所必须经历的。

从建构主义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间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和能力,发展了情感和思维品质。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绝不是模仿者。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没有简单的呈现给学生现成的结论,直接道出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而是用圆锥塑料教具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塑料教具里倒水,正好三次倒满,学生马上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很牢固地记住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样的设计,学生对于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这也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现学习的亲历性,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3.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本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购房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师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条件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设计一个方案。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其实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唯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建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知识"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运用知识生活化,让数学焕发生活的趣味

华盛顿大学有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看过的容易记住,做过的容易学会",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时,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教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找相应实物摸一摸,感知各图形的特点。教师分别出示图形,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小组合作用实物搭出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深刻的认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

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是指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 数学学习与"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把握》 《小学数学教师》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如何将 小学数学 融入 生活化


[如何将"生活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