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挖掘、运用地方教育资源促进多方共同发展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5 08:44:21   浏览次数:

摘 要: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之在幼儿园中得以运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江苏省立项课题的子课题“赣榆县地方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运用的实践与研究”,打破幼儿园的围墙,“挖掘”“筛选”“运用”“提升”,不仅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了新鲜的内容,同时把幼儿、幼儿园、幼儿教师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多方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地方教育资源;活动领域;社会意义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挖掘——掀起你的盖头来

赣榆县作为连云港市唯一的临海县,背山面海,物质资源丰富,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历史背景十分悠久。丰富的海鲜、甜美的樱桃、远销海外的“神仙”紫菜;东渡的徐福、绵延的神路、神秘的秦山岛、红色记忆的抗日山等等,这些资源,使得赣榆就像是一位盖着盖头的美女,让人神往!我们课题组共同努力,充分挖掘,掀起我们赣榆县地方教育资源的“盖头”来!

首先在幼儿家长中发放了《我的家乡是赣榆》调查问卷,请家长和孩子合作,用绘画、剪贴加文字描述等方式,呈现出一大部分的地方教育资源。其次,我们教师也利用节假日出入农家搜寻,追踪家长访谈,邀约童年回忆等,深挖细询;并且课题组成员翻阅《赣榆民间歌谣选编》《赣榆县县志》《赣榆》等反映赣榆风土人情的书籍,潜心阅读、摘抄,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再次,我们请教师思考:有哪些具有赣榆特色的废旧材料,可以用在幼儿园的什么方面?怎么用?并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最后,我们在全县幼儿园采取行政发文的方式,征集“赣榆县地方资源教育案例”,教师们把自己搜集来的资源、设计,编写成为一个个适合在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案例。

至此,有声像、有实物、有案例,“赣榆县地方教育资源库”初具规模!

二、筛选——大浪淘沙见真金

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对“赣榆县地方教育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就像大浪淘沙,选出适合孩子们身心健康的“真金”!

首先我们对“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逐一排查,把实物素材、声像资料作为统一使用的资源,把征集到的346篇教学案例、设计,按照“名胜、风俗、物产、名人、童谣、民间游戏”等六个类别进行分类,把一些比如像“打梭”“哭大娘”等不具备安全性、科学性的案例舍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留下82篇具备教育价值和适切性的案例,然后再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适应性进行第二次划分,充分奠定了幼儿教育的基础。

三、运用——反复实践出真知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是一个循环递进、螺旋上升、依次推进的过程,如下图示:

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初步运用于幼儿园实践→研讨、论证→地方教育资源个案教学展示→再次运用于幼儿园实践→再次研讨、论证→结集、共享

1.注重深层次社会意义的挖掘

在运用地方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教师被“物象”迷惑,忽略了“物体”背后的社会意义。所以,我们提出: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重“地方教育资源”的社会意义的挖掘。

例如,中班活动《好吃的煎饼》,第一次实施后,课题组觉得煎饼是我们赣榆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我县以“煎饼”为主题的电视短片还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的金奖。秉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我们对于它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它对赣榆的影响等较为深层次的社会意义的挖掘,也应该涉及并逐步完成。于是我们又添加了“了解煎饼的来历及其他烙制方法”和“观看视频片段:街头买卖煎饼的场景;大批煎饼运往外地的情景;外地、外国朋友竖起拇指夸赞煎饼的情景”等环节,较好地丰富了幼儿对这一地方传统食品的认识,进而萌发出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再如,大班“纺织乐”活动,起先,教师注重如何利用自己制作的纺织教玩具,在玩耍中掌握纺织的方法。题组研讨之后发现:纺织对于整个人类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绝不仅仅是让幼儿掌握方法这么简单,“纺织的社会意义”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把活动目标调整为:(1)了解纺织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意义,以及过去纺织与现代纺织的变化;(2)大胆表述自己在纺织游戏中的操作与发现;(3)乐于参与纺织游戏,感受纺织的乐趣。

2.强调活动领域的整合

在实施“地方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活动设计的单一性,我们课题组还注重引导教师加强活动领域的整合。如,抗日山是我们赣榆县一个标志性的红色旅游景点,也是苏北鲁南地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教师在注重发挥抗日山红色革命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利用泥工、歌唱等活动,进行了社会、语言等领域的教育挖掘活动。在组织幼儿多次游览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表现烈士陵园。

3.突出活动的系列性、连续延展性

我们的很多教育资源,一次实施显得“意犹未尽”,所以我们就建议教师做成连续的、延展的系列活动。

我县厉庄镇的樱桃味美营养,远近闻名,所以我们的刘老师就进行了这样的系列活动设计:

活动一:美丽的樱桃花(大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樱桃花开时节的美丽景象,初步了解樱桃成熟的过程。

(3)观看花朵的外形特征,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3)学画家乡的樱桃花。

活动二:樱桃推广会(大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为家乡的特产樱桃起名称、编广告、设计包装等。

(2)体验学做小小推销员的乐趣。

活动三:有趣的贴画(大班美工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想象力,利用樱桃叶、樱桃核贴不同的贴画。

(2)积极参加动手实践活动,萌发对动手做活动的兴趣。

还有一些活动,不仅适合在小班进行,还可以在中班、大班实施,我们课题组就发动大家研讨,指导教师把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合不同级段的幼儿,使不同层面的幼儿在活动中增加感性认识及趣味性。

4.环境创设、游戏器材体现地方特色,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地方教育资源库”创建的开始,我们就搜集了很多有赣榆地域色彩的废旧材料,如玉米棒、地瓜藤、高粱秸、蓑衣等等。我们课题组通过反复研讨,剔除一些缺乏安全性的材料,把这些资源分为“教具、学具”“区域游戏材料”“主题墙材料”等类别,根据其适用性,分别利用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区域游戏、户外活动中。

于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明显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区域活动中,我们看到用小推车、磨盘、柳筐、蓑衣等建成的“农家小院”里,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推磨、把(ba,阴平)花生、编筐子,这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又提高了孩子们动手的能力,切实感受到农家生活的乐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用贝壳做牌,翻着玩、点数玩,撒开来跳着玩;还有的用玉米皮编的辫子玩“抓辫子”游戏;还有的用稻草编的绳子拉车、圈圈子跳舞、拉开成格子房跳着玩等等,一片其乐融融,一番喜人景象。地方教育资源的利用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和生活在农村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四、提升——多方获益共成长

“共同探索,相互合作;共同分享,一起成长!”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挖掘、筛选、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一直和乡镇骨干教师在一起,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幼教研究人员等几方都积极参与进来。实施、研讨、再实施,教师设计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反思活动等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来看两则活动反思:

如,大班泥工活动《小狗拉大磨》,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幼儿经历了制作—失败—调适的多次反复。在幼儿制作平衡杆过程中,幼儿发现劈开的芦苇或高梁秆的外皮可以做平衡杆,而一般的小棒不能用,刺槐针、图钉、大头针、牙签类可以做支点,而火柴则不行。在反复试验中,幼儿能用多种方法使平衡杆保持平衡,如调节平衡杆两端的距离,调整小动物的大小,甚至在一端加上一块泥巴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又如,大班综合活动《抗日山》:此环节也是本活动的难点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操作区有绘画区、剪贴区、泥塑区、建筑区、积木和纸盒、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方式来表现烈士陵园。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操作对象,打破了以往美术活动统一主题、统一操作方式的格局。

教师运用地方教育资源制作的教玩具获得了全国自制教玩具一等奖,还有省级一等奖三个,市级一等奖多件;教师们多篇教育案例获得了省市的奖项,教师的公开教学获得市、省优质教学奖,案例发表多篇。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知识,同时也使教师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实施本课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家长们交口称赞:“幼儿园老师还真不简单!”把这些地方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不仅为幼儿园的课程注入关于乡土的教材,重要的是利用这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既丰富了赣榆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从实践的层面促进了幼儿园与地方、社区的融合,扩大了幼儿园的影响,树立了幼儿园贴近生活、关注文化历史来进行教育教学的良好形象,真正实现了“多方获益共成长”!

地方教育资源吸纳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精髓,是我们生活的热土的无私馈赠,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我们愿意吸纳、发扬其中的教育意义,为幼儿的成长、教师的发展、课程的不断丰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王铜起.赣榆县县志.赣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实验幼儿园)

编辑 薛直艳

推荐访问:多方 共同发展 教育资源 挖掘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