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政法军事

数学学科教室微观文化的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08 08:42:22   浏览次数:

教室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场所.在教室环境中,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学方法的運用、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关系的定位都是构成教室文化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离不开数学教学观的影响.数学教学观能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师生关系的定位.就目前数学教育的微观文化研究的成果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数学教学观念和学科观念.

一、数学教学观研究

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这种观念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接纳.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更加关注教学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师的教学总是蕴涵着某种数学知识活动、解题方法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这种教学观念缺乏一种全面开放的思维.也就是说,知识和方法被看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只负责将这些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方法只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运用并创造知识和方法才是能力提高的关键.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容易走向一个极端,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探寻“速成教育”“高效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导致学生的知识增长了,但是能力并没有提高.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强调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算法等内容的传授,并且要求学生加强习题训练,尽快掌握数学公式定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室文化就比较单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关系也是单向的,教室文化氛围也比较沉闷.

2.“生本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念.这种数学教学观念主要是受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尤其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在师生关系定位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而是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去寻找学习方法和途径.在数学教学目标方面,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建构系统化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容易形成开放式的教室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室是一个开放有序的环境,学生在教室内进行讨论、合作、探究、质疑.

二、数学学科观研究

1.静态的数学学科观.静态的数学学科观认为,数学知识是客观的、静态的.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都是固定的,数学的知识框架也具有稳定性,数学的公式定理具有绝对性.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客观的知识、定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数学学科的知识原本就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接近这些知识,而数学的公式、概念、定理则是永恒不变的.在教学中,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去创造新知识和新思维,而是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这种静态的学科观对数学教学的影响非常大.静态的数学学科观把数学知识当作是不变的真理.那么,在教学中就会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室文化缺乏创造力.

2.动态的数学学科观.动态的数学学科观认为,数学学科是探索真理、接近真理的学科.在这种数学学科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转变.数学教学也像是一种探究活动.教师的思维更加开放,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认为数学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已有的数学知识和定理并不是永恒的真理.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这种学科观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就会形成探索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不会让学生以教材中的结论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方法,论证公式、定理.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和成长过程,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学科观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也使教室的氛围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研究数学教育的微观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数学学科建立以来,学界就对“数学文化”进行不同的阐释,并且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理论.”这其实也为我们研究数学教育的微观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和方法借鉴.“数学教室文化”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的文化状态,其中包括数学教学理论以及数学学科教育概念.

推荐访问:微观 学科 教室 数学 研究


[数学学科教室微观文化的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