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委廉政

基于逻辑思维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4 08:49:47   浏览次数:

zoޛ)j馟iioiimO?iuo饨ky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比较项、比较异同、概括结论。在对要研究的历史材料或史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之后,我们往往会对拆分出来的要素进行概括,得出一个相对简洁的结论,而拆分、比较、概括的标准就是历史思维的不同视角。

案例3:变革的力量。

笔者向学生展示表2。

师:表2中的城市和农村煤炭使用量有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对于经济结构有什么影响?

生1:煤炭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反映了城市化的趋势。

生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生3:对职业结构产生影响,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

案例3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这是史料的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然后根据变化概括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比较和概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史实的全面、丰富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全面地观察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3.对史实进行评价与辩证的标准

评价与辩证能力是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中的较高层次,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史实和史观进行公正、科学、全面、精准的价值判断,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史料实证解决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式的理论见解与价值标准。

案例4: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1:据史学家初步估计: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一百多年中,英国雾霾天数平均每年100多天,1980年雾霾天只有5天。

材料2:如图2,“断掌工厂”。

师:材料反映了什么?工业革命还有哪些影响呢?

生1:材料反映了工业发展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及后来对环境治理的效果。

生2:工业革命对工人压榨太多,带来贫富差距问题,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生3: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

在本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评价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从资本主义到亚非拉,从积极到消极。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与辩证能力的培养要以史料为依托,强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并且要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推理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笔者在这里引导学生回答历史问题运用的历史推导、演绎、评价逻辑,史学推导逻辑如图2所示。

三、通过实例剖析,形成规律方法

通过具体的学习后,我们在整体把握工业革命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影响有了一些基于背景材料和人为努力方面的逻辑认识。笔者在研究本课教学时,对于这节课的结尾部分进行以下两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索:(1)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提纲,梳理线索;(2)经典习题演练,落实教材知识。这两种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但是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历史角度的拓展比较受限制。

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还要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为此,笔者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规律,灵活掌握史料实证的具体方法。

案例5:工业革命一课的拓展与延伸。

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那么“蒸汽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生1: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生2:是制度的保障,是思想解放的力量。

生3:是市场的需求,是自由主义的力量。

学生依据所学、史料等得出不同的历史认识。

材料:站立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吸吮著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师: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崛起的力量是什么?

生4:要团结一致,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生5:要加强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生6: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英国当时很重视科技的发展和专利的保护。

师:中国力量是道路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团结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笔者将学生的历史认识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呈现,如图4所示。

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相互交流、融合其他同学的认识。通过鉴别判断,最后总结出中国力量的几个方面,并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逻辑思维,宏观整理历史发展脉络、微观呈现历史具体内涵,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史实的主线,重组相互关联的历史知识点,使历史课堂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上更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还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以及历史概念的分析与完整认知。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史料,通过不同维度的方法,对历史史实形成类比分析,得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价值判断,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何引芬.“逻辑”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早期西学东渐”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1).

[5]李锡海,王继平.历史证据思维基准之史料实证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2017(4).

[6]师迪.思维、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问题[J].历史教学,1994(3).

推荐访问:实证 史料 素养 逻辑思维 培养


[基于逻辑思维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