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委廉政

环境设计教育回顾与展望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51:28   浏览次数:

摘要:

通过回顾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指出环境设计是整体的人居环境艺术与设计,该专业的创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环境设计正面临着环境艺术或环境设计的基本定位,以及专业整合与学科分化的抉择。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设计专业应该继续秉承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办学理念,依托“设计学”一级学科,以专业性教育为基本定位,设置合理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环境设计中的技术科学问题。

关键词:设计学;环境设计;专业性教育;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J59-4;TU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5000104

环境设计(即“环境艺术设计”)在艺术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教育部2005年公布的数据,艺术设计已成为我国艺术类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①,而环境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方向。在2011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环境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转机。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立“设计学”类,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分出环境设计专业。文章拟回顾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发展历史,探讨环境设计专业在当下高等教育中的定位。

一、环境设计教育发展简史

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源于室内设计。1950年代末,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准备阶段,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57年成立了室内装饰系,设立包括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两个专业。建系之后,以奚小彭先生(1924—1995)带领全系师生投入了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和施工[1]。此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建筑装饰系、工业美术系、室内设计系。

1980年以来,受世界建筑学思潮和创作的影响,我国建筑和美术界专业人士形成对环境艺术的基本认识[2]。1981年第14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题为“建筑·人·环境”,与会者认识到了人、建筑和环境之间密切的相互关系,大会发布的《华沙宣言》提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3]。1982年,林樱设计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建成,是对传统纪念碑设计思想和手法的颠覆,也是建筑与环境极为协调的佳作。1985年

8月4日至31日,中国建筑学会邀请美籍华人建筑师林樱访问北京、西安。同年,中国建筑学会召开“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推动了我国建筑环境艺术的发展。1987年10月16日,当代建筑文化沙龙组织首次环境艺术专题讲座[4]。1987年,《中国美术报》专门召开了全国首届环境艺术讨论会,参加者有建筑师、规划师、雕塑家、画家、美术理论家、哲学家等,与会专家提出了筹建中国环境艺术学会。1992年6月30日,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登记,具备全国性社团法人资格。该协会设立了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1992年10月8日,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5]。2003 年9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其后,更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

这些事件和设计思想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诞生。1984年4月,原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创办人是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调进的吴家骅先生。同年,该专业名称改为环境及室内设计专业[6] 在笔者2012年11月1日访谈中,吴家骅先生说,当时认为室内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把该专业向外拓展至“环境”。

。1985年起,该专业由3年制大专班变为4年制的本科班。另一方面,自1960年以来欧美各国逐渐将室内环境的设计扩大到室外及都市范围。1970年中期以来,日本参照欧美做法开始在大学中设立环境造型艺术专业(包括室内环境设计),以此改善都市生活环境的建设。1986年,张绮曼先生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她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

由于行业和教育界的统一认识,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7年12月21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87]教高一字022号)中,新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此前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装饰、室内陈设、室内装饰等专业的统一名称 详见《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的附件一《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新旧名称对照表》。

。1988年,浙江美术学院“环境及室内设计”专业更名为“环境艺术”专业[6]《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实施办法要求,从1988年秋季起,普通高等学校的社会科学本科专业,必须按照本《目录》所列的名称招生。1987年秋季以前(含1987年秋季)入学的历届在校社会科学本科生的专业名称原则上也应改为《目录》中的相应名称,并在教学安排上作相应的调整。某些专业改变名称,如确有困难,可暂用原名称至现有学生毕业为止。

据笔者于2012年11月1日对吴家骅先生的访谈,获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同意设立“环境设计”专业,但文化部认为只能叫“环境艺术”专业。因此,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名称反映两个部门意见的折中。。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系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2]。1987年底,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西安美术学院试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湖北美术学院筹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7]。至1994年4月,全国设置或于1993—1994年度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和同意备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16所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 ,覆盖了全国八大美院中的7所。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归并到艺术设计专业。前述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分出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质是恢复此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另一方面,在研究生教育上,1990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批准,正式下达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新设立环境艺术二级学科。1997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再次修订时,环境艺术二级学科合并至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中。尽管国家目前还没有公布二级学科目录,但设计学一级学科下设置环境设计二级学科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即“环境艺术”二级学科某种程度上被恢复,并更名为“环境设计”。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设计发源于建筑学,现行业依然隶属于城市建设,但专业教育被归类到艺术学学科中。

二、迈向人居环境整体设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

环境设计是整体的人居环境艺术与设计。这不但可以从上述环境艺术行业组织筹建过程中的多学科多专业人士的参与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宗旨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美学、造型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界人士携起手来,为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创造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保障人类健康永续发展而努力。详见:中国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EB/OL].[2005-06-30]. http:///environment/news_display.aspx?id=340而反映,还可以从该专业开创之初的教育思想来佐证。吴家骅先生在1988年撰文指出,环境艺术是旨在以建筑空间为母体,不断向其“外延”和“内延”扩展其设计艺术领域的综合性艺术学科。他认为,外延是指那些与建筑外部空间密切相关的风景区建设、历史与文化名胜保护,都市设计,乡镇规划宏观环境的空间艺术领域以及大型艺术品的规划与设计研究领域。内延即那些与建筑内部空间密切相关的建筑物理、庭院美化、家具器皿设计与陈设以及架上艺术品的设计与陈设等综合性空间艺术研究领域[6] 在2012年11月1日笔者访谈中,吴家骅先生说当时的美术学院不具备办建筑学专业的条件,如建筑物理、建筑结构等,因此他是从培养全面的设计技能以及教育全面的人才的立场出发,创办环境艺术专业的,其内容甚至包括了日后发展出来的公共艺术。。另一方面,张绮曼先生于1987年撰文提到,由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内容安排了建筑外部空间、园林、室内装修、家具、照明、绿化、装饰织物和陈设艺术等系统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在环境艺术方面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整体设计思维能力[2]。

这种整体的环境观还见于吴良镛院士的《广义建筑学》。该书前言提到,人类的居住环境是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整体。从微观环境到宏观环境,即从个体建筑到建筑群,以至城镇、城镇群,从小庭园到大的风景区的规划设计,都属于广义环境设计的范畴[8]。但是,《广义建筑学》于1989年才正式出版。因此,上述吴家骅先生和张绮曼先生的教育探索还是非常先进的。

如今,相当多美术院系的环境设计专业都发展成为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和设计学学科群或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比如说,中国美术学院于1989年成立环境艺术系,2007年4月成立建筑艺术学院,下设建筑艺术系、城市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和景观设计系。又如,中央美术学院于1993年在壁画系设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制5年),2002年设立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2003年成立了建筑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三、环境艺术专业教育问题与讨论

(一)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内涵产生了新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和“环境设计”专业名称之争。前者可能是该专业源于“室内设计”,后者是该学科被设置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名称差异并不反映人们对“环境艺术”和“环境设计”的异同有了深入的认识。类似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更名为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也可能为了把“艺术委员会”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统一名称。

但是,人们的确开始注意区别“环境艺术”还是“环境设计”的区别。郑曙旸先生认为,“环境艺术”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建立在自然环境美之外,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所引导,而进行的艺术环境创造;“环境设计”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工作过程,更重视人在时间状态下的行为环境的调节控制。因此,他认为,环境设计比环境艺术具有更为完整的意义,环境艺术应该是从属于环境设计的子系统[9]。另一方面,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把环境艺术细分为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研究等环节,即环境艺术设计只是环境艺术部分工作领域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EB/OL].http:///environment/about.aspx。这两种认识的结果是相反的:郑曙旸先生所言的“艺术”是指艺术创造,与“设计”的创作相提并论;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的“艺术”是行业的统称,“设计”只是该行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这两种认识或多或少存在于各院校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之中。如果按郑曙旸先生的认识,环境设计是专业性教育(profession),类似于当前的建筑学教育的基本定位。如果遵循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的宗旨,环境设计教育不能限于专业性教育,还应该设置环境艺术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课程。但是,就行业而言,城市建设已经形成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鼎立的局面,除了城市雕塑之外,基本上不存在独立的环境艺术行业。

(二)专业整合与学科分化

环境设计专业的创办,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建筑学教育不重视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环境设计的问题。随着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该专业实质与“大建筑学”专业无异。因此,美术院系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出建筑学院,实属必然。

然而,美术院校发展建筑院系或专业群之后,又产生了新问题。本来,环境设计专业是整合传统专业教育中的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专业的断裂,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当前,很多美术院校独立设置建筑学专业之后,环境设计专业缩小为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所谓的室内设计又称内部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所谓的景观设计又称外部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9]。如此的专业方向设置,远离了上文所言的环境设计专业诞生之初的思想与意义。此外,美术院校在建筑技术科学方面也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另一方面,有一些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拓展之后,依然延续着原初的价值观。比如说,中国美术学院原环境艺术系的本科专业教学定位为:以建筑为母体,向室内、外两个界面衍生,拓展为风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三条专业方向的办学思路,以审美价值取向与生态价值取向相结合,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模糊整合,培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10]。该定位延续了上文已提到的吴家骅先生对环境艺术的学科属性的基本认识。该校于2007年4月成立建筑艺术学院后,向城市拓展,形成了建筑艺术、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4个专业方向,代表了当今环境设计的基本范畴。但是,环境艺术方向也基本等同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如何整合各专业,培养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价值观和基本技能,也成为了新的挑战。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演变为《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所设置的“设计学”一级学科。与人居环境学科群(即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相比,设计学仅涉及设计领域,不包括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之景观规划等规划领域。应该看到,环境设计在拓展与分离的现状下,如果能重新整合在“设计学”下,延续该专业创办之初的基本思想和方向,

就可以理解为王澍所言之“营造”[11]。因此,如何基于当前设计学的学科框架,开展环境设计专业和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探索环境设计中的技术科学问题,是环境设计教育界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简言之,环境设计专业代表着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跨学科意义。环境设计专业应该保持优良的传统,适应学科调整和整合,作为“设计学”一级学科,重新整合既有的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专业教育,为人类聚居环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王澍先生希望,未来的建筑学将以新的方式重新使城市、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形成一种不可分隔、难以分类并密集混合的综合状态[12]。笔者认为,这同样应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和学科致力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专业设立的回顾[J].建筑学报,1987(6):22-26.

[2]顾孟潮.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研究30年——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来访者问[J].中国园林,2013(2):54-56.

[3]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建筑师华沙宣言[J].世界建筑,1981(5):42-43.

[4]首次环境艺术专题讲座在京举行[J].建筑学报,1987(11):32.

[5]顾孟潮.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环境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环境化[C]//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为中国而设计 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吴家骅.环境艺术[J].新美术,1988(1):42-43.

[7]刘凤泰,张鸿岳.文科教育改革调查研究[G]//《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7-140.

[8]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辩义[J].雕塑,1997(3):23-25.

[10]邵健.环境艺术的通境之路——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访谈录[J].世界建筑导报,2006(12):6-10.

[11]王澍.“营造”而不“建筑”[J].住宅产业,2012(3):39-41.

[12]王澍,陆文宇.循环建造的诗意——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J].时代建筑,2012(2):66-69.

Review and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education

LIN Guangs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Guangzhou Municipal Key Labora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environmental design is the art and design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is a milestone in design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is discipline now encounters some puzzled problems, such as the role of art or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r differentiation of its sub discip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design should continue to uphold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an overall living environment designed, rely on the first level discipline of design, with the professionally oriented education set a reasonabl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and explore the technical scientific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Keywords: design discipline; environmental desig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编辑 周 沫)

推荐访问:环境设计 展望 回顾 教育


[环境设计教育回顾与展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