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心得

当代环境设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4 08:46:16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代中国环境设计需要创新人才,才能有效提高环境设计行业的质量。本文首先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高校代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中的急需解决的创新问题及相关缺失,然后提出当代高校环境设计培养应思考的目标和方法。利用提高创新发展的方法进一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实现艺术创业能力。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新人才;艺术创业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1.满足生存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懂得创业运作

(1)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自主创业成为艺术专业学生首选。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2019年高校毕业生到达834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2019年,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近三届的就业率中,本科学科门类中的艺术学、经济学、理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较多。

艺术设计行业本身具有不断创新、寻求思维突破的本性,艺术专业显示利用专业优势创业,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使然,也是自主择业的大势所趋。

(2)当下多数艺术专业大学生缺乏利用专业创新创业的意识,走向社会的能力较弱。

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对艺术类专业需求量总体偏少,艺术类毕业生失业率较高,甚至达到90%的艺术类毕业生不得不转行就业。很多学生拿到了一纸文凭之后,为了就业纷纷放弃所学转向其他行业。

据2000年《洛桑报告》调查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而多数艺术专业大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不善于创新思考、整体专业运用能力较低。很多应届毕业生虽然拥有了工作,实际上却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大量艺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后却不能发挥其专长,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这在一定程度同时也反应了高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2.当前艺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差强人意。

要推荐自己的设计,应需要懂得艺术行业的运作逻辑。当下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却不够重视“设计艺术”与“创业营销”的紧密关系。而艺术设计与商业营销有直接的紧密关系。目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大过宽”,目标不够精准,专业课程中缺少“艺术商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往往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只懂得设计技能,而不会利用专业技能创新发展。各高校近年来在教育政策下纷纷成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因利用率低、指导和投资不到位等情况而弃用或停滞徒有其表。

二、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义

1.充分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学习利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创业。

“学以致用”是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当下大多数艺术专业院校没有意识到教学的过程中对此应该及早重视并培养。艺术设计本身具有社会实用的价值特点,专业学生如果将概念创意转化为艺术及相关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是較好地实现“艺术创业”的途径之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学生由单纯的创意学习走向产品创造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2.专业特点决定艺术设计需要“创新创业”才能发展。

设计艺术作为一门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学科,创新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要条件。艺术设计的社会定位本就是“实用美术”和“民用美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重视“服务于民”才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具有个性化、灵活实用的特点,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自主创新创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三、环境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环境设计”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设计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

1.环境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多数环境设计学生入校前缺乏对专业的基本了解,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学习目的很茫然。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主动去拓展知识结构,在创新环节上更是无可奈何,找不到学习目标和动力。

2.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及管理缺少活跃、包容、开放、激励的机制,“创新创业”缺乏积极生长的“土壤”。

(1)高等院校对教学有严格的课堂内外管理和评估制度,对环境设计等专业也采取理工科统一管理模式。然而艺术设计的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个性化、活跃性、灵活性、综合性。以英国约翰莫尔斯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堂专业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课堂外学生自己大量查阅资料、实地考查、动手施工制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灵活实用、氛围积极活跃。学生接触到校内外讲座、各种形式的沙龙、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教学活动由专业负责人直接组织,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和信任度。靠师生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性决定教学质量。

因此环境设计等专业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创业”,还需高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上持更多包容、开放、激励的态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应该允许艺术设计教学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管理。

(2)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观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商业化强的特点严重脱节。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学生设计、教师辅导为主。而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商业化,商业设计就需要懂得商业管理模式、艺术市场运作方式。而目前我国大多艺术设计专业都没有设置针对专业的经济管理课程。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具体实践能力培养结构脱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句空话

1.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包括指导如何就业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就业仍比较迷茫,没有对今后工作目标的准确定位。目前国外的高校就已有“创业研究指导中心”,针对就业指导进行培训。指导中心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开展指导工作,内容包括心理实验、与社会从业人员交流等。这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主动思考将来如何从业,明确在校学习的目的。

2.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不注重工程技术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当下很多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不注重科技类基础性学科(例如装饰材料、人体工程学、水电安装等学科)的设置;不注重基础性实验室(例如材料实验、装饰构造施工实验等课程)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不注重艺术与工程类课程(例如预算概算、水电安装、建筑学等)的结合。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为单方面传授已有知识,授课方式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一方面学生在教室内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主动思考。设计作业创意贫乏、实践能力匮乏、内容东拼西凑。另一方面教学中主要由老师讲课,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提不出疑问。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的独立精神、质疑品质和批判能力在教学中难以体现。

目前大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少必要的实践基地、创业实验室、实践项目、创业资金等支持,学生不熟悉材料和工程知识,这样是产生不了创新的,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句空话。德国从1880年开始就实行了“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每一名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必须要在工厂或其他任何产业实践基地进行三年学徒计划。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迅速就业,也可选择继续深造。这种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成为德国工业发展、众多自创品牌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研究的高校专业教师较少。首先,高校对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的考核业绩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专业教师不够重视创新教学。由于扩招本科学生数量激增。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模式从原来“一对少”变成现在的“一对多”。长此以往专业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少有精力思考创新教学。其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大部分创新创业竞赛或立项只作为学生科研或综合素质教育存在,依靠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自发参与。艺术设计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方式应用到实践教学上。

四、环境设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途径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以产品或设计服务的形式表达成果。让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发掘人居环境的现实需求,创造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潜能,以最终培养其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为目的。

培养促进“创新、教学、创业”一体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以下几方面作为具体途径: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教学模式。

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应当确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培养思路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允许改革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允许在课堂之外接受不同的教学途径、教学场地、各类教学人员(如公司设计师、业内人员)。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鼓励师生在学术、教学、实践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重要培养目标。在教学思路上更灵活,才能有效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还需要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设计为人”就是指的是设计艺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很多装饰企业为了追求发展,也渴求更多的创意想法。我们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可以利用大量的学生头脑创新优势,积极与企业接触,争取将学生的课堂作品、创意推向装饰行业市场,让企业根据需求直接采纳学生创新作品和创意想法或者联合开发,从而使校企双方达到共赢的目的。

2.“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模式。上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模式也越来越整齐划一。而现代社会人们反而开始向往自然、返璞归真,“本土文化”、“本土材质”、“传统手工制作”等素材成为艺术创造的源泉。可以说“传统+创新”是振兴艺术设计,寻找艺术创新方式的重要方式。

创造具有“地域文化”、“人居美学文化”的设计,要根据环境艺术专业特点,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现代人居特点,推出原创装饰艺术产品及其设计服务。

3.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应该具有“竞争就业”、“自主择业”等培养思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引导尤为重要。

4.调动师生积极性,确立“创新创业”教学思路。大学生创新活动是一种基于专业基础的探索性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系统地自我完善的过程。各种实践活动将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巩固、充实理论知识。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紧密联系”,这需要教师根据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特点,积极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的学生创新研究,具体可为:一年级开始接触就业指导、企业讲座开始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二三年级引入设计竞赛、创新科研的活动;四年级为创业探索、构架具体创业方法做准备。因此,创新教学可形成“一年级培养兴趣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高创新能力、三四年级为重点组队参与创业”的学生梯队。这样既可以最大数量的吸收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又可以在培养选拔的基础上组织优势力量参加竞赛、参与创作。

五、结语

环境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决定于教学模式的思维定位。环境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以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专业人才开拓创新精神。

参考文獻:

[1]马应应.创客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艺术品鉴,2018.

[2]傅兴.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的研究及思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第18卷第5期,2016(5).

[3]朱雁.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

[4]矫克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一一关于室内设计学科教育的探讨.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M],2010(12).

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163135)成果。2016年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改项目(201650)成果。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173155)成果,17年重庆科技学院教改项目(201723)成果。

推荐访问:环境设计 当代 培养 能力 创新


[当代环境设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