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浅析传统医疗方法“拔火罐”原理探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4 08:54:39   浏览次数:

摘要:学完高二物理“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一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研究性课题:《探究“拔火罐”原理》。我首先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拔火罐”是民间常用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拔火罐”

“拔火罐”使用时在罐内倒少许水,拿一张纸点燃后放入罐内,待火熄灭后快速将罐口压在患处,罐就吸附在患处皮肤上。我同时提出了几点要求:

1.利用日常用品,亲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防止烫伤。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相关资料。

3.相互交流,深入探究其宏观和微观原理。

4.写出总结报告。

我强调,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搞清其中原理。

两个礼拜后,大多数学生上交了探究报告。我以好奇的心情浏览了他们的报告,阅后令我惊喜,他们不仅亲手做了实验,还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认真分析了“拔火罐”的原理,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一是总结出了较完善的操作方法。先用水浸洗罐内壁,底部留少许水,用清洁毛巾洗湿后擦净患处,使皮肤湿润(这不仅密封效果好,还可防止烫伤),然后夹一团蓬松的干棉花,上面滴几滴酒精点燃后放入罐内,待火熄灭后将罐口压在患处,罐将吸在皮肤上。过十几分钟或更长些时间拿去罐,用干净毛巾擦去拔出的毒液或脓水等。去罐时一手扶罐,另一手用手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自然脱开。多数学生指出,用棉花酒精比纸效果好,前者易燃,升温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较多。有些学生还详细列举了注意事项。例如水不能太多;棉花不宜太多,避免温度太高;拔罐过程如出现患者冒冷汗、头晕、恶心要立即停止等等,不再一一举。

二是明确了火罐选取的标准。火罐有竹制、陶瓷、玻璃几种,边缘应光滑,罐壁不宜太厚,便于散熱。一般家庭用玻璃瓶,小搪瓷罐等,也有用小药瓶的。罐口的大小应根据患部大小决定。

三是明确了此法适应的病症及其疗效。中医用此疗法,能起到怯瘀、消肿、止痛作用。民间用于吸出体内脓水毒液,治疗蚊虫叮咬、疖子毒疮、刀伤化脓、腰酸背痛、扭伤抽筋、肌肉萎缩、伤风感冒等。几个农村来的学生讲了他们的亲身经历,讲了他们的父母用拔火罐为他们治疗感冒的经历和疗效,其中一位还详细描述了他的亲身感受;“刚开始感觉痛,很快痛感减轻,感觉皮肤在不断向罐内紧缩,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直往里拉,身体中好像有一股热气向罐内汇聚,还挺舒服。”他们还讲到,用火罐拔过的地方皮肤一般呈红色、深红色或紫色,甚至黑色 。过几天这种痕迹会自行退去。学生们还认识到,此法简单,但疗效有限,只适用于小病小疮,大病还的上医院。

四是认识了部分治疗机理。通过调查学习讨论,学生们对拔火罐内压强低于外界的化学物理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做出了较好的解释:燃烧前,罐内气体是与外界同温同压同类空气。纸或棉花酒精是碳水化合物,燃烧时,消耗了罐内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汽,释放出热量,罐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外泄,留在罐内的白雾状气体不仅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汽含量大大高于外界空气,而且比外界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因此当罐口压于患处封住罐内气体时,随着热量的散发温度的降低,一方面水蒸汽冷凝成液态水,另一方面罐内气体的密度及分子平均动能都大大小于外界空气,因而使罐内气体压强远小于外界空气的压强,结果把患处皮肤吸进罐内,同时皮肤内脓水毒液也吸出体外,使病情得以缓解或痊愈。上述解释对毒疮化脓类疾病的治疗机理较适宜,但对腰酸背痛、伤风感冒等治疗机理还显不足。

有些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中医的解释是以火攻毒 ,使体内毒素因热散去,从而起到治病效果。另外中医解释,这种疗法是通过火罐产生的吸力作用于人体的某些穴位和经络,进而通经活络、活血化淤,起到治病作用。有一位中医大夫在解释肌肉萎缩是说,多次使用拔火罐,可使萎缩部位肌肉放松,扩张血管,使血液通畅,萎缩部位机能恢复正常。通过调查使学生们认识到,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多数中医理论一时难以理解,但有些解释高中学生是可以理解。有一位同学写道:“通过生物课的学习,特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学习,我想,这种治疗可能是由于火罐的吸力刺激神经,进而引起内分泌腺的活动,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锻炼,学习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推荐访问:浅析 探究 原理 传统 医疗


[浅析传统医疗方法“拔火罐”原理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