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深化课程改革,让教育适应每个孩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7 14:45:58   浏览次数:

摘要:课程是教育的灵魂。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中重度弱智学生身心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或障碍,在独立生活方面有一定困难,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精神、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坚强的意志等。特殊教育应不断探索适合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遵循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校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中重度智障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其特殊需要课程体系,真正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奠基。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一般性;特殊性

中国分类号:G76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特教学校招收对象以轻度智障儿童为主,基本采用分科课程的结构,教学形式也多以集体教学为主。当前的培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不仅智力程度越来越趋于重度,而且残疾种类也由过去的智障类发展到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障儿童。“生源复杂化、大纲滞后化、教材普及化、课程板塊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弱智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无疑成为弱智教育发展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一般性课程:

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采用班级授课制。一般性课程体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学科性课程和功能性课程两大类。其中,学科性课程是沿袭传统的普教方式,经十多年的特教实践不断改良而来的。功能性课程是近几年来伴随着招收对象的变化,而由各培智学校自行开发、摸索出来的。

(一)中低年级一般性课程注重功能性,体现生活化、趣味化、基础化

我校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不连贯性的特点,在中低年级采用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实用生活”教材,该教材内容起点低,图文并茂,知识结构呈螺旋式上升,从生活自理、习惯养成、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为学生高年级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低年级课程设置注重功能性,以提高弱智儿童的生存能力为出发点,遵循弱智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的体系,挖掘弱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育课程的设计中,根据中度弱智儿童生存发展的需要,将社会、学科、儿童三者融合一起,既体现课程的功能性、实用性又兼顾各学科体系性。这一课程模式的代表是综合主题教育和生活单元课程。综合主题单元的设计侧重于节日、季节、校内外活动;生活单元课程的设计则侧重于居家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职业环境等。

这种课程模式的优点在于: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以及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智障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形成实际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应付现实生活。2.课程内容贴近智障学生的生活,上课形式以游戏话动为主。这能较充分地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的自觉性。3.课程内容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在真实情境或模拟情景中的反复演练,以求达到行动掌握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比较符合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二)高年级一般性课程注重实用性和学科体系性,体现技能化、系统化、社会化

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课程设置应着眼于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我校高年级仍采用1995年出版的人教版培智教材,但在内容选取上做了相应的删剪,并有针对性地降低难度,教学过程要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更趋向于实用化。

这种学科性课程模式的优点在于:1.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筛选,课程本身已很严谨,也很完善,在系统性、计划性、控制性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2.科目间的牵扯甚少,各科目都能从智障学生的基线水平开始由易而难地进行教育训练,教育进程相对较为顺畅。3.教师课前能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有利于智障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技能。4.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大体相似,这既便于特教与普教的融合和学生的流动,也为智力落后学生营造了一个较“正常化”的生活学习环境。

我校在一般性课程设置中尝试的这种融功能性课程与学科性课程于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低起点、多反复、夯实基础、渐续提高”的特殊教育原则,对于全面提高智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是选修课,采用“走班制”。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求,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

我校以“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孩子”为办学宗旨,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研发七门选修课,实施“走班制”方式,请我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义工进课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启迪智能、培养技能、康复体能。

在选修课教师的配备方面,学校挑选经过专业培训或有专业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根据选修的学生名单,写出学情分析,根据学情和学科特点,撰写课程的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在选修课教研活动时,任课教师普遍感受,要因人选材、因人施教,针对学生差异,采取复式教学,同时降低起点、放慢进度,充分发挥大学生义工的助教作用。例如,手工制作课的老师谈到,开学近一个月,她两次调整教学内容,原定学习OP级帆船,但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最终根据动手能力,将选修课学生分为三组:A组制作丝网花;B组做花花泥;C组折纸或捏橡皮泥。该老师在课前对大学生义工进行分组培训,课上由义工分头帮扶,老师巡视指导。每次课后,各组学生争相传阅各自的作品,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极大地树立了学生的自信。这种复式教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各组学生的动手能力。文艺活动课的老师谈到,本届选修课学生的识谱、演奏能力弱,原定的学电子琴、弹铝板琴难度较大,为此老师调整了教学内容,希望组建一支鼓队。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特殊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校借助各种宣传日、节庆日组织选修课成果展示,通过展示活动实现课堂延伸,体现学生自身价值,让学生能坚强、自信地走上社会。

课程是教育的灵魂。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中重度弱智学生身心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或障碍,在独立生活方面有一定困难,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精神、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坚强的意志等。特教学校应不断探索适合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遵循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校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中重度智障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其特殊需要课程体系,真正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马珍珍、何晓莹——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3]中国特殊教育网——中重读智障儿童课程设置研究

推荐访问:深化 课程改革 孩子 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让教育适应每个孩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