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结合工作设计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9:04:40   浏览次数:

摘要:工作过程系统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理论之一,它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职电子专业为解决理论课程抽象、枯燥,学生难学,通过对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按照不同学习情境设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接岗”。

关键词:工作过程;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0-0038-03

现代职业教育主要有四种模式,即北美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和英国的BTEC。我国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情况,逐步吸收国外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从而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按照现有模式开发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需要,出现了职业能力“滞后效应”,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技能要求。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①。学习该课程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融合,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从而使行动、认知和情感达到统一,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明确规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技能考核等内容。电子专业通过“2+1”、“3+2”、“2+3”多种教育培养方式,利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校企共建模式,培养能熟练掌握电子类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产品调试、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等高技能复合性人才。

二、面向工作岗位群,进行职业资格研究

职业教育办学目的是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浙江地处长三角南翼,金华在浙江的中西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十一五期间重点落实发展汽车电子产品、节能电子产品、智能控制系统等到新型应用类电子产品,全市基本形成“一基地、两中心和五大产业区”的工业格局;在金华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快发展半导功率器件及集成电路、通信与网络产业、电子元器件、专用材料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学校作为一所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国家级重点职校,深入解读“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学校加快专业调整,深化专业发展,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为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遇。金华市各类高级工人大概只有3.8万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已经转变成制约本地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也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电子产业集群主要以依托金华高新科技产业园、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信息软件产业园、东阳横店电子产业园区等上市名优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和用工单位岗位工作责任要求,结合国家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从中提炼技能要求,明确职业能力。根据企业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一个学习领域或部分学习领域,通过完成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和综合职业能力,如表1。

三、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围绕岗位实际需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中、高级工标准,以电子产品制作过程顺序把元器件拆焊、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路产品整机与调试、电子设备操作、整机检修与调试、整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成品调试与检测、电子产品包装、查询、阅读、撰写产品说明等为工作学习领域内容。表2①(略)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表述。

通过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学习领域,依据教学需要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又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根据知识、技能、情感、职业态度的相关性,建立相应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系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先做,通过解构重新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利用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领悟相关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由于受到学校自身条件的约束,必须对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分析,并对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评估,以便客观、全面地进行教学设计,如表3。学校2009年10月电子专业顺利通过省示范专业评估,专业资源更加丰富,分别建有实验室3个、实训室7个,专业教师11人,有3人硕士,10人技师,5人为“双师型”教师。为更好提高教师技能,学校每年组织分阶段到名优电子企业挂职锻炼,提高电子专业技能示范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学校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训室和企业,进行互换式人才培养,从实践→理论→理论→实践整个过程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统一,并创设相应学习情境制作岗位电子产品,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掌握综合职业能力,理顺学习任务中难易程度。通过实际生产操作,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缩短企业与学生的认同感,表3为学习领域课程“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学习情境5描述。

五、课程实施中应解决的问题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形式为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通过建立真实的实训场景或虚拟实习场所,增强学生工作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突破课程界限。职业教育要上质量,关键之一就在于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积极实施“三项工程”,即在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校外企业技能培训点、企业专业实训基地,充分让教师参与其中,提升实际工作行动力。工作过程知识实现了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相关联,教师不能把知识局限于原有的学科界限,必须学会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跨专业综合,将各分科知识点融入实际工作情境,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2. 加快学习领域开发,深化教学改革。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它充分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学会挖掘知识技能的交叉点,把交叉知识进行系统化,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紧密联系,增强课程的有效性,摆脱以往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主体的教材模式。加快课程开发力度,有力保障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突显职教新特色,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促进富民强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高松.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技术》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6]金华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cn/qkpdf/kcjy/kcjy201205/kcjy20120516.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情境 导向 实施 教学 设计


[结合工作设计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