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总结

在地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6 09:12:48   浏览次数:

摘要:野外实习教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建议加强学生地质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洞察力,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地质人才。

关键词:地质实习;专业素质;工程地质

作者简介:吴振祥(1974-),男,福建漳州人,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樊秀峰(1975-),女,内蒙古赤峰人,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福建 福州 350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勘查技术与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高工级教授’的培养与实现”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8-02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从“文凭型”人才转变为“素质型”、“能力型”人才,大部分毕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展示自我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获得就业机会。因此,工科类专业必须强调以学习知识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习是工科类本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了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水文地质学等地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野外地质教学实践活动,是无法采用室内实习替代,野外有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充分认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可以近距离观察、亲自敲打岩石样本、辨识节理与断层的差别、测量岩层状等多种手段认识、了解现实中的地质现状。通过实习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训练,达到能识别岩石和矿物及千奇百态的野外地质构造现象、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基本具备制作地质图件和编写地质报告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实习就成了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综合自身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就福州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搞好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及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做好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有些学生以为走马观花就能完成实习;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积极进行观察和测量,甚至不进行野外记录,制作的地质图形不规范,残缺不全;有的学生应付式编写实习报告,实习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实习的效果。针对此类学生思想问题,带队老师要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们弘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地质工作还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排头兵。地质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许多工程任务必须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完成,要有体力与脑力的艰苦磨砺,在身体极度疲劳的时候,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做记录、测剖面、采标本,现代的地质工作仍需要有探索精神、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谁没有儿女情长,谁不想锦衣玉食?但他们为了国家找矿,长期在荒山僻岭奔波,以地为床、天为被,吃尽各种苦头,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我们对一线地质工作者及家属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老三’,支持地矿事业的发展。”要让经历了历史检验和磨砺的“三光荣”精神永远不会退色!老师必须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

二、培养实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自我的使命感,激发求知欲望

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地质实习的兴趣,地质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大自然界中的地质现象繁多复杂,千奇百态,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典型的地质现象入手,讲述地质现象的成因、演变过程、与周围地质现象的地质内在联系,并且把这些地质现象与课本上地质构造理论联系。比如在实习过程中公路两侧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工挖方边坡,有些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阻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并且有些车辆受到损害,车上人员也受伤了,带队老师现场通过讲解边坡岩土体的岩性特性、地质构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引导学生测量边坡岩体的节理裂隙和岩层产状,画出赤平投影图,分析和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公路边坡提出治理设计方案构思,确保公路畅通,保证过往车辆的安全,使学生明白他们从事的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肩负使命,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兴趣,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实习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野外教学实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教学资源,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了许多野外地质图片给同学们观察,也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室内实习的标本有限,很多复杂的地质特征和现象根本无法采用手标本来解决,地质学的专有名词也较多,学生学起来还是很费劲,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一旦考试过后就很容易忘记。工程地质的野外实践不同于普通的室内实验,野外地质实习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亲自了解和感受各种地质现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们所接触到的都是自然的规模庞大、形式复杂多样的地质现象,许多基本性质更具有隐蔽性、伪饰性,如要透过各种现象或者“假象”看本质,则除了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经过细腻的观察、分析,更少不了积极地探寻、挖掘典型地质特性的能力,使得难以理解的各种地质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劈理”、“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用地质锤敲击出新鲜岩体样本观察化石,用罗盘测量岩层或断层产状,用放大镜观察矿物成份,充分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接受和理解也比较容易,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去研究地质现象,学生记忆深刻,使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

四、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地学基础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实验教学中多采用“灌输式”,学生先听完指导教师的讲解,再进行观察,被动吸收知识,照搬照套,这种“牵着走”的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是生产实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和效果。而生产实习内容是影响主体作用发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根本、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融入到生产实习中。为此,指导老师改变了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带队老师现场讲解分析,同学观察认识记录;第二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观察、素描;第三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第四阶段学生独立选择剖面,独立完成野外观察、素描、采集标本等一系列的野外地质工作。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地质现象,指导老师有时候适当进行启发,学生再进行分析地质问题,最后让学生分组结合理论知识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组与组之间相互讨论,这种变“牵着走”为“引着走”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洞察力,逐步形成了正确观察地质现象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指导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实习中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地质科学和工程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专业,是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所以地质实习中重视基础地质的实践教学,同样也加强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实践。实习区域范围内的边坡在降雨条件下常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2005年7月,有一处斜坡发生了比较典型的滑坡,滑坡体把一条铁路向坡脚的河床中推移了2~5m,导致铁路中断,无法正常运营。在滑坡勘察、治理施工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照片,现场播放给同学看,然后让学生在现场进行滑坡区的基本地质、地貌特征调查,包括地貌部位、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及其与坡向的关系、构造断裂和水文地质特征;滑坡体特征调查,包括形态及规模和边界、岩体结构、岩性组成,滑坡数量及物质成分、滑动面的特征及与其他结构面的关系,地下水活动与赋存情况;滑坡变形活动特征调查,包括变形活动现状、变形活动阶段、滑动方向与滑动距离、滑动的方式与力学机制、稳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滑坡成因因素调查,包括自然动力因素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滑坡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滑坡危害调查和滑坡防治工程及其效果调查。针对此类的工程地质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提出合理可靠的工程治理措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地质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结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提出了促进教学实习质量提高的改革途径,但仅靠上述几点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得在教学培养计划、课堂教学改革及实习经费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摸索出一种适合新时期的生产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聚于一体的高素质工程地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建和谐课堂[J].中国地质教育,2009,(3):70-72.

[2]朱红涛.完善地质类野外实习的建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5-106.

[3]吴花果.地质基础教学与野外地质实习之我见[J].石油教育,2000,(9):60.

[4]祝方才.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地质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42-45.

[5]李峰,庄凤良,周梅.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7,(4):127-130.

[6]王冠民,陈世悦,吴智平,等.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J].中国地质教育,2008,(3):34-36.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地质 实习 探索 素质


[在地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