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买卖合同

数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51:37   浏览次数:

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本质特性就是思维。数学思维方法,包罗万象,举不胜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性和创新性。

一、通过实验猜想

在一般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上看不到实验的影子,然而许多的数学发现实际上都源于实验,同时实验也可以用来检验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实验猜想,使学生通过先猜想、进行实验、再进行猜想、再实验,从而得出合情合理的猜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等比定理的探索:假设有若干杯甜度(浓度)相同的糖水,经过下面的操作后,糖水的甜度(浓度)是否改变?实验设计如下:

将两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

将三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

将四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

为了更好的完成数学教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必不可少, 因为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体验、实验、练习是对学习最有效的外部刺激, 而这些都得在课堂数学实验中体现。

二、利用直觉启发学生猜想思维

数学直觉是对于数学对象的某种迅速地、直接的洞察或者顿悟,数学直觉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长期直觉思维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来看,它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得以实现,比起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 +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运用对比和类比,合理的猜想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性质类似,推出与这两个对象的其他性质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因此,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认识新知识。

对比是通过比较,找出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类比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都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探索中点四边形,先引导学生探索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边有关系,(即与对角线有关)它首先肯定是个平行四边形。

当对角线相等时,变成菱形。

当对角线垂直时,变成矩形。

当对角线既垂直且相等时,成正方形。

可以根据上述结论,再根据特殊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及对角线特点直接推出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此外,在多项式除法与多位数除法,因式分解与质因数分解:开立方与开平方,中心对称与轴对称;分比定理与合并定理;扇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等,都可以通过类比和对比进行教学,这种数学方法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实践中也证明,这种类比和对比的数学方法,学生掌握的知识扎实,理解也较好。当然,类比和对比只能用来帮助我们建立猜想,作为研究问题的线索。

四、适时进行归纳,大胆地提出猜想

数学中的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它是数学创造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方式。数学课本中的许多性质和定理都是通过归纳,再借助严格的论证,得出一般性的总结

现代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他们猜想更好的方法,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当然,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我们应该把大胆猜想与小心论证结合起来,不断学生猜想的热情,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课中 思维 数学


[数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