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新媒体时代如何办好地方广播评书节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3 08:40:29   浏览次数:

摘 要 在广播频率专业化成为趋势的当下,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适合的广播节目,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要。频率的专业化、窄播化是各地电台拓展听众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之路,也是广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大众的有效手段。笔者通过白城长书广播工作实践,就如何办好地方电台评书节目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广播评书;频率专业;收听率;媒体融合;主流导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130-02

当下,广播频率专业化、特色化成为常态。通过整合有限的资源,对频率的内容加以细致的分工,增强节目的针对性,符合收听人群的习惯,来提高节目的收听率。评书最早始于我国春秋时期,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曲艺。通过对广播市场的调查,评书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深受听众喜爱,全国广播电台几乎都设置评书连播这个节目,并且许多电台都先后开办了评书连播专业频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尝试通过白城长书广播工作实践,就如何办好地方电台评书节目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1 准确定位,特色编排,打造评书频率的专

业化

1)评书作为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市井曲艺形式,为他们提供最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给他们带来喜怒哀乐,给他们普及历史知识。为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广播评书永远的动力。自1959年白城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评书连播作为白城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之一,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节目优质、制作精良赢得听众好评,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幼儿园小朋友,一直受到听众朋友的欢迎和喜爱,拥有稳定的节目源。在此基础上白城广播又开办了长书广播专业频率。每天长达19小时的播出时间里,评书编排面向听众,深入生活,服务大众,精益求精。内容囊括古今中外,美丑善恶,功能突出娱乐欣赏,教育服务。评书连播彰显广播的专业性、服务性、伴随性。使听众既能过足听书瘾,又能寓教于乐,轻松快乐听广播。

2)听众细分决定了广播频率的专业化。根据听众的收听习惯和不同的年龄划分,从清晨到节目结束,白城长书广播设置8个书场,2档评书联播。面对中老年听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名家书场》《热播书场》《评书连播》,针对青年群体则有《纪实文学》《广播故事会》《小说剧剧场》。在时间上,早晨和上午偏重于老年群体,晚上安排的大多是面对的青年人的节目。此外为了满足听众对短小评书的收听需求,设立了2个连续播放的评书连播。节目内容短,集数多,便于听众收听。传统评书多为古典名著,许多历史演义,历史人物,在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里演绎着历代王朝风云变幻的兴衰史;现代评书扣人心弦;有声小说情景再现;人物传记借助个人体验,结合历史文献,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广播故事会精彩纷呈的幽默、侦探、科幻、悬疑、惊悚等故事带给听众精彩的体验。听众通过评书品味人间真情,感悟人生真谛。白城长书广播力求打造“一个有故事的

广播”。

由于频率的专业化,细化,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节目设置符合听众的收听习惯,在中央台、省台多套频率落地的情况下,白城电台的评书节目收听率一直居高不下。

2 提升引领,营造氛围,发挥主流媒体导向

作用

1)虽然目前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广播因为自身的便利性和广泛性一直不可替代。据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尤其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移动人群(包括有车族)加入到收听广播的队伍中来,促使我国广播产业的受众市场进一步扩大,广播的收听率和接触率大幅回升,广播的收听习惯逐渐优化。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宣传工作。传递主流价值、传播主流声音,对广大受众产生影响力。广播频率的节目内容既要丰富多彩,节目形式又要灵活多样。评书由于故事的丰富性,演绎的精彩性,在彰显广播听觉特长、展现语言艺术魅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融知识性、娱乐性、欣赏性为一体。节目的引导作用突显。在日常播出中,既要满足听众需求,又要弘扬主旋律,传达真善美。小小书场,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经典传统的文化汇集于此,让听众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获得健康向上的艺术体会。

2)面对受众群体的不断变化,评书编排也不断增强节目的指导性、服务性和贴近性。同时在评书开讲前,通过主持人分析作品,评介人物,点明主题,帮助听众把握思想内涵,艺术特质,利于听众更好的认识和收听,得到思想净化,提高听众的文化素养,导向作用更强。日常工作中,编辑会精心挑选那些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评书奉献给听众。如展现女性善良宽厚、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百集评书《中国母亲风采》以其感人的真实事迹打动听众,播出后反响强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录制的105集系列评书《中华好人颂》,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好人好事,让听众在感受评书艺术魅力的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评书《陈毅》以陈毅元帅为书胆,通过《梅岭三章》《三进泰州》《征战华东》《上海市长》《外交风云》等涵盖一生的事迹,对陈毅豪放豁达的个性、文武兼资的才识、爱憎分明的品格、丰富细腻的情感予以细致的描绘,层层铺陈构设,将评书艺术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提高认识,加强融合,拓展广播评书生存

空间

与国内大的电台专业评书频率相比,地方电台广播评书节目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首先,提高从业人员思想认识,提升业务素质。评书源于民间,发展壮大于代代的口授心传,是地道的草根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说:“评书主要通过一个人、一人多角的形式讲述故事,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因而评书具有不可取代性,评书自有它固定的受众群,只要人类存在,评书就会存在,因为人不能不听故事”。评书节目虽然不像时政新闻节目那样能够快速传达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或者感人至深、回味无穷的故事,为听众传达的真善美让人记忆深刻,不知不觉中传播主流媒体的价值。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评书节目的文化性,影响的渐进性不可否认。所以要树立重视评书编播工作的思想认识,精编排,编好书。

其次,借助新兴媒体,形成立体、散发性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广播评书节目的覆盖面。199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了国内第一家网上广播。2003年8月,吉林移动和吉林交通文艺台联合推出“用手机收听广播”,是我国最早把广播节目引入手机通讯领域的广播播出方式。此后,全国多家传媒机构相继推出手机收听广播。新兴媒体给大众的信息生活带来新的影响力,以其快捷性、移动性和伴随性赢得受众的青睐。与网络、手机融合为受众提供便捷的评书收听,借助新兴媒体,办好广播评书节目。

最后,技术创新,硬件保障。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提高广播评书制作质量,以内容创新、制作精良的评书作品赢得听众的欢迎和收听。

4 结束语

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丰富、受众加速分化、信息需求多样,广播的生存压力加大,这就要求广播人更要积极探索广播发展规律,博采众长,以准确的节目定位,符合听众收听需求的编排,鲜明的节目特色,来增强广播节目的竞争力,以频率专业化,作品个性化等多种手段来拓展广播评书的生存空间,实现广播评书节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艾红红,张素艳.广播评书的历史回顾与特色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73-75.

[2]评书的出路在哪里[J].中国新闻周刊,2012(548).

[3]张彩,于忠广.媒介变局中的中国广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18-20.

推荐访问:评书 办好 广播 节目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