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计划

例谈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52:11   浏览次数: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空间与图形”教学更要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案例描述:如在教学“认识位置”一课时,为了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我引导学生从一位同学家里的客厅场景着手,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以及和物体之间左右、前后、上下等对应的位置关系。为了深入和巩固学生对位置关系的体验,我组织学生开展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一系列操作性活动,深化学生对物体间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的理解。同时,我将课堂向课外延伸,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家厨房、卧室、客厅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巩固事物间位置关系的认识。

诊断分析:研究表明,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与生活“零距离”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空间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生活情境来教学空间位置关系,显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精心选择富有情趣、有利于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策略。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认识位置”运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育学生数学素养

案例描述: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拼搭,即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地将准备好的物体进行拼搭,学生摆出的造型形态各异。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吗?”……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特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物体分一分,并在纸上自主尝试画出以上三个图形。最后,在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后,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诊断分析:我们知道,数学不仅源于实践,而且寓于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还应学会从已有的数学认知去观察与了解生活。低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抽象处理即可得出。而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生活,既是为了深化学生的数学认识,更是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述教学中的各个活动环节,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案例描述:在教学“确定位置”的单元实践活动“测定方向”一课,我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教学楼为观测点,说一说学校其他建筑,如图书馆、综合楼、实验楼、科技宫、餐厅等所在的方向,让学生对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等方向形成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同学间座位的方向关系。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自由选择一个测定地点,在纸上记录观测点的八个方向分别有哪些建筑。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测定地点以及观察结果。

诊断分析:在低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这也是解决目前学生空间位置观念缺乏的问题核心所在。就本案例而言,“纸上谈兵”的效果远不及“躬身实践”,而就教学的长远意义而言,也只有“躬身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测定方向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实际上,数学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要面向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自由而富有智慧的学习氛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实践经验,还增强了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更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刻,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责编蓝天)

推荐访问:生活化 图形 策略 教学 空间


[例谈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