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运输与配送”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6 08:43:00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总体指导思想,首先,提出了以项目化形式为方法,以運输方式与货物性质为载体的“运输与配送”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然后,明确了将职业能力标准向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教学标准进行有效转换的改革要点。最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职业技术素质及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期望能够对高校“运输与配送”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运输与配送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44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Path of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YUE Xiaojuan

(Rongzhi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20)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as the overall guiding ideology. Firstly, it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which takes the project form as the method and the transport mode and the nature of goods as the carrier. Then, the key points of reforming the vocat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tandard based on knowledge, competence and quality are clarified. Finally,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quality and course evalu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re literacy;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course reform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将其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各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记忆和理解。

虽然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有关运输与配送方面的课程,但大部分高校在该课程的授课中,都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阶段,导致知识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要求。因此,为了让实践有效补充理论知识,达到现代物流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运输与配送”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改革总体思路与要点

1.1 改革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以项目化形式为方法,以服务重庆市一般物流、大宗物流及生鲜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改进完善”为步骤,以相关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指导,以广泛调研重庆市物流行业为基础,明确典型运输与配送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确定运输与配送典型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来以教材内容体系为教学体系的教学定式,结合运输配送岗位需求,以运输方式与货物性质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开发出以运输方式与货物性质为载体的运输与配送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并通过多轮教学实践,不断改进与完善。

1.2 改革要点

在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能力标准向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教学标准进行有效转换,把职业能力标准细分为知识目标(应知)和能力目标(应会),并根据Anderson(2001)提出的知识种类与认知维度思想,继续把知识目标划分为记忆、理解,把能力目标划分为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并将此目标确定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具有运输方式选择能力、运输路线优化能力、配送系统结构与服务模式的分析能力、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能力、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能力、运输与配送设备识别与应用能力、运输与配送市场调研能力及运输与配送发展趋势的学习能力等八大能力。同时将以上能力目标融入到具体项目中,通过项目化形式,让学生在项目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物流行业的工作理念、操作方法及工作流程,从而既能够达到知识目标,又能够达到能力目标。

2 课程改革依据及举措

2.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1 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快递行业服务标准》及《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分级培养与评价》(武晓钊著)等中关于物流发展规划中相关岗位要求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

(2)通过调研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求,明确运输与配送企业典型的操作方法、作業管理、工作流程等工作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并将此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

(3)按照服务重庆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以重庆市一般物流、大宗物流、生鲜物流行业的需求为依据,以运输方式及货物性质为载体,重新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1.2 教学内容改革的设计

将原来完全按照所订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下的概述、运输方式及业务流程、运输合理化、国际货物运输、配送系统结构与服务模式、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配送作业、运输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以运输方式及货物性质为载体,融合成基本运输作业与管理(包括铁路运输作业与管理、公路运输作业与管理、航空运输作业与管理、水路运输作业与管理)、其他运输方式及运输方式选择、配送系统结构与配送作业管理、运输路线优化、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运输管理六大教学模块,将知识、技能、能力及素质四方面的培养有效融入课程内容中。

2.2 教学模式改革

2.2.1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如课程中的基本运输作业与管理、配送作业与管理、配送网络结构与服务方式及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这部分内容,均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为主,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布置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实施任务—考核评价—多轮强化—总结反思。[3]在基本运输作业与管理部分,让学生完成运输方式的选择任务;在配送作业与管理部分,让学生完成企业实际配送作业与管理的调研任务;在配送网络结构与服务方式部分,让学生我那成对企业配送网络及服务方式的调研任务;在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这部分,让学生完成企业的实际配送路线安排任务,如苏宁北部新区物流中心向苏宁小店的一般食品的配送路线安排问题。此外,利用Flexsim和供应链传奇等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训,用软件模拟运输、配送作业管理过程,并辅以教学照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掌握基本知识、作业流程及实践操作技能。

2.2.2 “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课程具体内容,在实践环节实行“校企合作+社会调研+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运输作业与管理模块,让学生搜集企业运输方式选择的实际案例,并为其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在配送系统结构和配送作业管理模块中,学生分组调研便利店、超市、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配送系统和服务方式,并形成调研报告,让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在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模块中,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竞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2.3 课前开放式预习模式

针对下节课课程内容,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只需和课程内容相关即可,但不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局限于某一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进行与课程相关知识的查阅与学习,上课过程中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如在公路运输作业与管理部分,学生可以查阅关于世界公路运输工具的发展历程,也可查阅关于现代公路运输中的新能源汽车,也可查阅关于各种公路的标记方法,更可以查阅我国公路运输中的交通事故发生率。由于现在90后及00后学生大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课前预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课程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知识分享的乐趣,从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3 职业技术素质培养

将职业技术素质教育内容有效融于教学内容中,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运输功能理解的讲解中,增加古代运输方式的发展,如著名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以及渝黔盐茶古道等,更可以通过一些古诗词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如可结合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让学生去体会运输所产生的空间效用与时间效用,最终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体会到社会大发展下运输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运输方式选择中,增加纯电动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运输作业流程方面,增加单据填写注意事项及国内外运输事故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认真、细心、规范、专业的工作作风以及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意识等。

2.4 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增大过程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由原来的课程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0%+期末考试€?0%转变为课程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0%+期末考试€?0%。在过程考核中,包括课堂出席、课前预习、个人作业、一个调研报告(配送系统结构与服务方式调研报告)及两个方案设计(运输方式选择方案设计和配送路线规划与车辆调度)。过程性考核遵循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课前预习、课堂出席、调研报告及方案设计均以小组方式进行考核,为防止部分同学“搭便车”,个人作业完全按照个人考核进行。从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各小组的调研报告及方案设计进行综合评价。

3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愈来愈大,要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要不断完善物流专业教学质量。“运输与配送”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解决当前各高校中本专业面临的问题,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物流专业高素质人才。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013G)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2] 王雪.“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8.32(02):35-39.

[3] 李化.《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109-110.

[4] 江国全.“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241+244.

推荐访问:素养 课程改革 路径 配送 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运输与配送”课程改革路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