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买卖合同

美术教育中儿童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启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4 08:48:12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现今南疆地区美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向南发展政策是推动美术教学的重要动力,南疆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整体快速提升的关键所在,怎样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培训内容设计是后期美术教学改革的重点,不脱离实际情况,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利用本土文化,在多元因素中寻求各自的特色进行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多元因素;綜合扩展;继承与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重点课程《应用美学》项目(220101487)。

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核心是,是否拥有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探索、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很难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立足。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革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式教学,研究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注重情感、态度,注重探索、创造的开放式教育。

一、儿童美术课程基本情况

儿童美术教育方式方法在现代教学中是多元的,其多样性、综合性、文化渗透性都在以“美”这一主题作为审美文化影响着祖国的花朵。现今大多数学校的传统美术课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模仿绘画及技能的培养上,使原本应当丰富、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美术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中,课堂造成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束缚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儿童美术应该与其他课程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实现共同提升,而不应该是单一存在体。比如语文课本中春天的描写和学习,在同时间的美术课程中进行图片式的扩展,带动想象和实际环境的观察与了解,既加深文章的内容,又扩展了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还让两个课程都得到提升。在一些统计调查中,部分学校的美术课从来都是可有可无的,它成为一门调剂课程,内容随意,没有多少开创性,而在高中则成为“选修”课程,部分学校开设艺考学生的单独专业辅导课程,而未参加艺考的学生的美术课程基本处在停滞状态甚至是取消状态,这部分孩子的美育教育成为美术学习的阻碍。

美术教育应该注重过程,即在过程中提炼美术的精华,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大自然是每一位儿童向往的天地,儿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得多,经历得多,留在心中的印象就越多,创作内容就会丰富多彩,想像就会无穷无尽。观察并不是让儿童如实描绘他们的所见所闻,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拥有敏感、细腻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其认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学校课程之外的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很多都有这一现象,开始出现大量的创意性美术课程。同时市场也出现大量的辅助类创意美术与制作的书籍,可谓鱼龙混杂,不好选择。作者从2015年至今收集了大量类似书籍及培训技法的丛书,在技法方法运用上基本类同,此类书中缺少前期引导,一般有点美术知识的都可以担任这类美术老师。但作者认为真正的美术老师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角色,对于所授课程内容的了解,是否能让孩子们理解并形成正确的创作思路及方法非常关键。一个儿童美术老师的知识面要涉及美术的绘画功底、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可以说这类美术老师应该是一部“百科全书”,拥有这样庞大的知识体系才能对孩子进行思维扩展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儿童美术课程基本内容

儿童美术包括两个方向:绘画和手工制作。绘画以基本材料划分为水彩笔画、蜡笔画、油画棒画、沙画、刮画、丙烯画、国画等;以技法分类划分为手指画、简笔画、线描画、涂色画、综合材料等。手工涉及纸工、泥工、布工、废旧材料制作、原生态材料制作、传统材料制作等;市场流通中以年龄和能力划分为半成品制作(基本都是已经制作好的半成品和引导性技法材料运用制作)和创意制作。

儿童美术最基本的可创性在于材料与技法的扩充以及现代科技的运用,根据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等因素创作各种具有一定意义的绘画,比如将绘画载体变成实物,木片、石头、布、衣服、帽子、风筝、灯笼等;运用材料的特殊性质改变过程和载体的拓印、印染等;将传统文化融入绘画与制作的方式,如蜡染、造纸、编织、雕塑等。

根据以上对于儿童绘画时期的划分,涂鸦期选择手指画,半成品粘贴制作,颜料的认识;象征期水彩笔画、蜡笔画、油画棒画、沙画、刮画、丙烯画、国画、简笔画都可以进行尝试;图示时期是儿童绘画最为活跃的时期,就是中小学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会采用和尝试各种材料和技法。

中小学美术课程可创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这样说,思维扩展与创造应该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开创性的思维,你还有什么呢?不同思维方式的存在才使得更多“新”的事物产生,我们想要一个孩子从小就具有开创性,那么思维扩展式训练就是契机,综合多样学科进行训练,加强多元文化一体化,丰富材料多样性,而作为一位真正的“杂家”,老师提供的应该是一个世界。

三、美术课程多元一体的结合创新启示

在具备基本美术条件后,还有一个更利于美育综合运用的方式,就是“多元一体”的教学内容结合。

(一)美术课程内容与各学科知识的结合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发展进程,美术课程往往根据儿童生理发展进行内容的设计,在不断研究创新中,将中外传统艺术文化等加入其中,不同的版本内容也存在差异性。美育教育是现今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实践教学中作者发现,各学科如语数英都可以与美术课程结合,既可以加深文化课程的学习又可以带着问题进行结合式绘画,文字的引导与图形的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美育的教学质量。比如语文课程中诗词的场景、课文中的比喻等;数学中方位的设计与美术中迷宫的绘图设计;英语中字母的变形与装饰;科技创新与设计图稿的绘画;自然科学中四季的演变与特点;思想品德中文明行为的绘画;音乐中乐符与五线谱的升华,等等。

(二)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在教育类书籍中出现,根据不同地区划分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否可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种改革途径,区域与族别不同,所展现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在2018年首屆全国大学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微课展示成为各地区传统文化的代言,同样这部分内容成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优势,在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中,根据不同等地区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既可以推进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又可以提升美育教育的整体化发展。如新疆地区的阿以旺建筑、花帽、地毯、艾德莱斯等都可以融入美术课程,生动又亲切的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创新。

(三)本土文化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特色发展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可以将本土文化的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内容。什么是本土文化?是根植于地方的“土”文化,如歌舞、美食、习俗等,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推动地域特色文化的推广,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本地特色文化已经根植在当地民众心中,学生掌握这一内容时可利用资源较多,具有很大的可开创性。

四、“以生为本”推进儿童美术发展趋势

2018年首届全国大学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美术教育组孔新苗老师提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和扩展内容,关注课堂的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在趣味中加强引导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大赛的总结部分给出了美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定位,即对焦课标,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身心,了解学生的起点,重视学情分析,关注学生兴趣。课堂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各学科间相互协作,多学科结合教学,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与教学引导,根据地域环境进行特色引领,形成各地区创新点,从而达到美育综合发展。

“以生为本”,“生”就是学生,他们的整体发展需要各学科间协同共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是关键,在可发展时期进行有效的运用可以对整个美育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整合问题,赵伶俐教授在《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提出:“大美育观念和美育课程的多样性整合建设,在信息化、‘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在学科之间综合化、互渗性日渐凸显的今天和未来,必将成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和改进美育教学的一大趋势。”综合协作是趋势,美与术是方向,能否与其他学科协同是一种方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与各学科协同需要系统的设计,需要美术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秋菊,赵伟.基于审美经验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定位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

[2]周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资源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

[3]李稚欣.当前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24).

[4]马蕊.对优化3~4岁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目标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

[5]李伟,毛亦农.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6]王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J].戏剧之家,2016(22).

[7]龚春艳.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献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

作者简介:

刘芳,硕士,塔里木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通讯作者:鲍丙峰,塔里木大学。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启示 美术教育 美术 儿童


[美术教育中儿童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启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