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对成都水井坊历史片区更新改造的一些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1:48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水井坊片区现状建筑、空间、住民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一些对于原真性保护有利的相应措施,进而完成历史地段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space, resident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s in shuijingfang,some measures beneficial to authenticity protec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us completing the succeeding and innovation of this area.

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

Key words: historical block;pre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02-01

0引言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近日完成专家评审阶段的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对于一些‘打造’的街区,我们接受的程度比较低。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1历史地段典型问题分析

成都在城市化中历经现代化的演替,历史肌理所剩无几,留下的主要是文保单位所在地段。水井坊街区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府河、南河交界处。古代酿酒遗址位于街区北面,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社区生活气氛浓郁归属感强,但也面临设施落后环境衰败等问题。笔者于通过2008~2011年期间的几次现场调研,总结了如下问题。

1.1 历史建筑与空间的失落

1.1.1 建筑水井坊传统建筑群属四川城镇民居,前店后宅,以传统的合院制纵向布局。多建于明清,以木构为主。木构建筑在盆地湿润环境中易老化腐朽,最好的保护手段是日复一日的保养,但多数建筑年久失修,甚至安全也不过关。水井坊传统建筑群80%的房屋检测为D级危房。

1.1.2 建筑外部空间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有街、巷、天井几种,它们有着亲切的空间尺度,承载着丰富的交往活动,然狭窄的空间慢慢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现状传统空间问题如下:①街道尺度、空间感受被现代建筑破坏;②街巷院落肌理不明确;③建筑乱搭乱建导致传统空间破坏;④生活模式变化使空间承载的活动变化。

1.2 片区整体空间结构变迁图1分别为2001、2005、2007、2009年卫星图演变,紫色区域为传统街区。历史片区整体面积逐年缩减,空间完整性丧失。原来一街联八巷的步行结构已失落。

1.3 地域文化的演变及趋势(表1)片区地域文化呈现三种趋势:①酒文化、码头文化等古遗迹文化因物质载体变迁逐渐失落;②市井文化、茶馆文化已经融入生活习惯,成为成都生活的地域特色;③新商业文化兴起,包括现代商务,酒店业,服务业,现代餐饮等。因此,如何融合各种文化,解决矛盾冲突将是片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的问题。

1.4 原住民问题在对水井坊片区住民的调研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一部分原住民搬离社区,代之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②片区居民整体收入不高,失业率较高;片区现有残疾人和低保户80余户;③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70岁以上老人127余人。

2 “对症下药”的改造

2.1 传统建筑与空间要素根据水井坊建筑群具体状况,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最终归纳为:①完全保护;②外部维护;③内部改造;④局部改建扩建四种策略。

建筑的问题有:①采光、通风不良;②乱搭乱建;③节能保温落后;④结构问题;⑤停车位不足;⑥上下水易堵塞;⑦文体设施缺乏;⑧物业管理缺乏;⑨居民拆迁意愿;⑩历史街区风貌。这些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均在一到四个改造策略中。

2.2 空间结构重构由于传统街区面积缩小,该片区需要重新进行空间结构的设计,使整个历史街区的功能配置、步行系统、轴线关系、节点配置都达到合理。街区结构应基于原来一街联八巷的空间格局,明确主街—巷道—院落的结构关系。

2.3 原住民“土壤”成都几代历史街区改造都将历史街区商业化,改变了街区原本生活方式。根据奈良原真性文件,历史街区的保护必须要留住一定数量的原住民才能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水井坊传统街区保留一部分居住功能,采用居民回迁的方式,鼓励原住民回来居住。

3规划操作模式

3.1 渐进式实施在改造实施过程中,快速改造将有损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关注规划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减少建设行为对地方社会生态的扰动,促进和谐人居环境的建设。

3.2 居民参与根据调研,原住居民的收入状况很难完成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性开放空间的自主建设,因此必须有商业资本的介入。但由于商业对建设周期、建设规模的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建设与使用的完美结合。

4结论

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应综合考虑物质、人、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处理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矛盾。从上文可见,不论对空间格局、建筑形式,推倒重建不是最好的方法,应尊重地域环境、空间结构、视廊、空间比例尺度等要素,采用织补策略,确保形体空间在传承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这样,历史地段的改造就不会走生硬的“打造”之路,而是水到渠成地延续传统并和现代文化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颀,贺耀萱.我国建筑更新思想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趋势探悉.2010,11.

[2]朱直君.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广义原真性得失.2010,06.

推荐访问:成都 片区 更新改造 思考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