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从2017年高考试题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37:29   浏览次数: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考试题;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2015年10月)》提出: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从2016年开始,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中,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更加突出体现这一点,笔者针对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选择题进行说明。

一、唯物主义史观引领历史教学——核心理论

例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造的船,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但是此后造船所用的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的方式,意味着以后想造船,谁用谁拿银子。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滞后的或者超前的生产关系,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对改革的体现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如28、31、32、34题。

另外,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试卷第33、35题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历史事物的根本原因一般看经济,如第26、42题。唯物史观强调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本套试卷的第26、29、30、31题都可以看到人民大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在2017年新课标文综全国卷Ⅱ中对历史方面的考查,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和彰顯,从而体现出高考对学生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教育的导向作用。

二、时空观念——核心思维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在历史整套试卷的解题过程中,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地域国家)的界定,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理范围内把握正确的知识。

例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该题是一道史地结合题。不仅很好地体现了时间的作用,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地理的区域位置。仔细发现这幅图给的东西,国家、城市、河流、湖泊还有山地,实际上国家、城市、河流稍微和地理结合一下,都是一种区位地理的表现。

三、史料实证——核心方法

例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D。抗日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还表现在抗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控制的区域以及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整个抗战过程,就是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过程。抗战结束时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种逐渐加强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历史理解——核心能力

例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A。明初朱元璋是严禁宦官读书识字的,宦官自古以来都是为皇帝服务的,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是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朱元璋意识到前朝宦官干政的严重危害性。但到了明后期的时候,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朱元璋不让宦官识字,为了防止宦官干政,现在允许宦官读书写字了,意味着宦官有机会干涉国家政治。A选项,中枢决策的过程发生了异变,宦官有可能参与决策。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内阁议政权力受到了宦官集体的影响,但并未彻底丧失。

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例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根据题意可知,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解决这种题要划几个词: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最后问的是官修史书。如果现在做一个语文题,把史官、宰相、皇帝、官修史书归为一类,选项应该选哪个?可以得出结论:史官、宰相、皇帝还有官修史书,实质上都属于政治,所以这道题选择的是C。

在试卷的设计上,2017年全国卷Ⅱ试题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背景材料为依托凸显“立德树人”宗旨,侧重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在加强基础性的同时增强了综合性。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将学生同社会、教材与生活相结合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题,以能力培养为依托,注重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达到逐渐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与应对高考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責任编辑 史玉英)

推荐访问:年高 考试题 素养 学科 体现


[从2017年高考试题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