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9:17   浏览次数:

【关键词】 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23—01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灌输与接受,学生也把历史看成一门“死”学科,认为学好历史就是靠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的学科。中学历史课本中存在着大量道德情感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把情感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

一、 教师应打好基本功,授课语言亲切幽默,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历史情感教育实施在课堂,而教育的品质保证在教师,要让教与学和谐统一,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历史情感。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历史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多阅读历史专业教科书、名家史论以及诸多生动的人物传记等,也可以观看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以及历史题材的小说和电影,这些皆有助于滋养教师的历史情感,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

我们常听学生抱怨:历史课好沉闷,历史老师好死板,一点意思也没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教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间感情融洽,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授课语言幽默亲切,才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有兴趣,学习才会有劲头。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历史课堂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師生共情点,营造历史氛围

历史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学科,有大量蕴含情感因素的事件和人物,历史现象的多样性能激起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共情点是指教材本身具有的情感因素,能引起师生情感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某个侧面。例如,爱国志士的高风亮节垂范后世:邓世昌为抗击外敌视死如归;陈玉成为反抗压迫英勇就义;岳飞的“精忠报国”;刘胡兰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瑰宝: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记》;李时珍历经二十七个春秋撰写《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艰难困苦中创作《红楼梦》;马克思追求真理铸就《资本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激起爱国豪情:万里长城横亘神州;千里运河纵贯华夏;兵马俑享誉世界。教学中,这些都可以成为共情点和授课的切入点,运用这些事例,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沿袭下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

三、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1.运用语言艺术,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催化剂。历史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的情境。首先,教师语言表达要准确具体,对历史事件不能夸大其词。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对其历史意义的总结: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不能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统治”,因为以后还有封建军阀的统治。其次,教师要咬字准确,授课时声调变化自如,音量适中,节奏明快,情感充沛。如讲述到文明成就、收复故土、正义抗战时语调可以高一些,情感激烈;讲到恃强凌弱、战火纷飞、人民困苦不堪时可以语速较缓,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此外,在讲述时,教师可将其与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相结合,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徜徉在历史的情感大河中。

2.运用对比、启发、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如在学习四大发明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对比讲述。以指南针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最早的指南针模型,从战国时期讲述到后来其在欧洲航海的广泛应用,突出我国人民为世界历史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让学生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善于启发提问,让学生积极思考,从鲜活、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讲抗日英雄杨靖宇时,笔者让学生提早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讲述杨靖宇的故事,当讲到杨靖宇被日寇剖腹时,学生们眼含热泪,心灵受到震撼,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之后分组讨论,学生积极发言,从而更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摈除干巴巴的说教授课,选取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多媒体播放,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们对历史的亲近感。学习“雄伟的长城”时,播放有关长城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学习编钟古乐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十面埋伏》《昭君出塞》等古曲,让学生体会编钟的规模巨大 ,气魄雄伟,感知楚汉决战的肃杀和西域的荒凉。

编辑:孟 刚

推荐访问:渗透 情感 如何在 历史 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