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教育改革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7 08:46:13   浏览次数:

现代教育日新月异,从探究式到发现式教学,再到研究性学习,以及新课程标准等,这些变化时刻冲击着我们,从教学方法到教学理念,无所不入.我们应怎样适应新形势;怎样更好地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怎样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增强技能呢?要实现这些目标,物理实验教学又将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变化呢?

下面根据物理实验教学新理念,分析一下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物理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相对薄弱

抽样调查显示,高中对基础课的实验普遍不重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实验上,对专业课实验要求较高,资金投入大.作为基础课的物理教学,其实验数目很难达到教学课标的要求.为升学服务,为高考服务,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主题.讲授法在教学方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会“做”实验,只会“写”实验.

2.教学模式化

例如,在每次实验课上教师从实验目的开始讲起,然后实验原理,最后仪器、操作步骤.补充下注意事项,实验开始.学生按部就班地取几个数据,实验就完成了这样做实验的收获为零.再加上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用同一方法,用相同的仪器做相同的实验,还要有规定的时间,得出相同的结果.这种一个模式的实验课,造就了部分学生模式化的偷懒行为:不动手,不观察,不记录,不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封闭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增加模块教学的自由度

新课程把物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7本书12个模块.必修部分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为前提,根据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而确定:(1)选取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2)选取实际上可以广泛应用和劳动者需要的基本技术的知识;(3)选取在课程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选修分为三个系列10本书,系列一突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系列二强调物理与技术的结合,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系列三侧重让学生全面学习基本内容、思想和方法,认识物理学的技术应用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实验教学的改变

高中物理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到具体明确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基于以往的弊端,高中物理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转变观念:重视实验,以学生为实验的主体,放弃实验课的功利性;(2)教材改革: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分析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实验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3.阅读材料综合化

结合整个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物理阅读材料也进行了重新编写,具有如下特点:(1)知识量大增,如初中力学知识点为60个,高中力学知识点则为90个;(2)理论性增强:高中教材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对学生各学科综合能力的要求陡然提高;(3)系统性增强:高中物理以一定的逻辑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明显升级;(4)综合性增强:各学科间的渗透增强,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是指导,是我们实验教学的依据.完整的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师在确定实验教学原则时都应考虑这两方面.物理作为应用理论的一门科学,既有理论性,又具备可应用性.所以,物理实验教学原则的确定,既要考虑物理学的特点,也要考虑教学科学和生理科学,包括心理科学;既能在理论上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又能在实践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单一教学向多维度教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多数是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艺术教学不是艺术,还是教学,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教学内在的核心,好的生动的语言是上好一堂物理课的催化剂,好的语言起一个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转变学生关注的方向,从而有效地学习,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多维度视角的教学从教学语言,学生阅读,实验兴趣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多维度教学是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引导学生的认知方向,启发求知欲望,体验、感悟理论的形成过程,科学探究问题根源,逐步转变学习方式,逐步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乐于合作、善于交流、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2.实现简单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我们的实验要做到简单性结合实效性,不仅要取材简单,还要源于生活.实验装置明确,操作方便易行;突出重点,现象自然也就明显了.麦克斯韦指出,实验教育的价值与仪器的复杂程度往往是成反比的.演示实验涉及的材料越普通,学生就越奇怪,就越对实验本身感兴趣,想方设法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物理教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