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自传

结合中国铁建实践浅析文化力如何创造生产力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0 09:03:07   浏览次数: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央企业的一支骨干力量,中国铁建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并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也应是管理者们研究的一项课题。笔者从中国铁建实践出发,浅析文化力如何创造生产力。

一、从中国铁建所处的新时代背景分析,先进文化力为先进生产力锻造更为坚实的底色

“文化”最早出处见《易经贲卦》之《彖传》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指用礼仪、典籍教化天下苍生,暗合“文化”所指之意。“物质资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唯有文化能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这是无可辩驳的社会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在《21世纪的角逐》中所言,21世纪的竞争,其核心并非物理技术,而是文化力。文化的力量不仅可以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而且创造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以GDP增长为基本指标,转向为社会经济质量及效率为判断标准。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侵蚀,就必须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靓丽而坚固的底色。这个底色,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宣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因此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文化力为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文化支撑。

二、从中国铁建拥有的铁道兵红色基因分析,文化力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力不仅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盛,同样也决定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上指出: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六大力量”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努力方向。对于中国铁建这样的大型建筑央企来讲,要成为这六种力量、打造百年基业,必须有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并将先进的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力。

在中国铁建局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上,中国铁建高层明确提出要弘扬令行禁止、顽强拼搏的铁道兵精神,指出铁道兵精神就是中国铁建的本源,是中国铁建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做出卓越贡献的光荣队伍。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铁道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铁道兵精神,“逢山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中国铁建的精神血脉、独特文化优势。中国铁建能闯过一道道难关,靠的就是这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央企的精神品质与精神优势。

秉承这一先进文化,中国铁建成为六种力量的坚定实践者。据经济参考报2018.6.25《中国铁建:高铁贴地飞行的坚实力量》报道,中国铁建建设了全国54%的普速铁路、52%的高速铁路、39%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和30%的高等级公路,其中建设的桥梁总长度达到1.9万公里,相当于在太平洋从南到北架设了一座大桥。隧道建设总长度达到1.7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南北极间打通了一座隧道。并在建成的路段中诞生了两项世界纪录:486.1公里的最高时速和840公里的相对交会最高时速。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铁建排名第58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4位,在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中排名第3位。

秉承这一先进文化,中国铁建多项超级工程撑起中国建设脊梁。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有960公里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举世公认的“生命禁区”。中国铁建承担了青藏铁路全线全部的勘察设计任务、72%的路段和所有海拔4900米以上越岭地段的施工任务。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被业界称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中国铁建首创了“曲线管幕+水平冻结”的施工工法,其难度、规模和技术含量均刷新了世界纪录。

秉承这一先进文化,中国铁建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工业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大跨桥梁、超大直径盾构和施工装备为代表的一大批设计、施工、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全球最具实力和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条高原铁路、第一条盐湖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第一条重载铁路、第一条高速铁路,等等。并在高原铁路、高速铁路、高寒铁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铁路以及现代铁路站房等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始终领衔中国铁路建设。

三、从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分析,文化力成为助推中国铁建这支“带路先锋”的战斗力。

“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不仅丰富了沿途各个国家的物质生活,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文明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的经典之作。2013年9月7日,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由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内政外交中均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丝路也是中国当今打着中国符号的文化名片,而中国铁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是将这张文化名片转化为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成果的忠实践行者。在国外,中国铁建依托1970年援建坦赞铁路凝结的“坦赞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树好铁建形象,已成为非洲大陆覆盖国别最广、品牌影响力最强的中资企业。“中国铁建、带路先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截至2017,中国铁建的经营范围已遍及“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9个在建项目,涉及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众多领域。中国铁建参与建设的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海外第一个集投融资、设计、施工(土建、軌道、电气化、通讯信号)、主要装备材料、监理、机车、运营为一体,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全部使用中国标准,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可以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践过程中,中国铁建作为“带路先锋”,将中国文化名片运用得淋漓尽致,并升华为中国标准,转化为“走出去”的战斗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样本、丰富了新成果。

四、结论

综上,通过中国铁建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文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并且创造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拓展了新领域。只有充分弘扬、创新先进文化,明确文化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挥文化创造生产力的主体地位,才能为发挥六种力量、建设百年长青企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作者单位为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公司)

推荐访问:浅析 生产力 中国 实践 创造


[结合中国铁建实践浅析文化力如何创造生产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