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征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8 09:51:25   浏览次数:

摘 要:山东彩印花布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是山东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印染面料之一。如今,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面临失传。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纹样以及吉祥寓意等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彩印花布 山东 艺术特征

检 索:

彩印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在山东许多地区曾经十分兴盛。山东彩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色彩鲜亮,具有对比强烈而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其纹样饱满而严谨,敦厚而不失细腻,淳朴而不失典雅;其题材广泛,寓意吉祥,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历来为百姓所喜爱。彩印花布多用来做被面、帐檐、包袱布等,是山东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印染面料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曾被批量化的印染面料所取代,如今,人们逐渐厌倦了机械化印染产品,转而把目光重新转向了它,但由于长期被忽视,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只有少数手工艺人仍在坚持传统的印染技艺,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艺术面临失传。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纹样以及吉祥寓意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溯源

山东民间印染技艺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记载,历代相传,至明清时期尤为繁盛。19世纪中叶以后,山东地区的染坊仍处于手工业状态,王文蔚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一文中描述:“山东省在清末与民初间,城市及乡村只有手工染坊。有的专染深蓝、浅蓝布,有的专染大红和桃红,而昌邑、潍县乡间,还有许多专染红、绿、青、黄、紫等杂色染坊……。”1911年编的《山东通志》有“花被面出平原、禹城、菏泽、范县、滨州、济宁、汶上。”的记载,系指民间印染花布。20世纪初,山东开始用机器纺织和印染,从而使传统的棉纺印染日趋衰落。但手工印染的土布厚实、经济美观,仍适合农民的消费传统,在偏僻的农村还存在一定的市场。至今仍在偏僻农村生产的山东民间印染花布,就是山东传统手工彩印技艺的延续。

二、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制作方法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至今沿用的是镂空纸版(又名“漏版”)刷印的方法。即把镂刻花纹的油纸版平放在布上,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用不同色彩的染料,直接刷印到布面上。主要经过打版、画版、刻版、调色、染布五道工序。打版又称打纸帮,一般用四五层毛头纸裱糊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先将纸裁好,在清水中浸透至平整,然后取出在竹竿上凉至六七分干,取下贴到案子上抚平,不能有气泡,否则刷浆糊时,纸板会起皱,制成的版不平整,染色时容易洇色。凉好纸后,用浆糊刷到凉好的纸板上,然后上下对齐再覆盖一层纸,每张版是3~4层纸粘合而成。约3~4天纸版干透后,在纸版上绘图案并进行镂刻,刻完之后用滑石打磨掉纸版的毛刺。然后,在刻好图案的纸版上反复刷桐油,先刷一层生油,再刷3~4层熟油。刷熟桐油的目的是防止纸版进水,每次刷熟油的间隙一般为3~4天,刷完熟油版即制成。制作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关键在于调色。在我国还没有化学染料之前,用的是矿物性和植物性的染料,以红、绿为主色调,常用的颜色是墨绿、草绿、大红、洋红。民间艺人用的颜色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配制。为了增强颜色的稳定性,在配色过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熬开的水胶。调好颜色后,按次序分别将纸版铺在白布上,漏印不同的颜色,直到将图案印完。染布的一般顺序是:第一层绿,第二层洋红,第三层黄绿,第四层大红。第一、二层颜色的顺序不能乱,因为绿色是整个图案的轮廓,有定稿作用,先染绿色,再染其它颜色时对版较为容易。把洋红作为第二层,因它干得比较快,颜色不会洇,比较容易控制。掌握好这两个染色,其它颜色的顺序可依照个人习惯进行印染。

三、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征

(一)色彩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在色彩上表现为热烈而含蓄、明朗而古朴。用色的总体倾向虽然鲜亮热闹,但是鲜亮热闹而又稳定淳厚,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配色既大胆又讲究,民间艺人把大红、绿、黄、蓝、紫等强烈饱和的对比色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形成火爆热闹的基调,而色彩的位置和面积却又是精心设计,并适当的以空白进行巧妙过渡,色调热烈明朗而和谐统一。例如:有的包袱纹样全用各种大小色块组成没有轮廓线版,这些色彩根据形象分成大小不等的点线和块面,有聚有散,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上,既不重叠也不浸化,保持着色彩的高纯度,同时又相互呼应,使整个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均衡协调。在这些色块之间常空出白底形成亮色块的边缘线,缓和了亮色块之间的冲突感,使画面协调而富有灵气。这些丰富多变的配色手法,使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色彩明艳、热烈、厚重而富有装饰性,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纹样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图案构成,大体可分为团花、折枝散花、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小花型的四方连续常用于衣料,大花型的四方连续则用于被面;帐檐常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周围加印花边;单独适合纹样常用于枕顶、包袱、桌围、门帘等。大包袱的图案印刷效果最丰富,有的是几个纹样拼印在一起,有的是一个单独纹样并排刷印或四方旋转刷印,或上下对印,或正反对印等,可用不同方法将纹样填满包袱面,构成不同的效果。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构图饱满严谨,在处理疏密、虚实、线面关系上力求稳重敦厚中见灵秀。饱满大气的纹样和灵动斑斓的斑点相得益彰,彰显出浓郁的山东民间艺术特色。在构图上,主体物象力求饱满,占整个画面的主要部分,然后用小花型进行填充装饰,物象之间的交流对应形成一种轻灵流动的感觉。同时,由“漏板”自身的局限所形成的空白则形成气口,使构图满而不堵,大小相宜,动静相间,交映成趣,形成多样的统一的整体美感。所有的纹样都是有头有尾,形象完整,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这也是山东百姓追求圆满意象的重要表现。在山东民俗观念中,完整才有生命,完整才是美的。

(三)寓意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是物质产品;从装饰角度来说,又是精神产品。因此它的题材除了形象美好外,还含有某种吉祥寓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山东百姓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山东的民间风俗,反映着齐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热望。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题材大多是鸟兽虫鱼,花卉果蔬和戏剧人物,经常见到的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鲤鱼跳龙门、连年有余、瓜贬绵绵、榴开百子、富贵三多、事事如意、麒麟送子等。这些寓含吉祥的题材,有的是用直接表达法,有的则是用间接表达。

直接表达。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中,直接表达人们祈福驱邪愿望的花纹有很多,例如:用行书的福字表示祝福;用篆书的寿字表示祝寿:用麒麟背童子表示盼望“送子”;老虎与五毒(蜈蚣、蛇、蝎、壁虎、蛤蟆或蜘蛛)则表示艾虎在端午节辟邪驱毒,保护儿童免受其害;长命锁则表示锁住儿童的生命,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等等。

间接表达。间接表达吉祥寓意的花纹可分为象征、比喻和谐音三种。象征:例如,用梅花的五片花瓣象征“梅开五福”、用牡丹象征吉祥富贵;用菊花、松鹤、桃子象征延年益寿,用暗八仙(民间传说中八个道教仙人各自手持之物)象征八仙庆寿。用石榴象征多子;用竹子象征平安;用灵芝和云头象征万事如意等。比喻:例如,深秋之后,许多植物叶落花谢,唯有苍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人们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君子之交;兰花清香,菊花傲霜,梅兰竹菊也被比作具有高尚品德的“四君子”;鸳鸯比喻坚贞的爱情;鱼、龙、龙门构成的“鱼跃龙门”比喻由平凡变高贵,也比喻逆流跃进的奋斗精神。谐音:例如,桂花谐“贵”音;葫芦、蝠鹿谐“福禄”音;佛手谐“福寿”音;猫蝶音同“耄耋”,泛指高寿;戟、鸡谐“大吉”音;金鱼谐“金玉”音等等;总之,上述花纹素材的诸多吉祥寓意无不体现出山东人民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向往福寿富贵,祈求平安如意的美好愿望。

四、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传承与开发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是深植深于齐鲁大地的艺术之花,是山东民间艺术的文化瑰宝,彰显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无论其色彩、纹样还是丰富的吉祥寓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面对这一古老技艺日渐消亡的现象,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本文提出如下传承与开发的具体措施:首先,针对山东民间彩印工艺后继乏人的现实,可将其作为一门纯粹的民间艺术引入校园,通过开展讲座、作品展览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掌握彩印花布艺术,感受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同时,积极推动山东彩印花布艺术的传播。其次,改进传统制作工艺。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制作方式耗时耗工,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且人工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可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印刷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丰富图案设计。传统的彩印花布以吉祥图案为主,图案结构复杂,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不符合现代人崇尚简约的审美趣味,因此,可以将传统的吉祥纹样与现代时尚图案相结合,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时尚需求。第四,创新色彩。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较为单一,可以将山东彩印花布的主要色彩与时尚流行色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体现时代精神。第五,拓展装饰功能。山东民间彩印花布通常用作包袱、门帘、被面等,适用范围较窄,因此,可将其延伸至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领域,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有力地宣传这一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玉柱:《齐鲁民间艺术通览》,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2 朱正昌:《齐鲁特色文化丛书:服饰》,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

3 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花布 山东 彩印 特征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