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报告

中风患者的合理膳食与指导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7 19:31:49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风患者营养失衡的原因,探讨了如何评估中风患者营养失衡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般病人膳食原则和危重病人膳食原则。建议中风患者合理膳食,注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及利用,及时为中风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中风患者;合理膳食;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76-02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而名为“中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其中8%-35%的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衡,及时为中风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 中风患者的营养失衡原因及评估和影响因素

1.1 中风患者营养失衡原因 在中风患者中营养失衡现象很常见,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中风合并其他并发症,起病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多。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状态,白蛋白逐渐降低,营养失衡的发生率增加。中风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发病前就存在营养失衡,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营养障碍的发生率更高。许多研究发现营养状况的恶化常发生于吞咽困难和需要别人喂食的患者。由于在观察时机、判断营养失衡的标准和评估方法不同,所报道的营养失衡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

1.2 营养失衡的评估 评价中风后营养失衡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测量有关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临床上常用的群体营养指标有体重指数、三头肌褶厚度、中臂肌肉周径等,实验室指标有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对于偏瘫患者测量三头肌褶厚度、中臂肌肉周径时建议选在健侧肢体。根据测量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上将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中臂肌肉周径正常,但血浆蛋白低的营养失衡称为蛋白质营养失衡,一般见于严重疾病早期;而血浆蛋白正常,但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中臂肌肉周径降低的营养失衡称为蛋白质-热量营养失衡,这种情况多见于住院病人时间较长的患者;如果测量的营养指标和血浆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测为混合型营养失衡,住院一段时间后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失衡或混合性营养失衡。临床上早期动态测量有关躯体营养指标,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一般可及时发现中风后营养失衡。

1.3 营养失衡对预后的影响

1.3.1 影响中风预后康复 因中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常伴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脱水剂、激素等药物,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功能紊乱;轻症患者进食量少,重症患者由于禁食,饮食营养摄入量明显低于机体需要量。因此,中风患者在原有营养失衡的基础上,由于食物摄入减少,导致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足,影响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1.3.2 营养失衡与中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其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与中风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占总热能40%的地区,脑缺血、脑梗死发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过高,易发生粥样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压同时有胆固醇过低,可使动脉壁变脆弱,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

2 中风患者的膳食原则与指导

中风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膳食是全身营养支持的保证,可以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以及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糖血脂和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为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及恢复创造条件。在恢复期则应重点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衡、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2.1 一般病人膳食原则 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蛋白质按1.5-2.0g/kg,其中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选择脂肪含量少蛋白质含量高食物如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d。应尽量不吃或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如使用脱水剂,或是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3-5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2.2 危重症病人的膳食原则 危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1000ml,每次200ml,每天5次。鼻饲前摇高床头30度,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鼻饲后保持体位30分钟不变。必要时肠内营养,采用胃空肠管,空肠造瘘持续泵入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3 吞咽障碍病人的膳食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身高、体重、生活自理能力及活动量选择合适的膳食,保证患者摄入足量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患者食物形态选择应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进展阶段,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选择。通常磨烂食物最易吞咽,正常食物最难。糊状食物最不易吸入气管,稀液最易。患者进食环境宜安静,明亮舒适。患者取仰卧位,应使躯干上抬300,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时,颈部稍向前屈曲,防止误吸,易诱发吞咽反射。食物应选择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部时不在粘膜上残留的为宜。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逐渐过渡到糊状食物。用具开始喂食用薄而小的勺子,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而酌情增加。喂食时注意食团大小适宜,放入口腔健侧,然后用勺子轻压舌部刺激吞咽反射。每次反复吞咽数次,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在食物配置前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尽可能将食物制作得适合患者的口味,让患者有良好的进餐感觉,营造一种安静的进食环境,以满足其饮食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饮食与营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于身体消化吸收功能、排泄功能、代谢功能、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的中风患者来说饮食营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抗病能力、甚至关系到他们的寿命长短。为中风患者及时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能降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并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Evans A,Perezl Hanaf F,et al.Can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l Processes explain different outcomes between stroke unit and stroke-team care [J] lancet,1586-1592.

[2] 王维群,主编.《营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81页.

[3] 葛可佑,主编.《公共营养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版:184页.

[4] 葛可佑,主编.《公共营养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版:190页.

[5] 刘宏振,主编.《吃与健康》.第2版.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9版:134页.

推荐访问:膳食 中风 患者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