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高职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探微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38:55   浏览次数:

摘要:以培养职业人品质素养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不仅要有共性化的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也要有个性化的职业实践育人机制。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从教学实践训练和养成实践训练两个视角出发,紧紧围绕德育课程理论教学主干,改革实践育人机制,充分彰显理实结合、知行统一,切实将德育课程教育落在实处,促成大学生向合格的职业人成功跨越。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教学实训;养成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02-03

职业实训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知、更要让学生行的特性,决定了高职德育课在培育职业人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重视共性化的社会实践训练外,更要重视与个性化的职业实践相结合,让职业实训成为培育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职业品行,经得起职场磨合,符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抓手。

一、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的涵义及其价值解读

所谓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是指以德育课程教学教育为主导,以两种职业实践训练,即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职业品质养成实践训练为两个互为应接的环节。

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旨在强化德育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训练中充分体验和认同本行业职业人所应具有的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职业品质的养成训练则意味着将所传授的思想道德品质理论元素,通过创设的模拟性的职业情景,在认同感的驱动下,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之中,真正实现成于内而形于外,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因此,无论就理论研究、课堂讲授,还是实践育人,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有着显著的价值多维性。

(一)有助于革新理论研究思路,厘清职业实践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特殊意义

以往的德育教育理论研究,论及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总是要将理论与一般性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就打造普遍意义的社会人而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以培养职业人为己任的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就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基于培育对象是行业领域内的职业人,职业人既要具有社会公共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也要具有各行业领域里的特殊的职业思想和道德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德育理论研究仅仅注重理论教学与一般性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就远远不够了,还应当与职业实践紧密衔接,围绕职业人“行业德行”的培育展开。职业实践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在于,将德育理论的共性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的个性有机结合,增强职业人所应具有的职业思想和职业伦理道德品质理念传授在学生的职业实践体验和认同中的穿透力。

(二)有助于改进课堂授业,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力

高职生跨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把所选定的行业领域里的优秀的职业人作为自己膜拜的楷模,他们不仅要了解职业人的社会公共思想和道德品质,更要洞察职业人个性化的职业思想和伦理品质素养。传统的德育理论讲授及其社会实践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那么考察职业人的“职业德行”,认知认同职业思想和职业伦理道德理念就客观地落在职业实践身上了。职业实践可以凭借丰富鲜活的职业人“职业德行”的个案充实课堂德育理论教学内容,沉淀深厚的“德育教学职业化”的内涵底蕴;职业实践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百味横生的身临其境中感同身受地认知认同课堂上所讲授的思想和道德理念,抬升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职业实践还能够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认知认同状况,及时调整所授内容,变换教法,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拓展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透,成为德育课的“粉丝”。

(三)有助于改善实践育人机制,促进高职生向职业人提前跨越

目前,与普通本科高校雷同,高职德育课程的实践训练也主要是一般性的社会实践。一般性的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培育的是大学生带有共性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对于行业特性浓厚的职业思想和职业伦理道德修养实践的涉及不是很多。一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职业道德实践,即便个别高职院校比较注重职业道德实践,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但还是不够充分、全面、深入,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并没有与职业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有调查表明,不少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目前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高职生不能很快适应职业环境的问题颇有微词;有些高职生为了跨越适应期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有的甚至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因此,改善实践育人机制,促进高职生向职业人提前跨越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重视德育教学与职业道德实践训练相结合,懂得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在结合中的价值所在。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是在德育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职业品质教育的规律与实际,以理论教学的实践训练实现理实结合,提升学生对职业思想和职业伦理道德理念的认知认同;以职业品质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行统一,达成知成于内形于外,由职业思想道德的他律变为职业思想道德的自律,实现高职生提前向合格的职业人跨越,缩短职场环境的适应期,使学生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

二、理论教学的职业实践训练

作为德育课职业实践训练“双环节”模式的一环,理论教学的职业实践训练紧密围绕高职院校德育课教育理论的主旋律,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导高职生走向职业领域,走进职业单位,走到职业人的群体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训活动,验证和认同德育教学的理论观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品质修养,并以此深化德育课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参照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职业品质的诉求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条件,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寒暑假组织或引导学生开展适量的职业实践训练活动。

(一)开展职业规划调研活动

职业规划调研活动,旨在结合德育课程中人生和理想的教育教学,指导学生对各有关职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社会现实、行业状况以及自己的特点,在实践的甄别中,规划好高尚的、科学的、切合自己人生实际的职业目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社会的需要,了解了未来的职业,了解了自己的实情,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立足在贴近学生职业人生实际的基础之上。

(二)行业考察和企事业访谈

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杂志、行业专家演讲等形式对行业今昔发展进行对比性的考察实践活动,增进其热爱祖国、热爱行业的情感;结合改革与创新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行业中优秀企事业单位所走过的改革与创新的历程进行实际考察,引领他们不断追求行业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他们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创业与敬业的教育,指导学生赴若干典型企事业单位参观,与企事业单位主管对话、与新老员工交流,体察企事业人的创业的艰辛、敬业的可贵,学习企事业人的高尚的职业操守。

(三)客户体验和职岗模拟

结合职业伦理规范讲授内容,指导学生以被服务者的身份亲临社会上有关企事业单位,感受被服务过程中服务者的职业道德状况,换位体验思考爱客户、讲诚信、提供优质服务的深刻寓意。结合集体主义、责任感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内容,指导学生以兼职打工或做义工的形式去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岗位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企业、对集体、对服务对象负责任的职业精神,遵规守法,团结互助,热爱服务工作

(四)其他主题活动

根据德育课的其他内容,适时安排有关的实训活动,以提高学生相关的职业思想品德素质。

上述职业实训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德育课的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对接,为德育理论的科学诠释提供了平台,也为高职生的认知和认同夯实了基础。

三、职业品质行为习惯养成训练

如果说理论教学的职业实践训练有效地实现了理实结合,完成了对学生“知转于内”的过程,那么,作为德育课职业实践训练“双环节”模式的另一环,职业品质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就展开了对学生“形于外”、知行合一的又一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将学生认知认同的德育理论转化为外在行为,并历练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行为习惯,拉近大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构建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职业化、职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确定职业品质行为养成训练内容

职业品质行为养成训练内容应以德育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为宗旨,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诉求,遵循职业品质行为教育的规律,考量职业院校和学生实际等诸方面进行确立。可以考虑拟定为遵纪守法条例、职业仪表仪容规范、职业服务规范、日常生活规范、职业情商教育目标要求等。

(二)开展职业品质行为养成教育及演练

推动“职业品质行为养成训练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让其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教师主题授课、企事业成功人士演讲、优秀毕业生或实习生的现身说法等活动形式对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认同度;还要要求负责训练学生的指导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优良的职业言行秉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膜拜职业品质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对养成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开展养成教育的同时,还要着手进行一定时期的校内校外的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职业素质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他们学以致用,养成正确的职业品质行为习惯和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增强遵纪守法的行为观念,深化诚信服务的职业操守,提高自律能力、应变能力、适岗能力、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职业创造能力等。

(三)构建职业品质操行学分机制

开展一定时期的实战演练的意义在于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强化观念,规范行为,锻炼能力,但无法持久地维系演练的效果,为了长期地巩固职业品质素养实践训练的果实,并转化为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还必须有一个长效措施,这个措施就是构建职业品质操行学分机制,予以制度化。

职业品质操行学分机制是将职业思想和品质素养全方位地渗透至每位学生的日常品行和操行之中,也就是说是将职业品质行为养成训练各项内容细化、学分化,每个学期设定一个基本分,学业结束时设定一个合格分,并给予考核。对于遵守各项内容规范的学生给予基本分,对于违背有关内容规范的学生酌情扣分,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学分。学业结束时,对于完成合格分的学生准予毕业,对于超额完成合格分且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职业修养荣誉奖”,对于未达合格分的学生则要考虑是否缓期毕业。职业品质操行学分的考核实施应考虑由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承担,德育课程老师则负责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性指导与协调。

职业品质操行学分机制以其可操作特征,不仅在完善职业品质行为养成训练,落实德育课程教学实践育人的长期效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而且与“学业学分”有机结合,成为高职院校全面评价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和成长成才历程,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得力手段。

四、结束语

德育课职业实践训练“双环节”模式,改革了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实践教学,在开展一般性的社会实践的同时,引入了职业实践育人机制。该模式以培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才的职业思想和品质行为为宗旨,在德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职业品质养成实践训练”。两个训练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以理实结合、学生认知认同德育理论观点为抓手,为推动“职业品质养成实践训练”提供引导;而“职业品质养成训练”的展开,又以知行统一的实效,巩固了“理论教学职业实践训练”的成果,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也为高职生向职业人成功跨越,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可以操作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丁玉霞.浅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学习月刊,2010,(3).

[3]闫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J].北京教育(德育),2009,(3).

[4]邢胜忠,赵悦品.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环节[J].沧桑,2009,(4).

[5]张东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J].红旗文稿,2011,(12).

[6]董英华.高职院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环节难点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2,(5).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0年第一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基于缩短就业磨合期的德育教学实训研究”(项目编号GYB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谭为跃,男,1959年5月生,南京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伦理道德,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吴丹,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夏梦,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师。

推荐访问:德育 高职 实训 双环 模式


[高职德育课职业实训“双环节”模式探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