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5 08:59:16   浏览次数:

实施背景

济南市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建设的教育局直属独立幼儿园,2014年12月开园,目前有12个教学班,注册幼儿400余名,教职工48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园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努力,幼儿园从零起点到有序发展,被评为槐荫区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济南市十佳幼儿园、济南市“十三五”重大实验基地,多次接待省市区的各种开放参观活动。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互联网+教育,我们认为是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即是利用互联网,连接一切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建立幼教生态圈。我园秉承“以爱育爱、慧心启赋”的办园理念,利用年轻教师喜欢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借力“互联网+”平台,用信息技术引领、支撑幼儿园发展,建构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全力打造智慧型传统文化幼儿园。

课程架构

在“互联网+”时代,我园尝试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剪纸活动的限制,有效融合美术领域资源,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尝试。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思路、调整策略的方法努力实践,初步形成了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园本化课程。

(一) 目标体系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剪纸艺术课程的目标体系,从幼儿身心发展出发,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的推进、弘扬剪纸文化,让中华文化浸润孩子的童心。总目标分为情感、知识、技能三方面:

情感——激发参与剪纸活动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喜欢上剪纸,并积极参与其中。

知识——获得剪纸知识。

技能——掌握初步的剪纸方法及技巧。

(二) 内容体系

1.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

我们的剪纸艺术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儿童发展理论,以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课程发展、完善、选择、改造和创新,以基础性课程(省编教材)为基础,例如把省编教材中的《窗花》《连连剪》这些活动,有机融合到园本课程之中。

2. 多维度架构内容体系

我园根据幼儿园特点和资源状况,拓展基础课程,本着建设方向园本化,核心本质适宜性的原则,建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剪纸主题课程,从剪纸的主题性、知识技能及幼儿自身发展这三个维度,架构起园本课程实施内容框架体系及实施的具体内容。

3. 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要的部分,评价体系包含幼儿发展、课程实施、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在幼儿发展方面:以幼儿为本,在幼儿入园后,向刚入园的幼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是否会使用剪刀及动手能力的现状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为课题实施及幼儿今后的发展评价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实施方面:关注课程本身、目标、内容实施以及效果,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运用讨论法、观察法、展示法等多样的评价方法,管理人员、幼儿、教师及家长参与课程评价。

教师发展方面:调整教师评价的策略,改变以前的评价内容,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注重以日常教学评价、教师观察笔记、教育反思为依据,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促进剪纸活动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

做法与实施

在园本化课程的实践中,我园经过专家指导和教师实践,明确了什么是园本课程,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推进,摸索出来有机融合的许多方法,下面我带领大家走进三幼的剪纸世界,分享我们幼儿园剪纸艺术课程的几点做法:

(一) 创设剪纸文化的环境

我们懂得一所有品位的幼儿园,要有园所的文化定位。我们的园标就是最经典的祥云纹样。走在楼道里就能看到太阳文化、月亮文化的墙饰传递剪纸元素符号;各楼层展示栏里贴着孩子们结合课程主题剪出的系列作品;活动室内张贴、悬挂孩子们自己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塑料纸做的剪纸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可自由操作、玩耍,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剪纸艺术气氛。通过环境感受,引发幼儿无限遐想,迸发出创作的欲望,彰显出我园的办园品位。

(二)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剪纸活动

对我们传承剪纸艺术,让幼儿园的孩子以童趣的方式学习剪纸。那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孩子们学习剪纸呢?

1. 兴趣——让“微”风吹进剪纸活动

以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只能使幼儿“依样画葫芦”,引入信息技术后,图像及声音信息,更能引起幼儿兴趣和新奇感。微课的运用赋予了剪纸新的生命和活力。教师将微课上传幼儿园网络平台,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的看到剪纸过程,突破剪纸活动重难点。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先三后四”的剪纸微课教学模式。“三”是指微课制作的三要素:一是语言表达,二是活动设计,三是制作技术。“四”是剪纸微课教学“四步骤”:第一步选择内容,从微小的点切入,每次选择一个内容;第二步把握重点,把剪纸的操作要点浓缩成精华;第三步设计制作,通过拍摄录像、录制配音以及视频处理来呈现直观影像画面和解说;第四步课堂运用,借助微视频,引出孩子兴趣,进行动手操作。

2. 技术——巧“链”二维码课程资源

二维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对于剪纸影像资料来说,手机、硬盘储存不便携,学校可以把二维码生成技术,引进教学。把现有的剪纸课程资源生成二维码,及时发布在幼儿园网站、班级家教园地,制作码书,家长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便于亲子互动和家园共育。

3. 融合——3D技术呈现剪纸绘本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孩子们剪纸作品越来越丰富,但是保存形式单一、不持久。我们巧妙地引导幼儿,挖掘他们乐于讲故事的特点,将现有的剪纸作品组合成剪纸故事,利用电子3D翻页书制作独一无二的剪纸绘本,如:《井底之蛙》《小蝌蚪找妈妈》《后羿射日》《龟兔赛跑》等。把吟诵故事与剪纸进行有机融合,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便于保存幼儿剪纸作品,记录孩子们的成长。3D剪纸绘本成为孩子们吟诵活动的资料,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4. 评价——定格动画,妙手“偶”得

在剪纸教学活动结束前,怎样把剪纸作品进行合理呈现、有效评价是困惑我们的难题。在偶然一次央视公益广告中,我被定格动画的独特呈现深刻吸引,于是,我们尝试着利用定格动画的形式将幼儿的作品按情景组合起来,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延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人。

(三) 挖掘剪纸艺术课程的整合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将剪纸艺术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向幼儿传授剪纸的人文、知识、情感内容,展现剪纸文化自身的纵向发展。结合剪纸与其他领域间的横向联系,体现剪纸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系统化学习。比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纸影来表演游戏;把剪下来的图案进行组合粘贴后,进行讲述活动和语言游戏;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装饰,变成表演活动的道具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园本课程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初步成效

在园本课程探索中,我们注重资料的积累,将微课、课件、教案、图片、视频等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建立《指尖上的三幼》园本课程资源库;幼儿园承办了济南市信息技术现场会;课题研究获得槐荫区、济南市“十三五”课题立项;评定为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研究基地、2017年山东省信息化试点单位;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获济南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多名教师执教的教学活动获得全国优秀电教课例;多幅幼儿的剪纸作品在国家级幼教杂志上发表;目前完成《幼儿园剪纸》园本教材的编写并开始在幼儿园试用。

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再次指出:“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幅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会议精神给了我们更大动力,我們要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做出探索和贡献,让指尖飞扬映童真、童心灵动织童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剪纸 融合 探索 实践


[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